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黄有 《记者摇篮》2007,(12):26-27
每名记者、每家媒体都期望自己采制、播发的新闻是独家新闻,然而当我们打开电视、收听广播、浏览报纸和网络,会发现同质化的内容和信息。造成目前信息重复率居高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一位学员问我:主持人是名记者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见得。这位学员接着问:不少主持人的知名度很高,名记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一时被她问住了。之后,我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思索这个问题。我在想:名记者何以为名?名记者与主持人能否在同一起点上作相互比较?名记者与主持人在深层次上究竟有哪些异同?主持人行情的持续火爆对传统新闻采写提出了哪些挑战?我们能否贡献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名记者?必须承认,主持人在新闻媒介中尤其是在电视上独领风骚,这堪称是当代新闻传播中一道十分独特的亮丽风景。主持人中的…  相似文献   

3.
刘耿 《新闻传播》2012,(1):15-16
一、新时代及新媒体时代的名记荒当人们谈论名记者的时候,他们在谈什么?记者是与时代联系最紧密的一群人,他们的新闻作品就是时代的记录。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名记者的塑造、使命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在新媒体语境下又有不同。尴尬的是,谈论今天的名记者,不是谈什么的问题,而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1月19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重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全面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6.
书讯     
《名记者的脚印》《名记者的脚印》一书评介当代中外名记者范长江、孟秋江、胡愈之、恽逸群、金仲华、萨空了、羊枣、子冈、刘尊棋、陆诒和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索尔兹伯里、靳羽西等20多人的成功经验和生平事迹,并具体描写他们采编与写作的特点,材料充实,文笔生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为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当我读完这本由河北大学乔云霞教授主编的《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之后,真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本书中45位名记者和他们的名篇赏析犹如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细读之后还会得到许多的意外收获。中国近一百多年来,成就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发展,国人的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走向成熟,历史的记录者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前进的足迹。《中国名记者传略与名篇赏析》从首倡维新变法的王韬到新时期进行新闻改革的张建伟,从开创通讯文体的进士黄远生到学者型记者艾丰,百年的历史,百年的沧桑变迁,名记者为我们记  相似文献   

8.
我 的一个同事信奉拿破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格言 ,并拿来激励自己 :“不想成名的记者不是好记者”。对此 ,同仁们褒贬不一。褒者说 ,这是一种锐意进取的大志 ,难能可贵 ;贬者言 ,此乃功利心太重 ,忽略了为读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名之路万千条 ,关键看走哪一条。曾以《中国西北角》、《塞上行》等新闻名篇享誉中外的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 ,曾期望大家争当“名记者”、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欲当“名记者” ,须做“民记者”。纵观过去和现在 ,大凡有成就的记者 ,都是深入群众 ,“为民谏言”。闻名于世的“普利策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队伍建设时,提出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这是对新闻和文化战线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新的喜讯。 培养名记者,目的在于通过名记者的宣传报道,可以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因为名记者知名度大,读者对他的信任感强,同样一篇报道,出于名记者之手,文字功力深,取材角度巧,又有可读性,所以名记者写的新闻对读者会有更大的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一样。从这个意义来讲,培养名记者除了使其本人成名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党的新闻事业,有利于提高新闻单位本身的知名度。 但在培养名记者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是记者分工太细,报道面太狭窄。现在各新闻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周胜林长期以来,新闻界有一个十分诱人的课题困扰着我。这个课题就是:中国出得了名记者吗?我在复旦大学担任新闻教学研究工作已有34年,一直主讲《新闻采访与写作》,近几年则主讲过《名记者与作品研究》《高级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专门研究记者...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新闻界关于“名记者难出”的议论颇多,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 一曰:“社会环境论”。持此论者以为名记者的出现有赖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即宽松的政治氛围、自由驰骋的采访天地以及法律保障下的记者权利等,而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条件还不尽如意,所以,名记者难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99%的记者无法成为名记者?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名记者?记者如何才能超越平庸?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结合若干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许能够相对清晰地发掘名记者群体中带有共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从小到大人们都被一个个的故事、电影、电视剧感动着,为他们曲折的人生,多舛的命运而哀叹……而作为一名记者,就要用文字来感动读者。每一名记者都已写了很多的文字,但笔者在感动读者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足,也无法用很华丽的语言来描述,作为一名记者,要想让读者感动必须要先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14.
如何培养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根据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新闻队伍建设的现状,要坚持“四抓”,为培养造就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一要坚持抓观念更新,消除余悸,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成长排除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名记者越多,新闻精品就越多;新闻精品多了,新闻传媒对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渗透力就会越强,新闻事业就能更好地完成它所承载的任务。完全可以说,我们已经形成了有利于名记者成长的舆论氛围。但是,有一个问题似乎论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即:什么样的记者能称其为名记者?名记者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笔者愚见,对名记者,必须有一个客观标准。我们知道,所谓“名记者”,其实是社会对一个记者工作成就和…  相似文献   

16.
最近《新闻业务》的同志要我谈谈培养名记者的问题。我感到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还不是如何培养名记者的问题。据我所知,在我们的报纸领导人员当中,要不要自己的记者,要什么样的记者,这样带根本性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个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培养名记者的问题显然早了一点。要谈名记者,倒不如谈谈对现有的记者如何使用和如何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刊林漫步     
萧乾谈培养名记者谈到培养名记者,作家萧乾说出了他从几十年记者生涯中悟出的道理; 一是通才与专才结合。萧乾说:做记者必须是通才,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仅仅如此还只能做一般记者,要做名记者,通才之外要有所专,要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二是避免肤浅。  相似文献   

18.
理想、操守──记者成才之本周胜林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有雄心壮志,争当名记者。我国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通讯社社长穆青说:好的记者应该都有做名记者的雄心壮志……不愿或不敢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怎样用实际行动培养自己成为名记者...  相似文献   

19.
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笔者认为,名记者是个人、媒体、社会互动的结果.而就个人角度来讲,首要的是塑造好“名记者”心态。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新闻     
8名记者受聘监督政府政务 3月3日,襄樊市5家新闻单位的8名记者受市长聘请,对政府政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跟踪督办。 这8名记者的权力是:有权列席参加市政府有关会议;有在媒体上批评不正之风进行公开曝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