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平 《当代电大》2002,(4):34-37
1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 ;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 :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 :192 8— 1937年 7月。发展第三期 :1937年 7月— 194 9年。2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  相似文献   

2.
鲁迅从一九○九年七月自日本回国到一九一八年四月创作《狂人日记》以前的大约九年间,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研究这个过程时,我们就会明显地发现,他思想发展的起伏变化,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起伏变化,有着惊人的一致。这说明早在“五四”以前,鲁迅就“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了,他的心,是同革命的脉搏一起跳动的。  相似文献   

3.
李平 《当代电大》2004,(4):11-14
绪论1)思想革命的产生从“科学救国”到“政体革命”再到“思想革命”。思想革命与文学的关系。2 )新的文学形式的形成途径外来形式的民族化。传统形式的现代化。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3)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发生期:1917- 192 0年。发展第一期:192 1- 192 7年。发展第二期:192 8- 1937年7月。发展第三期:1937年7月- 194 9年。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关系从思想革命到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开始:《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2 )胡适、周作人的新文学观胡适简况。胡适的新文学观…  相似文献   

4.
一、《狂人日记》在这里(按,指五四时代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已》,《药》等。陆继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5.
第四编一、试述中国现代散文不同形式的发展脉络。中国现代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它是社会政治斗争、文化斗争和散文自身革新的结果。现代散文最早的作品是议论性散文。1918年4月《新青年》最先设立“随感录”专栏,《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也开始设类似专栏,一时“随感录”风靡文坛,形成“随感录”作家群。鲁迅不只自己写杂文,而且还致力发展杂文。在鲁迅影响下,三十年代杂文受到文学界普遍重视,文坛上先后出现了《新语林》《芒种》《杂文》等发表杂文的主要刊物。四十年代,在解放区,杂文的地位被报告文学所取代,而在国统区、沦陷区,它仍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是一篇闪耀着反封建思想光辉的讨孔檄文,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反孔猛士。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下,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的迅速觉醒,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为这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大喊大叫的《狂人日记》,一开始便在思想舆论阵线上显示了它辉煌的战绩。《狂人日记》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它以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树起了“打倒孔家店”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在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反封建的思想革命。这个革命,从一九一五年《新青年》创刊,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经历了六个年头。第一阶段是自一九一五年九月到一九一八年上半年,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以“民主”与“科学”为武器,对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二阶段是从一九一八下半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时,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小  相似文献   

8.
读鲁迅的《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写于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号,正当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之时.十六年后,鲁迅欣慰地回忆道:“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  相似文献   

9.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式上则以新颖独特的民族格式开创了一代文学的新风。《〈呐喊〉自序》,是作者就  相似文献   

10.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收入高氏杂文三十三篇,1918年在柏林用俄文出版;《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收入高氏杂文四十八篇,1918年出版于彼得堡。1918年以后两书被列为禁书,从未再版。最近重版,在苏联国内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1.
李大别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革命家,也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短短的光辉一生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而文学活动仅是他整个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虽然不是专业的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但是他对“五四”文学革命所做出的贡献却是重大的、不可低估的。首先,他通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介绍共产主义思想到中国,为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新…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作为创造社丛书的第一种由泰东图书局发行。《女神》是中国新诗创始时期的一颗灿烂的明星。她以思想上、艺术上的全新姿态出现在“五四”新文学的诗坛上,开了一代雄丽的新诗风,充分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女神》和鲁迅的《呐喊》、《彷徨》一样,在中外享有盛誉,显示了我国“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这部新诗,在广大的读者中,尤其是爱国的青年读者中,起到了“拨动心弦”,“点燃智光”的作用,鼓舞了人们革命斗争的意志。因此,  相似文献   

13.
未名社概述     
“五四”兴起的“文学革命”,以其新文学社团和文学刊物的不断涌现而区别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学运动,并以此推动“文学革命”向更为深广的层次展开。在数以百计的的文学社团行列之中,由鲁迅先生亲自担任盟主的“未名社”,以其“实地劳作,不尚叫嚣”的作风,在“文学革命”运动中发挥了其它社团所无法取代的巨大作用。一鲁迅先生作为“文学革命”的主将,率领革命文学的队伍向敌对的营垒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的深入进行,原来围绕在《新青年》周围的成员产生了分化:有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加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有…  相似文献   

14.
革命前驱李大钊与“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讯的相识,是在一九一八年。这年一月,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新青年》也在这时改由《新青年》社同人组成的编委会负责编辑。在一次商讨《新青年》编辑工作的会议上,李大钊与鲁迅开始相识。鲁讯后来说:“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16.
1917年高尔基任《新生活报》副主编,他在《新生活报》上开辟专栏,定名为《不时之想》,抒发不同政见,抨击时事。《新生活报》从1917年5月1日到1918年5月29日共刊载高尔基政治杂文八十一篇。尔后,高尔基将八十一篇政治杂文收入两个集子:《革命与文化·一九一八年杂文》、《不时之想·革命与文化综论》。  相似文献   

17.
在《草鞋脚》的序言中,鲁迅说过:“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小说家的侵入文坛,仅是开始‘文学革命’运动,即一九一七年以来的事。”(《且介亭杂文。<草鞋脚>小引》)因为当时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农业国,作家多来自农村或和农村有密切的联系,又受过资本主义思想的熏陶,形成他们民主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二日写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狂人”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几千年来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革命呼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声响亮的春雷,是鲁迅投向旧社会的一颗猛烈的精神炸弹。这样的伟大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生活中真有这样的狂人吗?《滇池》文学月刊今年十月号载文《〈狂人日记〉生活原型》,对此作了明确回答:“有的。”并说“狂人”的生活原型,原是鲁迅的一个姨表兄弟。作者写小说前两年曾遇见过他。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要接受外来影响的。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的兴起和成长,当然也曾从外国进步文学中吸取过养料。标志着新文学运动伟大开端的“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且介亭杂文·<草鞋脚>小引》)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就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做了大量工作。研究这一阶段鲁迅译介外国文学的情况,不仅有助于当前外国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而且通过这一特定的侧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前期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名作一篇 困惑无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文学散文 ,在“五四”时期居于思想革命的潮头 ,是以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为特色的 ,曰小品文 ,鲁迅并且说这“小品文的成功 ,是在小说、戏剧、诗歌之上的”。但到了30年代 ,随着思想革命的受阻 ,政治革命的兴起 ,散文分为两支 :一支是战斗性批判性极强的杂文 ,一支是抒写个人内心情感的抒情散文。到了40年代 ,散文又为之一变 ,杂文固然因其时欢呼新时代而显得不合时宜 ,抒写个人情感的抒情散文也因“立足点要转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而显得不呈亮色 ,于是有了以及时、客观、再现为主的通讯体散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其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