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61-2012年海河流域35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连续复小波(Morlet)、正交函数分解法(EOF)、线性回归分析法、滑动t检验及空间差值法等,研究不同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存在5a、15a、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场表现出全区一致多雨或少雨、南-北向降水分布相反、东南-西北向降水分布相反的空间分布特征;(2)海河流域夏季对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和年平均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大,各时间尺度降水日数均以小雨为主,各级别降水强度也均呈夏、秋、春、冬季依次递减。其中,年暴雨量和暴雨强度、夏季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夏季大雨量和大雨日数也有明显减少趋势;(3)永定河系对全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贡献最小,各子流域降水日数也均以小雨为主。其中,永定、子牙、大清河系的暴雨量和永定、大清、北三河系的暴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北三河系的大雨量和大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子牙河系的中雨量、中雨日数和中雨强度均呈明显减少趋势;(4)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地表径流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现象恶化。  相似文献   

2.
安顺市53年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6,(8)
本文对安顺市6个气象站点近53年(1961-2013)的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市各地区小雨出现频率最高,暴雨频率最低。2)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差较小,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暴雨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差异最大。3)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以减少趋势为主,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暴雨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考虑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4)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均为正值,关岭县为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频率异常与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量异常的高值中心。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分布以小雨频率和暴雨降水量的分布最为不均,暴雨降水量高、低值年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相似文献   

3.
上海1873年至2007年汛期水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萍  陈葆德  陈伯民 《资源科学》2009,31(5):714-721
采用上海徐家汇站1873年~2007年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及1961年~2007年上海地区11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从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不同等级降水事件、持续性降水以及时空分布的长期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上海134年以来汛期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34年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总量、降水总日数、暴雨频数、持续性降水频次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长期变化趋势不甚明显;②1980s以来,上海汛期的降水日数减少,大雨以上的降水强度增强,汛期的降水时段也更为集中,集中降水期有提早结束的趋势,持续无雨事件的发生频次存在增多趋势;③1980s以来,上海地区汛期降水总量呈现出城郊空间不一致的变化特征,中心城区汛期降水呈增多趋势,郊区则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5,(23)
利用安顺市6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安顺53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安顺地区除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年均降水日数及其他等级降水日数均为减少趋势,以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显著。2)安顺地区年均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突变年份为2001年,小雨日数在2000年发生突变,中雨日数2003年发生突变,微量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无明显突变年份。3)安顺地区降水日数空间分布均匀,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相差较小并且降水日数总体以减少趋势为主,其中安顺城区为安顺市各地区中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昌都地区7站1980~2010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昌都地区汛期(5~9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地区汛期降水在NESO事件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在ENSO发展阶段昌都地区汛期降水除八宿外,各地均偏少。影响逐月降水的原因在于降水日数的变化,其中偏多月份中雨与大雨的降水日数增多,大雨日数增加明显,降水偏少月份,中雨与小雨降水日数偏少。对发展阶段大气环流与常年比较得出,南亚高压偏东与孟湾低槽的减弱是影响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海晏、刚察、共和、天峻四站1961~2008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湖地区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年降水量共和略有减少,海晏、刚察、天峻略有增加。大雨、霜日、春旱事件呈增加趋势,大风、沙尘、雷暴、冰雹事件呈减少趋势。气温与大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沙尘、早霜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雷暴与大风、雷暴与冰雹、大风与沙尘存在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唐宝琪  延军平  王璐璐  刘永林 《资源科学》2015,37(12):2514-252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8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IDW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及斯尔皮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东北地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东北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格局,年降水强度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由南向北不断减小。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且随着降水等级的提高,高值中心逐步向辽东南地区移动;强降水强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大雨强度在各地差异不大,暴雨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大雨和暴雨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降水方式,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量与强降水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大雨降水量和日数的减少对研究区降水量的响应最显著,贡献率最大。大雨和暴雨日数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2a、5a,降水强度主周期均为28a。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东北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对区域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昌都市1980~2014年7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第95个百分位值确定了不同站点的极端降水阈值,对昌都市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昌都市极端降水阈值为13.9~19.1mm,年极端降水量为65.7~158.3mm,极端降水频数为3.3~7.6d,极端降水强度在18.4~25.0mm·d-1,空间上基本由北向南呈"高—低—高"分布。近35a丁青、类乌齐、八宿和左贡极端降水量、频数和降水强度都趋于增加;洛隆都表现为减少;昌都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趋于增加,频数减少;左贡极端降水频数增加,而降水量和强度都减少;就全市平均而言,极端降水量、频数和强度都整体增加。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频数都存在准2a、准6a和准12~13a震荡周期,且周期分布极为相似;极端降水强度存在准3a、准9a和准15a震荡周期,准3a周期存在与整个分析时间序列中,准9a周期存在于90年代后期,而准15a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最初几年表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太行山丘陵区降水资源,实现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以及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方法对崇陵流域6个降水观测点的降水数据(2005-2014年4-10月)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4-10月崇陵流域降水量波动明显,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5月降水量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降水日数逐渐减小(-1.22 d/a),小雨量级降水对研究区降水资源的贡献率达50%以上,大雨及大雨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率近年来呈增加趋势(0.19 d/a);崇陵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流域上游年降水量明显小于下游。认为植被覆盖是导致崇陵流域降水时空分布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太行山丘陵区的油松、侧柏和刺槐等森林植被显著增加了区内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
FY2C卫星降水估计效果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夏季6—9月FY2C的6小时降水估计资料应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得到的西藏地区38个站点降水估计值与降水实况进行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FY2C降水估计检验反映出对少雨气候区域的晴天预报效果较好,对于多雨气候区域的小雨和中雨预报效果较好,对于沿江一线的预报准确率稍差;大雨、中雨和小雨的预报准确率逐渐递增;白天准确率高于夜间。此检验结果对风云2C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短期预报、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少勇  任燕  乔立  林纾 《资源科学》2011,33(5):958-965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8个观测站1961年-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西北地区大雨以上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雨降水日数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祁连山和天山有两个相对多雨区。在季节分布上,冬季最少,夏季最多,秋季多于春季;大多数地方大雨降水日数有不显著增多趋势,显著区在天山地区,但西北东部略有减少趋势;全区大雨降水日数存在22年周期,除祁连山区1967年有突变现象,其余地方近47年未发生突变;以全区大雨降水总站次数序列分析,冬季较少,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有所增多,春季不明显,夏季略有增多,秋季略有减少趋势;西北地区总体上降水日数为单峰型,7月为峰值,集中出现在5月-9月;西北地区日最大降水量12.8~203.3mm,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在陕西西南部的佛坪、陇中的临洮、青海北部的德令哈和天山的巴仑台各有一个高值中心。年最大日降水量普遍有增加趋势,除天山以外,大多数地方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1-2012年内蒙古地区116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时间变化看,21世纪以来暴雨日减少显著,但暴雨强度却呈现增强趋势;暴雨日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90年代是暴雨多发年代。空间分布看,暴雨发生频率自西向东迅速递增,东部地区是内蒙古暴雨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暴雨最少发生的地区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大兴安岭山脉东南麓中雨贡献率最大,其余地区小雨贡献率最大,总体上看暴雨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法,统计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1960年-2009年近50a来的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5988.7MJ/m2,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总辐射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月和日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河西走廊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上升,其线性倾向率为+12.7MJ(/m2·a);春、夏、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72MJ(/m2·a)、+5.69MJ(/m2·a)、+2.0MJ(/m2·a)、+0.17MJ(/m2·a)。年太阳总辐射、年日照时数的突变增大年与区域内气候开始变暖年同步,气候变暖使区域内中北部川区降水呈增多趋势,说明全球增暖的气候背景下,降水增多对空中的大气污染物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河西走廊东部太阳能总辐射值、日照时数的增大。河西走廊东部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季节分布呈现由夏-春-秋-冬季减少。研究区域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有利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大风多发地丁青站1970年~2009年共40a逐日大风发生频次、平均风速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丁青1970~2009年近40年大风日数、地面平均风速的气候趋势、周期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丁青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双峰型,月大风日数第一峰出现在5月,第二峰出现在9月,最少月为11、12月,丁青大风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丁青近40a大风日数年变化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倾向率为-0.8447d.10a-1;丁青近40年平均风速呈整体下降趋势,平均风速为1.5米/秒。丁青大风频数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8年、准10年的振荡周期,还存在着准28年的年代际周期特征;丁青年平均分速存在比较明显的准5年、准10年的周期,该周期与年大风日数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80~90年代典型的四次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半年主要气象要素与气候同期值比较发现,厄尔尼诺年那曲地区冬季为冷冬,气温较常年气候值偏低;0厘米地温出现异常偏低;气压存在偏高、偏低两种类型;厄尔尼诺对降水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蒸发量和日照呈减少趋势,没有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0~2015年黄南州3个气象站近56a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探讨了黄南州不同量级降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56a同仁3种量级年降水日数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近36a、26a、16a呈增加趋势。近56a泽库≥0.1mm年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而≥1.0mm、≥10.0mm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河南3种量级降水日数近56a、46a、36a均呈下降趋势。近26a≥10.0mm降水日数3站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集中度有所提高。主汛期同仁、泽库、河南≥0.1mm、1.0mm、10.0mm平均降水日数分别达到了全年的40%、45%、60%以上;近56a泽库、河南≥0.1mm降水日数和河南≥1.0mm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56a同仁、泽库、河南所有的大雨均在5~9月出现,在主汛期出现的日数占总日数的68.6%、75.5%、76.9%。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充分利用湟源地区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湟源地区1961-202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湟源地区降水量呈微弱的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增加阶段变化趋势。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转折,四季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以1.2 d·(10 a)-1的速度不显著减少,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阶段变化趋势,未发生突变。夏秋季降水日数为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日数呈增多趋势,但仅夏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湟源地区降水集中度在14.0~21.8 mm/10 a之间,说明其年降水具有季节性,而且具有一定集中性;湟源地区呈雨热同季状态,理想的气候条件配合趋好的气候特征,非常有利于小麦、蚕豆、马铃薯等主要大田作物种植、高产以及示范推广。同时气候的适宜度和旅游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8和2019年汛期ECMWF集合预报系统输出的降水预报资料和浙江省内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通过RPS评分、Brier评分、可靠性分析和ROC分析等方法,评估了基于ECMWF集合预报的降水概率预报产品在浙江汛期降水中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概率预报对多个量级降水的综合预报效果在0~24 h为最好,72 h以后开始明显变差;(2)分量级而言,概率预报对于从小雨到暴雨量级的降水都是有一定预报能力的,预报性能在1~4 d内较稳定;(3)系统对小雨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他量级降水的预报,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来说,预报性能迅速减弱;(4)对大雨以下量级降水,概率预报对于低频(高频)事件,给出过低(过高)的发生概率;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全频率事件均出现高估。  相似文献   

20.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1980-2005年的蒸发资料,分析了灌区蒸发量演变的趋势:在地区分布上,从上游向下游逐步递减;年内月分配主要集中在7月,季节分配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汛期内;年际分布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干旱指数变化范围在0.75-1.09之间,干旱指数在地区分布上,呈现与蒸发量地区变化趋势一致.年内分配主要是非汛期(11-4月)蒸发大、降水少、干旱指数高,而汛期较湿润,基本反映了南方湿润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灌区蒸发能力和干旱指数将为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科学调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