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顺利地发展起来的同时,与一系列社会科学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研究音乐这种艺术语言和具体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研究各种音乐活动的心理特点、掌握音乐教学与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的音乐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在这门新的学科中,应当说其主导方针乃是分析音乐作品、音乐演奏和欣赏音乐活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顺利地发展起来的同时,与一系列社会科学的关系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研究音乐这种艺术语言和具体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研究各种音乐活动的心理特点、掌握音乐教学与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的音乐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在这门新的学科中,应当说其主导方针乃是分析音乐作品、音乐演奏和欣赏音乐活动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如今,音乐鉴赏课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音乐情绪的知觉能力。本项目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让音乐专业大学生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分别对表达不同情绪的音乐进行愉快程度、唤醒程度、偏好程度与熟悉程度等级评定,通过实验探寻音乐训练对音乐情绪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音乐的学习辅助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音乐是一种非鉴赏性的音乐,借助这类音乐美化生存环境已成为人类的一种自觉追求,在当代社会,音乐几乎渗秀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将环境音乐引入教育领域在我国还是一个有待研究探讨的新课题。环境音乐对个体的学习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文章以国内外相关实验作为例证,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初步论证了这个有益、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不仅可以弥补我国在音乐教学(心理学方面)的手段与方法的不足,还能对音乐教学中实践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活跃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的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对音乐的研究也随之加深,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和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等研究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于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人类对于音乐造成心理活动现象的关注,无论是我国古人,还是古希腊哲人都进行过相关论述。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发展,音乐心理学只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梳理音乐美学与音乐审美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与研究方法,提出了两学科只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扶持,才能够真正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才可能出现,从而对我国的音乐理论建设乃至音乐实践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伏源 《华章》2013,(15)
音乐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了解和认识与人类音乐行为有关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规律。本文对音乐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并着重论述了音乐心理学发展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音乐疗法作为艺术疗法的一种,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已毋庸置疑,而沙盘游戏作为新兴的治疗理论也广泛地得以实践。音乐治疗和沙枯游戏虽然处在不同的领域,但两者的理论背景都有相似之处。研究试图从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出发,尝试分析和探索音乐治疗与沙盘游戏结合起来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人类学认为,音乐从本质上讲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教育也是特定音乐文化的反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平等地看待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借助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中西方音乐的不同点,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中西方音乐的共同与不同之处,促进中西方音乐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马莉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3):83-84,106
当今我国专业音乐高校对音乐史论课程的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和一些不科学的做法。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音乐史论课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建立、试验及新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冶情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论述音乐的表现要素、组织要素、联想要素在欣赏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深入探讨了音乐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为音乐欣赏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说到音乐欣赏,很多人会感到音乐很神秘,不容易听懂.其实音乐之所以能被欣赏,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美,而音乐欣赏本质上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捕捉和有效感知.那么,音乐和音乐欣赏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音乐欣赏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Music     
Popular music ( 流行音乐, 可简作 pop) , in its widestsense, embraces ( 包含) many genres ( 类型) of music. TheAmerican, especially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s have beenvery influential( 有影响力的) on pop, Jazz( 爵士乐) and BigBand ( 爵士乐团) music benefited ( 受益于) from the im-  相似文献   

19.
音乐具有非倾向性、审美性和倾向性三个层次的功能,其中非倾向性功能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后两种功能实现的基础.音乐能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天然需要,儿童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并能对音乐这种意会性语言产生跨越时代与种族的心灵共鸣.儿童音乐教育应端正目的,放弃功利化的追求,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秉承"顺应儿童天性、让儿童适才适性成长"的理念,以游戏精神为引导,在真正激发儿童艺术天性的基础上,以浸润和熏陶为基本手段,促进儿童音乐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在20世纪90年代名噪一时,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都为传统的音乐学分析带来了令人振奋的精神动力,但在其后的发展中却遇到了阻碍。传统音乐学分析虽然偏重对音乐本体的社会历史性阐释,但其立足点必须在音乐本体的考察,阐释者观点也以对音乐本体技术性的分析为基础。以性别因素介入的音乐本体考察因音乐符号本身的特征而遇到了阻碍。女性主义音乐批评在没有获得音乐本体的实证支持时,始终游离在音乐之外,对音乐本体技术性分析的缺乏妨碍了女性主义音乐批评获得更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