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世界集邮展览发展方向(略) 二、我国集邮文献类展品目前面临的 问题 集邮文献类展品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集邮文 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邮政、邮票及集邮发展历史,是 对一个国家的邮政集邮文化的集中体现,因而保护 了重要的邮政文化遗产,是有利于民族文化遗产保  相似文献   

2.
“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有口皆碑,在集邮界成为一句名言。举凡在集邮收藏,抑或集邮学术研究获得成就者,无不得益于博览集邮群书(包括相关的文献史料、图书资料)。成功的集邮家、邮学家、必然也是一位孜孜不倦阅览、收藏、研究集邮图书资料的集邮文献收藏家,因  相似文献   

3.
如何收集集邮文献?以我个人的体验,应是以“我”为中心的。“以我为中心”就是收集我认为能用来阅读,能上架收藏的,能让我悦目、养我眼球的集邮文献。大家都认为收集集邮文献很有讲究之必要,应该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我为其题写的贺词是:“读藏著研,大有可为。”因为,编著和收藏文献之目的,都是为了供人阅读和研究。那么,文献集邮专门研究些什么内容呢?这里指的是有别于其它集邮方式的研究内容。我想,可以是版本,可以是校勘,可以是存世考,可以是市场价……然而,开发集邮文献的宗旨是为了弘扬集邮文化,集邮文献的研究应当使现有的文献发挥更大的潜能,使待产的文献攀登更高的水平。拙编《上海集邮》将2005年第1期编成了一份“文献集邮”的小  相似文献   

5.
文献集邮是对集邮内容的拓展和集邮活动方式的创新,是集邮活动与书刊收藏活动结合的产物。文献集邮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集邮研究的深入和集邮文献创作的繁荣,也是集邮研究的新思路、新课题。2004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数百万集邮爱好者中,专门或偏重于从事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的人并不多,笔者经营集邮文献多年,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也不过千余人。正如我国集邮文献收藏家刘肇宁所说:我国的集邮文献收藏与研究活动才刚刚起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邮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集邮者加入到收藏集邮文献的行列中来。关于这一点,笔者从日常的经营实践中已经深切体会到了。在笔者所结识的集邮文献爱好者当中,既有资深集邮家和邮学家,也有普通集邮爱好者;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厂矿工人、农民和个体工商户,他们都是出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绵阳亚洲邮展时,全国民间集邮组织第二次联谊会研讨会被列为亚展活动之一。全国有影响的50多个民间组织大部分到会,200余名代表中,至少有一半是文献集邮的热心者。无论是各种研讨会还是在展场摊位上,只要有集邮文献出售,一般都卖得较好。笔者多年来积极收集与研究各种集邮文献,倾心于集邮刊物、集邮书籍的出版与收藏,关注海内外华邮文献的动态,与许多文献集邮爱好者长期交往,自以为对文献集邮有一定发言权,因此特撰此文,谈谈我对文献集邮的看法,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沈津 《收藏》2010,(2):131-133
您见过善本书吗?或许您见过很多,也可能还收藏了不少,但是书口上有彩绘的善本书,您见过吗?您收藏的有吗?如没有,那我就给您唠叨几句。  相似文献   

9.
我自读小学开始集邮时就顺便收藏邮政用品,其中各种购买邮票凭证为集邮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些凭证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10.
集邮文献的编著、出版及收藏活动,是伴随着集邮活动发展起来的。如今集邮文献更是激发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兴趣,与当前新邮行情极度低迷、集邮市场冷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献集邮的兴起,以收藏集邮报刊、集邮资料为主要内容的集邮文献收藏馆(室)应运而生。自1993年上海李锦林创建我国第一家民间集邮文献收藏馆以来,一批集邮文献收藏馆先后建立。本文介绍其中部分颇具影响的集邮文献收藏馆(室)。  相似文献   

12.
林轩 《集邮博览》2013,(7):32-33
要问我国文献集邮始于何时?其实很难界定。广义的说,有邮刊发行,即有人留存。如我国神州邮票会会刊出版,会员就会收藏,好像文献集邮随着集邮活动与生俱来。狭义的说,指专门从事集邮书刊的收藏,当时只称收  相似文献   

13.
集邮文献在此文中主要指纸质的印刷物,即邮书邮刊邮报。任何一位集邮文献收藏爱好者都不可能将全世界各种文字的集邮文献都收集齐全,既使是国家举办的集邮图书馆,都没有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制定文献集邮评审规则的背景根据《FIP集邮文献展品评审专用规则》中的定义:“集邮文献包括集邮者适用的、涉及邮票、邮政历史及其收藏,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一个专门领域的所有印刷的传播物。”FIP对集邮文献的展出有着一系列完整的展出和评审规则,但展出者规定只能是“展品的作者、编撰者、编辑、出版商、赞助机构或社会团体,或任何对展品享有版权的个体。”至于个人所拥有、所收藏的不享受版权的集邮文献,则不能参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大邮人集邮水平的不断 提高,集邮文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 大家的重视,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特别是近些年来,文献集邮已成为 集邮活动中最活跃的一个类别。但 是,也应注意到,文献集邮不是仅靠 一些简单收藏活动就能获得成绩 的,而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可以独立 的集邮类别,是一种值得深入学习 与探讨的新领域。因此在文献集邮 中,树立正确的文献集邮观,及时正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通常都有兼项收集。而本文作者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他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而这些贺卡,也反过来见证了他60年的集邮经历—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常常还兼项收集钱币、火花、烟标、税票、纪念章等。而我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我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这些贺卡风格迥然不同,然而都饱  相似文献   

17.
本人今年已过花甲,60年来没有什么嗜好,就是喜欢收藏邮票和与集邮有关的书籍。现在有了一定的条件,在家人的支持下,我办了一个集邮文献收藏室。在收藏室的橱窗里放着一本不起眼的集邮册,它非常陈旧,集邮册外面用一张旧的画报做了简单的包装。每当我看见它便不由地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虽然邮市低迷,但集邮文献的收藏与研究却红红火火,引起了集邮媒体与集邮爱好者的关注。2002年1月,由《集邮博览》杂志社组织的文献集邮联谊会在北京成立,至今已形成几  相似文献   

19.
文献集邮是什么?可否用一句话概括:它是对集邮的再认识。其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收藏型,另一种是将信息升华成集邮理论的研究型。“再认识”什么? 前述收藏型是注意题材的历史性和广泛性,用个电影创作来比喻, 它就似记录片,而研究型却注意题材典型性和现实性,就似故事片。这两种文献集邮都是对集邮再认识, 确立了方向,构架了内涵,理顺了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喜欢阅读邮刊,也爱收藏集邮文献。在众多的基层邮刊中,有一本集邮品味浓厚、地方特色鲜明、编排设计精美的杂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就是上海的《虹口集邮》(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