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漠是大自然博物馆里的一个主馆,我进去、出来,又进去、又出来.走过了一段人生之后,置身于此地,遐想联翩.我不禁问自已:是她老了还是我年轻?是我老了还是她年轻?我顿时有所感悟:你要是爱她、亲近她、呵护她,它还会年轻;你要是冷落她、作践她、摧残她,她就会衰老,继而露出狰狞的面孔,阴森森地向你逼过来……而我,若是得到关爱和呵护,我也会很年轻.  相似文献   

2.
林海燕 《科教文汇》2012,(35):76-77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性格最鲜明的首推王熙凤.作者对王熙凤性格的刻画,主要得力于她的语言.曹雪芹对王熙凤语言苦心孤诣地进行创造,充分表现了她的性格特征,形成了王熙凤语言上的一些特色.她聪明俊俏、才干独特;她狡猾泼辣、独断专行;她贪权好利、争强逞能同时她又深通权术、娴于机变.王熙凤的语言更是随机而出、自然天成,她的性格之所以如此鲜明突出,一多半得力于对她性格化语言的创造.她的语言中,独有的那种俗语、俚语、歇后语,形成了她独特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3.
纸做的女孩     
我遇到一个女孩,一个纸做的女孩,浑身洁白明净.我们攀谈起来,她很健谈,我非常喜欢她.她是一个贪婪的读者,每天要读五张报纸.她说,如果我能留个电话号码,她回头会给我打电话的.然后她背过身去,微微弯下腰.写在我的背上吧,她说.我开始在她的背上写下我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时,我才发现她的背上已经写满了人名、电话号码和杂七乱八的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09,(7):48-49
女儿5岁了,为了培养她多方面的爱好,我给她买了架钢琴,专门请老师来教她。起初,她还兴致勃勃、像模像样地坐在钢琴前学,可是新鲜劲一过,她就不耐烦了。练琴时故意捣乱,一会儿说手指没劲,一会儿说困得睁不开眼睛。我心里很着急,就跟她讲大道理,说我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钢琴,如今她多幸福,我多羡慕  相似文献   

5.
郭丽 《世界发明》2011,(4):66-68
她的声音甜美动听,时而激扬时而沉静;她的声音有着非凡的创造力,时而令你惊叹,时而令你感动;她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别人开店卖的是衣帽、皮鞋、小商品……而她开店,出售的是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鸳鸯是贾府中的一个丫环.她姓金,是贾府的家生奴.她做事精明练达,处置得宜,三宣牙牌令显示了她聪明能干、才华出众.她做人刚毅淳朴、豪爽豁达、心软肠热,与众丫环情同莫逆,相知极深.她虽然得到贾母的喜爱,凤姐也敬她三分,但她从不丈势凌人,而且是如此善解人意.  相似文献   

7.
在患者眼里.她是一位医术精湛、值得信任的大夫;在同事心中,她是一位工作负责、令人敬佩的大姐;在复兴医院,她是一位出了名的优秀的科室带头人。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妇科主任、妇产科主任医师龙棣。  相似文献   

8.
抱养的孩子     
她从来就不是漂亮的孩子.虽然她的母亲美丽端庄.父亲也仪表堂堂,但从来都没有人说她漂亮。她刁蛮、任性.在学校里是小公主兼小霸王.因为她的父亲是市政府领导.而母亲.辞掉公职后办了一家建材公司.规模虽不算很大.但资产可观.老师让她当班长.什么事都向着她。  相似文献   

9.
曹芝兰 《科教文汇》2012,(11):F0003-F0003
二姐子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市井姑娘,她聪明伶俐、善良乐观,虽然她双眼失明,但邻居们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10.
水很纯洁,纯洁得像月光,像雪,像青纱。她很深远,深远得波澜壮阔,胸藏百川。她很单纯,单纯得像一张白纸般透明。她很多情,多情得热爱每一寸土地、每一棵小草和每一个生灵。她没有形体,你用手无法抓住她,但你可以用器皿赋予她或粗豪或精细的体态。她的性情有时不温不火谦恭有礼,有时却暴戾恣肆剑拔弩张,水至柔,也至刚。  相似文献   

11.
“人,首先要学会怎么做人,与人为善”。近40年的教学、科研生涯,这句话是她的信条。在百年树人的工程中.她深深的懂得做人的真谛。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国粹的魅力一直缠绕着她,激励着她一直前进。她就是方泰惠。  相似文献   

12.
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主要形象,她敢于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毅然地与涓生同居生活,可以看出她的勇敢与无畏;但在男权社会里,她又是可悲和无助的,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子君向往着民主、平等、自由,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并没有彻底的在她的脑中消除,当她离开涓生时,已经预示着她生命的结束.  相似文献   

13.
钟荷 《科协论坛》2013,(3):30-31,F0002
她,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当过教师;她,是一名军医,一名女少将,全国人大代表。她,就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蓉娅。 既来之 则干之  相似文献   

14.
子君是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主要形象,她敢于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毅然地与涓生同居生活,可以看出她的勇敢与无畏;但在男权社会里,她又是可悲和无助的,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子君向往着民主、平等、自由,但几千年的封建意识并没有彻底的在她的脑中消除,当她离开涓生时,已经预示着她生命的结束。  相似文献   

15.
90年前,她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大家族中;她的祖父是被誉为“旧世纪的一代完人”的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她27岁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成为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的得意门生。她是一位杰出的妇产科、妇幼保健专家,更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 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的严仁英。  相似文献   

16.
释放恐惧     
一个雨幕低垂的上午,我作为援川的心理医生,在四川绵阳救灾点帐篷里见到一个几乎被悲痛和恐惧压垮的孩子.这个孩子名叫胡小萌(化名),12岁,羌族女孩,腿部受伤.她躺在简易的床上,情感麻木、拒绝沟通.她一直痴迷地奢望着她的爸妈翻过山头来接她,但事实上她的母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父亲还在医院抢救,生死未卜.  相似文献   

17.
沈农夫 《知识窗》2008,(1):30-31
热情、睿智的杰弗斯是心理学博士,但她的“生活经历”让她有资格提笔写作。她60多岁了,迄今撰写了17本书,而且本本都是关于如何克服恐惧杂念、成长自我心灵、打造健康关系、过上充满爱与信任的生活的。她帮助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克服恐惧、修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09,(5):64-65
灵感是工业与艺术相碰撞时产生的火花,在黑暗中异常光亮,上海1933就是这样一种灵感,她是喧闹中的宁静、华丽中的简约、时尚中的经典。上海1933,她无语却精彩历史与时尚在这里交汇、激情与梦想在这里迸发,思维的灵动与创世的激情诠释看经典风尚。上海1933用她激越的大脑,通过自然连通的脉络和诸神经元,将生活的各种创意元素转变成极富灵感的实体。她感召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精英,组成其自由奔放的神经元;通过自然连通性的脉络,汇集成她激越的大脑,她将思想的火花升华成生命的质量,以此为她的每一个向往者塑造着无数创意的体验和维美、维新、维我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9.
柴静 《知识窗》2010,(1):9-9
10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下着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的一个箱子.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自1990年创刊以来,现已跨越了整整25年。她在读者、作者、主办单位会员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读者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科技期刊工作者前进的道路;她是作者心中的严师益友,培养磨练出为其提供优质稿源的高水平作者群;她是会员心中的指导者,指导上海分会为中科院科技期刊发展目标而奋斗;在同类期刊中她更具特色,可概括为权威性、前瞻性、实用性、资料性、规范性、严谨性、公平性和伦理性。她将为我国从世界科技期刊大国走向科技期刊强国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