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2.
除去一些大型的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专设校对人员之外,一般一二十人的期刊编辑部和小报社,其校对工作都是由编辑人员兼做的。这些单位实行编校合一,是由于受  相似文献   

3.
由《植物杂忐》编辑部蒋代平编写的《科技期刊编辑管理系统》最近通过了专家鉴定。该系统是对一个学术类期刊进行稿件管理的系统。通过几年的开发研制,在几个编辑部使用,效果很好。系统设计的六个功能大项(日常编务、日常查询、目次编辑、档案建立、各类索引、统计等)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它方便了编辑人员对稿件从来稿到出刊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使期刊的稿件管理体制更趋于合理化、完善化、科学化。制作全年各类索引,包括中、英文作者索引、中、英文全年总目次、关键词索引,在微机上一次完成、不需要人工建卡,查寻、剪贴,同时可以按规格排好版,兼做了手工编  相似文献   

4.
1931年秋,谢党哉同志受党的委派到湘鄂西苏区工作,任《工农日报》主编。当时人手不多,他一个人兼做外勤、编辑和校对。他在编辑中特别注意文字的通俗化,“以前文告是给知识分子看的,尽可掉文,现在的文章是给知识分子看的(知识分子也在内),许多文语不可再用,要用也要经过工农群众了解或改  相似文献   

5.
我把“编”与“译”合起来谈,因为两者很难截然分开。一个译本是编辑和译者共同耕耘的产物,从定选题到看校样,双方一直是在轮流作业,谁也离不了谁。再说,多数外国文学编辑都兼做一点翻译工作,合二为一,这就更加拆不开了。我想谈这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疆铁道》报连总编在内,采编人员只有21人。1988年以前,设有两个编辑科、一个通联科和一个记者科。由于是企业小报,人手少,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机构设置分工过细,不利于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从内部挖掘潜力。比如说,编辑人员只管编辑工作,通联人员只管群众工作,记者虽规定以采写为主兼做群众工作,但实际上很少去做群众工作。另外,有少数同志进取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为了有效地调动编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对内部机制进行改  相似文献   

7.
且行且修行     
2005年研究生毕业离开校园后,我就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从事编辑工作.没过多久,领导考虑到我学习英语专业出身,安排我继续编辑工作,同时兼做版权贸易.我边干边摸索,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略有所知,这一干就是近十年.回顾十年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是一段修行之旅,一路走,一路思考,一路修炼.  相似文献   

8.
我接触《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近20个年头了。想起这期间《中广学刊》给我的帮助,我就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我由衷地感到.《中广学刊》是我事业上的学习园地,《中广学刊》的编辑们是我的良师益友。首先是《中广学刊》帮助我完成角色的转换。那是在1989年4月,我从大连市委新闻出版处调到市广播电视局在宣传管理处当处长,兼做《大连广播电视》杂  相似文献   

9.
编辑工作是报纸实现宣传任务的重要一环.是编辑部内外劳动的集大成者。然而,报纸编辑又向来与默默无闻、为他人作嫁衣裳等观念相连,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编辑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衡量评价。而在一些报社,“重采轻编”,愿当记者不愿当编辑,当编辑也不愿在编辑业务上多下功夫等现象,是早已有之,也并非个别的了。因此,进一步明确编辑工作的特点,强调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完善编辑工作的评价标准,无疑是  相似文献   

10.
分项校对法在识别编排规范性错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红艳  颜巧元 《编辑学报》2005,17(5):341-341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质量是构成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校对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缺陷,从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科技期刊中公式、符号多,符号著录又有不同的文种、上角下角、正体斜体,相当复杂,因此,对校对工作的要求就更加严格[2].科技期刊要走向世界,编排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一大举措[3].<护理学杂志>由编辑人员兼做校对工作,常规进行3次校对及1次印前审读.笔者将分项校对法作为常规校对的补充,发现对识别编排规范性错误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1.
新闻编辑有别于图书期刊等编辑.它是集新闻性和文字性于一体的职业.而且各类新闻编辑因其所处的部门不同又各有侧重。就党报新闻编辑而言.它又有别于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等其他报纸的编辑。根据笔者的从业感受.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新闻编辑.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并且还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具体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加磨练。  相似文献   

12.
周全  梁敏  刘淑华 《编辑学报》2005,17(3):169-170
科技期刊编辑系统中各因素具有类似于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特性,表现在办刊宗旨、编辑理念、期刊风格、编辑工作方式和编辑知识结构等方面.认为在办刊中既要遵循编辑系统的遗传性,保持原有的模式,又要有所创新,有变异,在变异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且行且修行     
正2005年研究生毕业离开校园后,我就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对外合作中心,从事编辑工作。没过多久,领导考虑到我学习英语专业出身,安排我继续编辑工作,同时兼做版权贸易。我边干边摸索,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略有所知,这一干就是近十年。回顾十年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这是一段修行之旅,一路走,一路思考,一路修炼。感谢指出我不足的人接触版权贸易后,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助编辑部联系引进一套海外图书。任务并不  相似文献   

14.
洪昕 《东南传播》2014,(6):156-157
新闻编辑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新闻节目的策划、组织、制作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县(区)级电视新闻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加强对电视新闻编辑基本素质的讨论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县(区)级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唐慧  张忠  王开胜 《编辑学报》2014,26(2):199-201
最近发布的医学期刊编辑国际委员会(ICMJE)新指南在群作者署名及文责等方面提出了更细致的规范。新指南的发布所折射的问题和困境可以启发国内医学类论文的编辑。借鉴国际做法,国内医学类期刊的编辑可以在作者署名及文责等方面构建既通行又富有特色的规范和标准。文章在细化规范、读者信息接受、语言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新闻系在中央教育部门和市出版局的支持下,本学年起增设书刊编辑专业,实现了出版界多年来在综合性大学培养编辑人才的愿望。编辑专业的首届学生是从复旦大学文科各系已修毕两年学业的学生中选拔的。他们分别来自哲学系、历史系、外文系、法律系,经济系等。这些学生写作基础比较扎实,有志于从事书刊编辑工作。转入编辑专业后,他们一方面将继续学习原系科的主要课程,另一方面接受编辑业务的专门训练。毕业后,既具有某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又熟悉编辑  相似文献   

17.
览景榭     
编辑文化对编辑活动所起的作用 杨军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上撰文指出,编辑文化是编辑在长期的编辑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在编辑活动中的拓展和延伸。 编辑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由表及里构成编辑文化的统一 体。编辑文化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制约,又为社会文化增添新内 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职业性、民族性、阶级性等特征,对编 辑活动起着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又见梅兰芳》从纪录片解说词文本到影视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挖掘素材、构思设计等方面花费了很多心血,实现了图书与影视作品既互补又各自发挥所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樊京娜 《出版参考》2007,(9X):31-31
“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心理学、政治、外交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而编辑工作又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许多工作几乎无法让人联想过去在办公室埋头校对的编辑刻板的印象”(《编辑人的世界》,格罗斯主编)。这段话生动而深刻地表述了现代编辑角色的转变和应有的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个性与刊物风格高勇期刊编辑的个性直接影响着刊物的形象、风格乃至生命。在隽永的《读者》、新潮的《女友》、儒雅的《读书》、温馨的《家庭》等风格各异的刊物背后,都有一群个性鲜明的编辑。编辑的个性塑造着刊物的风格,刊物的风格又制约着编辑的个性。其一,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