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便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很多产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生活、娱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行业新的发展形势,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广播形式,使得广播媒体朝向多元化、便利化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了音频的特征,分析了新广播形式下传统电台面临的机会与挑战,阐述了"移动互联网+音频"的新广播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音频"是目前广播的新样态.近几年,移动音频APP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引发各界人士的思考.本文着重阐述我国的移动音频APP的现状,指出目前移动音频类APP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媒介信息环境特点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珊 《中国广播》2018,(4):67-69
移动互联时代,音频类客户端(App)飞速发展。本文聚焦传统广播移动音频客户端发展之路,引用"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阿基米德FM"等案例,分析研究传统广播媒体应如何运用人才资源、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权威等方面长项,制作优质声音产品,打造音频社交平台,让广播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川 《视听界》2013,(2):42-4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基于传统广播移动和便携的特质基因,移动客户端是传统广播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便捷通道。传统广播移动客户端开发、应用要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筹划、前瞻布局、特色引领,尤其在做优内容、突出服务、创新营销三方面速谋速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赢得传统广播发展先初。  相似文献   

5.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梁军 《视听》2018,(6):9-10
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官方移动客户端"南宁手机台"在2016年底上线运行。本文以"南宁手机台"为例,介绍并分析城市广播电台运用广播+互联网思维,自建广播电台移动客户端,在丰富广播的传播样式、加强互动直播、提升收听体验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媒体融合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赵曙光 《传媒》2014,(11):45-47
正广播媒体的初期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广播电台节目的网络化呈现,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或回放收听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随着媒介融合的推进,传统广播电台对网络音频市场的开拓也逐渐从基本的"广播网络化"向"网络化广播"发展,将互联网的及时性、丰富性、多媒体性、互动性等更好地与传统广播相结合,推出多种网络音频平台及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2010年7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个性化、自定义的网络电  相似文献   

8.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媒介都具优势与劣势,传统广播除伴随性优势外,还存在着渠道上仅靠单一声音传播以及讯息转瞬即逝等缺点.面对新媒体冲击,传统广播面临着以下挑战:在经营层面能否真正理解和接纳互联网精神,以应对新旧商业模式切换;在技术层面能否创制出更具技术优势、内容与制作具佳的音频产品.传统广播在应对移动互联网冲击时需要回归声音特色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创新音频产业,为自身向内容提供商的融合转型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张晓菲 《中国广播》2013,(11):84-87
广播是以音频为核心产品的内容生产主体,音频的多平台发布是必然趋势。在中波AM/调频FM这个传统的模拟平台之外,未来广播还必须通过桌面和移动互联网,将音频内容发布到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平台等各类数字终端和平台上。本文主要研究国外广播公司是如何通过数字平台来营利的,供我国广播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丁钊 《中国广播》2014,(3):12-13
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分析,提出广播媒体应重视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以及用户的特点,在理念、渠道和平台方面善于向新媒体公司学习,学会揣摩用户的心理及需求,度身定制用户体验良好的新终端音频产品。针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需求,力求在内容个性化、平台主流化、机制市场化、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以独特的音频播放技术为基础,主打社交概念,打造移动互联网市场少有的专注于社交的音频平台类产品"阿基米德"。同时,改建"广播梦工厂"、打造以@RADIO为核心的云平台、再造新闻生产流程,试水新闻广播的互联网转型,力争实现从传统节目生产部门向互联网音频产品提供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黄睿 《中国广播》2016,(7):84-87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市场面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网络电台及其移动音频类应用的兴起,个性化栏目和个性品牌竞争成为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广播个性化的内涵,回到广播本质,重塑声音意识和精品意识,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开发个性化音频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互联网音频市场下,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必要性及二者现状的比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路径。如借助移动互联网媒体长处扩大传播、广播人凭借制作优势发展短音频、打造主持人个人魅力发展粉丝经济、广播将尝试融入互联网可视化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媒介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使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处于良好的融合趋势中。  相似文献   

15.
近日,《传媒蓝皮书: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20)》发布。蓝皮书以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中国音频传媒的发展现状为基本视角,透视传统广播和移动音频之共生相融关系,为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音频传媒在融合创新中"走自己的路"提供系统化的探索与思考。蓝皮书指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推动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我国各级传媒集中化与融合规模化趋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受众"从被动的接受者已经转变为主动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平等、扁平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特质,也使"大众传播"市场开始向"小众传播"转变,"用户思维"正是互联网传播生态的核心。文章围绕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媒介产品,以及媒介产品营销中把谁定义为用户、如何寻找用户和如何留住用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理解好"用户思维"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突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分析了用于传统媒体广播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深入论述了互联网思维在广告产品生产和定价、广告产品推广、广告产品销售、广告营销服务及广告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切入广播广告营销后,整体提升了广播广告营销水平。具体阐述了广播广告的互联网关键词营销、大数据营销、碎片化营销、甲方数据营销、体验营销等多种来自互联网的广播广告管理和营销方法,介绍了正在研发阶段的广播声音二维码广告、广播广告与微信广告整合营销、音频对比技术等广播广告整合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提出了以互联网思维从多角度切入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是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传统广播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到的生存困境、发展机遇,并提出了坚持内容为王,做精做优广播节目;发挥传统广播声音优势,开拓新特音频产品及业务;坚持走"媒介融合"的道路,加强与新媒体进一步融合等发展对策,探求传统广播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受众经历了PC时代,来到了移动互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也遭遇了"大音频时代"的挑战。本文基于新闻传播中受众本位的观点,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和学科论文,梳理我国音频新媒体受众在用户规模、收听时段、使用方式和在传受关系中的地位等特点,力求通过研究如今的音频新媒体用户的行为,一方面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内容生产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为音频新媒体的内容定位、营销策略等方面指出符合传播规律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黄卉 《传媒观察》2012,(7):53-54
"有声读物"通常是指以磁带、光盘或其他数字音频方式为载体进行录制、包装、销售的录音制品;泛指一切以耳朵"听读"为主要卖点的"音频产品"。本文从广播业者的角度,对有声读物的起源与种类、市场与需求、呈现与发展等4个方面作了较客观的论述和探讨;旨在对"有声读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作出些许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