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不断实现突破,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业已进入海外拓展的创新引领阶段,为中国对外传播创造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成为当下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试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其对中国对外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交媒体海外拓展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孙玮 《对外大传播》2023,(1):40-42+75
伴随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内容传播正在经历的视觉化转向,以《华为的100张面孔》和《海外员工看中国》两部作品为代表,视觉作品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优势及价值逐步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着历史之变、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在推进国际视觉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内外社交平台作为主阵地,以视觉内容为主产品,以情感共鸣为主目标,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协作推动国际视觉传播实践;同时发挥企业“排头兵”的作用,鼓励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和国际交流的同时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和精准化传播塑造亲和、有责任感的品牌形象,并在提升自身美誉度的同时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交平台应用的发展,在过去五年中,国内主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积极拓展,国外主要媒体社交平台账号都加强了对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话题的关注。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高铁技术、量子通信、太空探索、网络经济等发展新成就越发频繁地成为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焦点与热点。同时,社交平台兼具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功能,覆盖以青年为主的各个年龄段、各地区、各行业人群,是国际传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联通海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越来越多企业借助海外网络平台进行国际形象建设和品牌传播。然而,从网络平台使用规模、平台功能使用率、传播力等方面来看,大部分企业的运用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随着各类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和流行,"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走进西方传播和媒介研究界的视野,成为理解和分析社交媒体界面、传播技术与用户之间关系的术语之一,不少国外学者也从可供性角度探讨社交媒体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及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而互联网平台可供性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全球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外宣提供了打破固有传播秩序的难得机遇,充分认识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战略中的重要功用,加强相关体系、业务和能力建设,正当其时。在西方的社交媒体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和优兔(YouT ube)。研究者对比研究了国内外主流媒体在这三家社交网站上的传播情况,并结合国际一流媒体社交账号的运营经验,为国内媒体运用社交平台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新闻业的变革也全面展开。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7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脸谱(Facebook)、领英(Linked In)、推特(Twitter)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并对传统渠道构成挑战。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对海外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三家中央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方面,中央主流媒体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其中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传播效果较好,官方账号体系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但同时,中央主流媒体针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的有效策划存在不足,与海外受众也缺乏积极的互动。建议中央主流媒体在选题策划与传播内容方面争取做到“有软有硬”;重点改进短视频等报道形式;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用好海外各类知华友华的意见领袖;升维账号体系,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抖音等社交媒体作为用户分享生活、发表意见、交流经验的工具和平台,在国内市场收割大量"粉丝",广受用户欢迎。但和国内市场爆发出令人惊艳的传播张力相比,其海外传播距离真正意义的海外本土化运营和被主流用户接纳还有一定距离。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交媒体海外传播布局、生产适销对路的内容,进而从"他塑"转向"自塑",创新民间互动,利用社交媒体弥合时空差异,提升传播效果,正在成为海外信息传播亟待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外社交网络账号是我国媒体接触国外用户、提高境外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最便捷和灵活的方式。本文选取介绍了我国主要媒体在脸谱与推特等海外社交网络上的运作现状,分析海外社交网络运作特点,并根据国外媒体社交网络账号运作经验提出发展建议。一、国内主要媒体在脸谱和推特账号运作现状因为脸谱和推特没有类似于新浪微博的分类排行,  相似文献   

10.
陈正 《对外大传播》2013,(11):47-48
习近平主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之后,不仅引发全国范围内学界、业界的积极学习、研究和畅想,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关系”等议题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国际社交媒体,中国梦所承载的新内容和新方向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德国,YouTube已经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第二大受欢迎社交网络平台,有38.7%的德国受众通过该平台获取信息,其中每天至少有41.60%的互联网用户登入到该平台’。本文试对中国梦在YouTube上的传播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德国受众对“中国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会。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认为,"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并没有准备好,很难做出纯移动互联文化的产品。而亚洲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一定程度上发展比西方还快,这给中国互联网企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腾讯把国际化的希望寄托在微信上,斥巨资在海外推广微信。2013年也因此成为腾讯移动互联网策略的投  相似文献   

12.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13.
企业作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名片,是国家形象的有机载体和对外窗口。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生态也将更为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传播中国企业精神,以企业形象彰显国家形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企业国际传播呈现主流媒体与自有媒体并重的格局,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与本土化媒体的交叉实践,存在自塑能力不足、资源挖掘不充分、渠道模式化等问题。为此,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宏观政策环境、消费文化和社交媒体的三重优势,在推进自身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严控产品质量之外,提升自身国际传播的专业化水平,平衡好"他塑"与"自塑",挖掘品牌内涵,讲好企业故事,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国家形象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4月20日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互联网见证并推进了中国的巨变,成为海外舆论观察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态的重要窗口。在外媒的眼中,互联网孕育了一批中国最有创新意识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心态矛盾,在积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担心  相似文献   

15.
2023年2月,“流浪气球”事件在海外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引发双方外交互动及舆论交锋。推特成为双方舆论交锋的主要场合,中美主流媒体均在此发布大量观点性推文。作为政治意味较为浓厚的海外社交媒体,推特具有“西强我弱”与“众说纷纭”两个基本特点。基于对该事件的分析,中国媒体应重视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声,澄清事实真相;内容为王图文并茂,打破西方媒体母语优势;正视美国社会问题,避免敌对心态。未来,应从内容扩展和平台扩展两个方向发力,继续利用好海外社交平台,拓展对美舆论发声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球共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大背景下,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疫情信息的重要窗口,《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第六声(Sixth Tone)、一财全球(Yicai Global)等上海外宣新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用心讲好中国战疫故事,回应关切、寻求共情,在海外社交平台和受众间收获良好反响。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海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海外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其国际传播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情况。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国际访客和国际科研方面的影响力强弱,能够有效反映博物馆的国际传播影响力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一级博物馆国际传播影响力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不同博物馆之间国际传播影响力差异显著。为此,应建立媒体协作机制,完善国际传播体系;加大自主宣传力度,优化内容形式结构;深掘自身特色亮点,推进深度内容传播;积极策划海外活动,用心讲好展品故事;夯实科研基础能力,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官方统计机构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超过9亿。这是一个关乎传媒行业生死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代表着在传播技术突破、传播平台更新的推动下,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正在深度融合,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大众传媒与社交媒体的界限正变得日益模糊,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正不可逆转地流向"指尖",流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各类社交媒体。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甚至运用社交媒体的传  相似文献   

19.
正对外出版图书销售难、推广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书业。作为"出版走出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对外主题出版物,在海外的营销、发行尤其困难。近年来,以免费分享、快捷传播和多点互动等为特点的社交媒体,改变了国内外民众的沟通、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据统计,海外最有影响社交网站分别是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领英(LinkedIn)、拼趣(Pinterest)、谷歌+(Google+)和汤博乐(Tumblr)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国内主流媒体的海外记者站点数和驻外记者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在全新的全球传播生态中,创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解读中发出中国的声音,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内媒体的海外记者队伍的体制和机制上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人员数量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驻外记者的专业素质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