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祠     
<正>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感觉那里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年少时,曾匆匆地游览过一回,许是太幼稚,印象中只是一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尔后读司马迁,却没有从那次游历的记忆里找出一点清晰的感受。重访,不都是重新发现,有时候只是从头做起。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  相似文献   

2.
史圣颂     
<正>【题解】史圣故里韩城市建设司马迁文史公园,广场落成,太史公铜像巍巍矗立,征文立碑纪念。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理事李永明,文史合璧,应邀共撰《史圣颂》碑文。史圣者,司马迁也!史记者,史圣之雄文也!韩城者,史圣之桑梓也!观史圣之才奇,史记之文奇,韩城之气奇,三奇合一,叹为观止也。史圣者,司马迁,字子长,称太史公,汉夏阳今韩城人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对于司马迁故里在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两种说法进行了梳理辨析,质疑并否认了韩城说的三种主要证据,支持河津说,并从碑文、县志、传说、历史、地理等五个方面来论证,得出了司马迁的故里应该在河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根据王国维的考证,他的生  相似文献   

5.
韩城故事     
韩城并不在韩国,韩城在黄河边上,这里是司马迁的故乡。2009年的夏天,我在这里实习。韩城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天气燥热,街道杂乱,来到这里好几天,我还没有找到活合我休闲的地方,想想要在这里待上几个月,我真后悔自己竟然把PSP落在了学校里。还好有老友提醒,我才在街头一座脏破的小楼中找到了一个小乐园:街机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就是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卒年不详。他的先代,世世为周代的史官。父亲司马谈,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精通天文、历史、哲学,在汉武帝初年时曾为太史令。司马迁年少好学,聪慧有志,并喜欢各处游历,访古察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才  相似文献   

7.
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陕西关中东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全市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七镇七乡两办275个行政村23个居委会,共有家庭7.9万余户、人口39.5万。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7日至9日,在司马迁故里韩城巾陕西省教委和省保险公司联合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国家教委学生安全教育和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研究在我省学生和幼儿中开展安全保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约生于公元前 14 5年 (汉景帝中元五年 ) ,约卒于公元前 87年 (汉武帝后元二年 ) ,字子长 ,左冯翊夏阳 (今陕西省韩城 )人。司马迁基本生活在汉武帝时期 ,他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 (负责管理国家历史和天文的官 ) ,卓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十岁时到长安读书 ,跟随当代著名学者学习 ,不仅阅读许多书籍 ,而且反复思考 ,深入钻研。二十岁时 ,开始漫游祖国大地 ,考察历史遗迹 ,探访风俗人情。其父太史令司马谈死后 ,公元前 10 8年 (武帝元封三年 )司马迁接任太史令 ,有机会博览和整理汉朝政府所藏…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龙门(今陕西韩城)人,生于公元前145年(对他的生卒年说法不一,暂以邓鹤声所著《司马迁年谱》为准。以下司马迁一生活动的时间,也都以郑著年谱为准)。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当代大学者,也是历史家,学识很渊博。司马谈给汉武帝当史官,兼管天文、星历、占卜的事。类似算命卜卦的巫人,不受一般人重视,皇帝也把他们当作取乐的人。但是做史官的人自己倒很重视这个职业,认为责任重大,是探究天地、人事和古今变化的重要事业。司马谈和司马迁都是热爱他们的事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阅读》2007,(7):6-8
韩城这个黄土高原的小城,人杰地灵。孕育出一位千古奇人司马迁,也使小城风流了千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空千古,下垂百代,不能说不是这片高原厚土血脉之凝聚,日月星辰之精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题解: 本文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标题是选文时加的。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史书,所记史事自黄帝起至汉武帝止(约公元前3000年—前90年),计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本文是《秦始皇本纪》中的一节。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县)。其父司马谈曾任汉太史令(掌管历史和天文的官),开始计划写《史记》。司马迁  相似文献   

13.
《史记》,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生。先祖曾为周室之太史,父司马谈,为汉太史令。迁继承父学,十岁能诵古文,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考察史迹,搜集史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三十五岁那年,父谈病死。谈临终前以自己生于海内一统的汉代却未能写就一部史书为憾事,遗命司马迁完成这件工作。三年后,迁继任汉太史令,并着手修史。司马迁写《史记》约始于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天汉二年(前99年),因李陵降匈奴事,说了几句为李陵辩白的话,被囚于狱三年。在狱中,司马迁受了极残酷的腐刑。他痛不欲生,但因修史的壮志未  相似文献   

14.
史圣司马迁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14):55-57
汉朝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或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5),在黄河岸边的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一户姓司马的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父亲为男孩取名为“迁”,字子长。这个男孩长大后,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一前90年)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里,自幼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专于历史文献典籍。父亲司马谈就是有名的史学家,司马迁从小就具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影响很大。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广泛的漫游,考察史迹,采访传闻,收集史料,了解风俗民情,游踪几…  相似文献   

16.
在韩城职业中专一提起老校长刘志汉,没有人不竖大姆指,他那和蔼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给所有与他共过事的同志和学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老校长是合阳县临河村人,1961年7月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当时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这个出身地主家庭的子女,虽然在学校是高材生,但却不可能分配到对口行业──建筑界去搞建筑设计的。无奈何,他只好认“命”,到韩城师范、城关中学、司马迁中学等校去当数学教员。刘老讲课概念清晰透彻、逻辑推理性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便于听者理解和记忆,因而很受学…  相似文献   

17.
在韩城职业中专一提起老校长刘志汉,没有人不竖大姆指的,尤其是他那谦慎、和祥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给所有与他共过事的同志和学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受到了人们的敬佩和爱戴。(一)刘志汉是合阳县临河村人,1961年7月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系本科毕业。当时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这个出身不好的人,虽然在学校是高材生,但却不可能分配到对口行业──建筑界去搞建筑设计的。无可奈何,他只好认“命”,到韩城师范、城关中学、司马迁中学等校去当数学教员,渡过他漫长的教书生涯。刘老讲课概念清晰透彻、逻…  相似文献   

18.
名人故乡行     
.{_,东申.j市孙中山故居.叫惜涮…毛泽东故居..湖北秭归属啄纪念培..山尔曲电孔商..山东沂南渚葛亮故里纪盒臂. 河南巩县杜甫故里绺岔馆..陵西韩城司马迁柯..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山东临沂王羲之故里洗砚池. .河南汤阴岳飞脯.^车天穗施缝周车.幸馋等摄v名人故乡行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与班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司马迁著《史记》司马迁是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他字子长在公元前145年(一说135年)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约死于前90年。先世原是周朝的史官。父亲司马谈在公元前二世纪后叶官太史令,有二十几年之久。父亲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能言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各家之学的短长。所论六家要指,是继承了《荀子·非十二子》、《庄子·天下篇》、《韩非子·显学》批判精神之绪余,并接受了《吕氏春秋》以后总揽百家语之影响的重要论述。父亲因职务上的方便,得以广泛接触古今典籍,并向往先人久绝的世业,重视孔子作《春秋》的历史贡献,有志于历史的论述,但没有能及身实现这个志愿。司马迁答应了父亲,作为一个庄严的任务来完成遗志。后来写成了《史记》一书。  相似文献   

20.
西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名叫司马谈,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在朝廷担任“太史令”。上古时代“太史令”之职通常是世袭的,专司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这本是一项科学工作,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却总把它同求神问卜的“巫”“祝”等封建迷信活动列在一起,因此太史令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司马迁由于家庭贫困,从小在老家龙门,即今陕西韩城的乡下种地和放牧。十岁时他才来到京都研习古文。他学习勤奋,虚心向学者求教,学识大为长进。他求知欲强,志向远大,二十岁时,为了开阔眼界,亲身游历了安徽、江西、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这次游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学识。大约三十岁左右,他才在朝廷里当了个“郎中”,系侍卫一类的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