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栋  王丽明 《今传媒》2005,(8X):4-6
孙旭培,1944年12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汉族: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人民日报》记者。1983年6月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代所长,所长。曾任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中国新闻年鉴》编委、中国新闻法起草小组成员。2001年4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研究新闻理论和新闻法。出版过《新闻学新论》《新闻侵权与诉讼》《华夏传播论》、  相似文献   

2.
邵华泽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33年6月生于浙江省淳安县,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1964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在解放军报社先后任评论、理论编辑、副主编,1981年2月任副社长。1985年2月任总政宣传部部长。1989年6月起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主要著作有《生活与哲学》、《历史转变中的思索》、《前进中的思索》、《新闻评论写作漫谈》、《新闻评论概要》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13,(8):I0004-I0004
197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8年毕业后在《光明日报》社任编辑。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学习,师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院长温济泽教授(1914~1999年,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留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2003年后,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  相似文献   

4.
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记者工作8年,1996年7月起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战时新闻传播事业。已发表论文有《新闻事业成因论》《新闻宣传异同论》《(纽约时报)编辑机制探析》《美国主流政治文化与普利策新闻奖》等70余篇。2001年至2007年组织了由海内外多学科学者参加的“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著作和译作有《战时新闻传播诸论》、《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新闻传播学原理》、《美国新闻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等。  相似文献   

5.
2014年底,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济南出席相关活动时透露,全国人大正在研究新闻传播立法,新闻法治化将提上日程。2015年两会期间,又有代表提出要设立《新闻法》。我国从1980年首次提出新闻立法,至今新闻法却迟迟没有出台。如今国家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加强和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给新闻传播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新闻传播行业内“有偿新闻”“有偿不新闻”“煽情新闻”等乱象丛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新闻法》的出台。本文主要探讨新闻立法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及立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我国新闻立法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名人档案     
段京肃段京肃,男,汉族,1955年8月生。甘肃省张掖市人。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理论助教进修班学习。1984年起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3月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1995年至2002年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2年起任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新闻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宋妍 《新闻传播》2005,(9):31-34
人物简介:陈力丹:1951年2月生.江苏通州人。1968年7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团劳动、工作。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93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国际新闻界》主编。在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九所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舆论学、世界新闻史代表专著:《精神交往论》、《舆论学》、《世界新闻传播史》、《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等。  相似文献   

8.
在1988年12月29日新闻出版署王强华副署长主持召开的新闻法起草小组会议上,该署研究室副主任曹三明同志介绍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新闻立法情况. 一、波兰新闻立法情况波兰《新闻法》从1981年开始酝酿到1984年正式颁布,历时三年。1980年波兰国内发生了政治经济危机,三年立法时期正是波兰社会大动荡的艰难时期。波兰党和府政  相似文献   

9.
魏永征新作《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关于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学术性专著。作者把新闻法定义为“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即使《新闻法》尚未出台,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关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也已十分丰富。全书35万字。包括“导言”和8章、23节、60小点。引用法律和司法解释、行政法  相似文献   

10.
展江同志简介展江,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法学博士。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记者工作8年,1996年7月起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现任该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战时新闻传播事业。已发表论文有《新闻事业成因论》、《新闻宣传异同论》、《<纽约时报>编辑机制探析》、《美国主流政治文化与普利策新闻奖》、《从<焦点访谈>看中国大陆的政治表达》、《当代局部战争与新闻传播类型》、《反恐怖战争与新闻传播类型》、《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等50余篇。2001、2002、2003和2004年组织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区别新闻法和《新闻法》入手,阐述了我国虽然没有一部较为系统的《新闻法》,但新闻活动总的来说已经有法可循。文章接着对标榜为了保护"真正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新闻法进行理性批判,在对我国新闻立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的新闻立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并给出了《新闻法》出台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保卫:1945年生于山东,1964—1969年和1978—1981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国内部。2002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课题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方面。代表性著作有《新闻学导论》、《当代新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等。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韬奋园丁奖,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学系,恩格斯从商20年,有丰富的法学和经济法知识.他们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具有典型的法治思维特征.他们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对新闻与法的论证,为我们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法、新闻自由角度的基本观点.反对书报检查、争取全体人民的新闻出版自由以及通过新闻法保障新闻出版自由,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茅廉涛现任文汇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1969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先后任江苏省南京市江浦县广播站编辑、《南京日报》评论组副组长,1981年受《南京日报》编委会之命创办《周末》报并任主编。1983年调文汇报社工作,历任理论部编辑、“论苑”专刊主编、总编办公室主任、国内部主任、总编辑助理、编委,1993年起任文汇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200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6.
张秉礼简历张秉礼,1949年3月生。大学文化。籍贯上海市。1984年任宁波纺织局党委书记,后历任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等职。2003年3月起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2005年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当选为副会长。先后有《激发报业集团的机制活力》、《紧抓“四个环节”促进集团发展》等多篇论文发表于《浙江报业改革60例》、《新闻传播与研究》、《传媒》、《中国记者》和《新闻战线》等刊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按国际惯例,我们通常把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法,称为新闻法或媒介法。新闻法是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由于新闻传播活动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所有国家,新闻传播法都不是采取  相似文献   

18.
周岩 《新闻记者》2004,(9):44-44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现供职于深圳商报社的甘险峰博士的专著《中国对外新闻传播史》,近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外新闻传播,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世纪末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办西文报纸以“张国势”的主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对外新闻传播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将要制定新闻法,这在去年五月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就作为新闻晓喻世界了。现在这项工作正处于研究、讨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阶段,通过创办《新闻法通讯》刊物和不断召开新闻法讨论会,广泛进行交流和探讨,为新闻法起草工作做思想准备、理论准备。新闻立法对于我们来说是颇为新鲜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新闻侵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学术界对新闻侵权的研究依然热烈,新闻侵权仍是新闻法研究的重点,研究的内容还是主要涉及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新闻侵权预防及应对研究、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新闻侵害肖像权研究、新闻侵害隐私研究等方面。新闻侵害名誉权研究自1985年以来,我国已经发生过上千起新闻官司,在这些新闻官司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名誉权的纠纷而展开的。2005年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陈家镛院士因被误报逝世状告《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一案,法院最终判决《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十日内向陈家镛赔偿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陈家镛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