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抒情为主的记叙性散文。文章所在单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怎样表达思想感情两个方面提供了极好的范例。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可确定为: (一)通过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深刻认识正由于旧中国的政治腐败、积贫积弱,才导致了亲爱的祖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践踏。作者在暂别祖国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学习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含义深刻,感情真挚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例如,课文《别了,我爱的中  相似文献   

4.
霍懋征老师紧扣这一组课文阅读训练重点项目“怎样表达思想感情”,在读书之始便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随即板书“抒情”,并在课题的“爱”字底下加上着重号。这就直观而明确地向学生揭示学习的重点,准确地引导学生学习中的思维方向,做到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5.
《别了,我爱的中国》(五年制第九册第30课)是郑振铎先生写的《离别》的第一部分,选为小语教材时,略有删改。这是一篇感情充沛、高昂奔放的抒情散文,它描写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被迫离开祖国前往欧洲的情景,抒发了对祖国无限热爱和留恋的感情,表达了要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教学这篇范文,在写作方面应围绕怎样表达思想感情为中心,突出两个要点:①抒情要有真情实感;②抒情要凭借具体事物。这就是应讲清楚要抒什么样的情和怎样抒情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这两个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相似文献   

7.
6、摆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认为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每个年段的教学只是它的部分;一册课文的教学是一个整体,每一组,每一篇课文是它的部分;每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词,是它的部分。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比如五年级的“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训练项目,与学生在四年级学过的“事物与联想”是相通的。教学时点一下,学生能在《别了,我爱的中国》中懂得作者抒发出来的对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无限热爱之情。决心为建立一个新的中国而战斗之情,都是从眼前景物中展开的联想。尽管作者写得情景交融,但什么是情,什么是景,是分辨得清的。在下一篇《第一场雪》中,作者从描述雪景中联想到“瑞雪兆丰年”,抒发了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  相似文献   

9.
《别了,我爱的中国》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品评语言文字的艺术魁力。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初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不受语速快慢、声音大小等限制。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看课后问题:1、船渐渐地离岸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情怎样?2、船慢慢地向前驶着,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情怎样?3、作者为什么离开中国?他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别了,我爱的中国》记叙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后,作者被迫离开祖国赴西欧时的情景,其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连绵成线,表露出作者的抒情脉络,形成“爱”的主旋律。这条感情之线层层推进,由依依  相似文献   

11.
我“反复”是修辞王国的正式公民。为了帮助作者强调某种意思,以便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我常常有意地重复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词语,以使课文的中心更为突出。下面就举例来说明说明我的作用:1.我能深化文章的中心。如《一定要争气》一文中,我多次强调“一定要争气”,突出了童第周为国争光的决心,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我能充当感情的线索。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难忘的一课》)这个句子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我又充当了感情的线索。3.我能刻画人物的形象。如《黄继光》一文“啊,…  相似文献   

12.
在此,我以《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挖掘教材内涵,改进阅读教学”这一问题的想法和看法。一、紧扣课题,领略梗概紧扣课题,挖掘题眼,从中可以洞察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文章脉络等,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根据课题的特点,一抓感情色彩——这个课题作者集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记事,或是描景、状物,都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作者传递感情的媒介。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想准确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对文字的分析揣摩。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1)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发情感,如《回忆我的母亲》第一段“我爱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背影》末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  相似文献   

14.
峻青的《第一场雪》以优美的文笔,记叙了下雪前天气的变化,下雪的和下雪后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淡雅质朴的瑞雪图.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冬雪的喜悦之情,阐述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很明确.教学重点是:知道作者是如何按雪前、雪中、雪后的记述顺序,有条理地把这场大雪的经过写出来.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写景中表达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作文     
不少同学读了很多课外书,可写作文时仍很犯愁,拿到作文题,想了好半天仍然觉得没啥可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读书是写作文的基础。读书多是好事,但也不能一味贪多,或“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只注意故事情节,眼睛盯在“热闹”处,喊几声“好”就完了,这样做对提高你的作文水平是没有什么帮助的。那么,怎样读书呢?读书要仔细,当你拿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时,一定要精读,一字一句地读。不仅要记住文章中的故事情节,还要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是怎样详略得当地选择新鲜、典型、生动…  相似文献   

16.
吴伯箫不愧为散文名家,他写《菜园小记》,引用了不少古诗成句,农谚俗语,仿佛信手拈来,却又自然妥贴,有助于表达思想感情。然而,怎样准确理解这些引语的含义,尚须认真研究。一是从含义的积极方面理解。比如菜园得天独厚,石窠缝里流出清冽泉水,既可以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作者于此引用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这几句见于《楚  相似文献   

17.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人之作,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感情——对总理的爱,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深沉的感情产生了人们“悖理”之举、作者“悖理”之笔。“悖理”反映了“真情”。从文章结构看,人们的感情随着总理灵车的来去经历了“潜伏  相似文献   

18.
我们小朋友的作文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干干巴巴,平淡无味,缺乏思想感情,难以打动人。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呢?第一,表达思想感情要有一个载体,有所凭借,就像过河用的船一样,有所依托。拿《我爱家乡的泥土》来说吧,小作者在写她与小伙伴捏泥人、打泥仗的游戏,种大豆的感受中间,流露出对家乡泥土的喜爱之情。第二,抒发感情要发自内心,抒真情,发实感。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要有一定的“因”,不是因人而发,就是因物或因事而发。《我爱家乡的泥土》的小作者从和“小朋友在泥土中打滚,捏泥人,摔大泡”到细致的捏泥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之魂。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为祖国奋斗,为人民献身的崇高品德和大无畏精神。”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20.
【课例简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情并茂,描绘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杨梅树和果的特点来描写的。教学时可采用“以读导写”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种自己家乡的特产,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