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蕾 《生活教育》2011,(18):64-66
"圆的周长"曾被很多老师选为公开课,在听课磨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这节课的处理,普遍有以下四个共同点,概括为"四重四轻"——1.注重让学生学会滚和绕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不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测量的价值。在多次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一次突破,本课的学习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教学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和改进。【片段一】(原教学实录)出示4个苹果和两瓶水,让学生分别说出分给两个人的分法。师小结:每人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什么?生:平均分。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数学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数学教学设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高中数学函数概念课.人教版中的三个实例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节课选用苏教版教材中的三个实例,让学生容易理解.整节课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思考,使函数概念的形成显得自然,进而使学生易于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朱颖老师"认识周长"这节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独创性地将"周长的认识"作为一节独立的课来设计 "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传统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把周长的概念作为一个铺垫,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而将重点放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人民币,一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能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于是",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呢?我进行了以下尝试。一、为什么要有人民币——价值再现爱因斯坦说过:"要使学生对价值有了理解并产生出热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人民币的重要性,引发认识人民币的需要呢?课始,我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背景去年5月份我面向全区八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说理",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十一章的第二节第一课时.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用到说理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对说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说理都不是很理解.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的证明服务的,因此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这一课后,我产生了迷惘.本节课确实不太好上,推理的难度要求很高,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推理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7.
面积和周长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上学期安排周长,下学期安排面积,学生很容易把面和周长混淆。特级教师吴正宪尝试把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认识一起教学,巧设"渔场",让学生思维的生长看得见。  相似文献   

8.
朱颖老师"认识周长"这节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独创性地将"周长的认识"作为一节独立的课来设计 "周长"是小学数学中的传统内容,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就把周长的概念作为一个铺垫,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而将重点放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上。这种取向的教学设计.是重计算公式、重几何图形的求积计算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中,“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此,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六册,在让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安排了一节“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内容的学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此教学时,重点应落实在“比较”二字上,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确“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其识别能力和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该节课教学中,用六个环节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全方位…  相似文献   

10.
面积的认识是一节典型的几何初步知识概念课,纵观教材的编排,学生已经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周长,积累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形象地感知"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从而建构起"周长"是"线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的概念表象。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一周"的概念以及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最终丰富感知.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准确完整的概念体系.在这样一个有难度的起始概念课前,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大多会有如下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12.
<正>新人教版教材将"乘法分配律"教学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小学阶段"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中都要用到它。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深知这个知识是学生学习五大运算定律的难点,因为它的变式练习多,学生在根据"乘法分配律"拆分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时最容易出错和混淆,如何让学生在掌握运算定律形式的同时理解定律内在的本质算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对这节内容进行了一些有  相似文献   

13.
在"凤之秋华"教学节中,我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认识近似数"一课.这节课安排在学生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之后,使学生初步认识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磨课的经历让我难以忘记,现就"认识近似数"一课的导入环节,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 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5.
蔬菜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但要城市的孩子了解蔬菜却有一定难度。怎么才能让一年级的孩子了解蔬菜特点,认识蔬菜及名称,突出《菜园里》的教学重点呢?我想到了“课标”关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要遵循儿童学习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探索的相关论述。语文即生活,我决定引入生活的活水,让语文教学活起来。我让学生课前从菜市场或妈妈的菜篮子里认识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样子、生长特点、味道、吃法及营养成分等,并自行作好准备,上课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用这种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相似文献   

16.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的重点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探究.出于知识掌握和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尝到"做科学"的乐趣.下面是我教学中创新尝试与反思.一、让学生课前有活动准备从而集疑1.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按要求照镜子看看镜  相似文献   

17.
一、课件内容 "平移、旋转"一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二、课件设计意图 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正处于直观向抽象过度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火车、汽车和游乐项目比较熟悉,重现这些图像是帮助学生学习平移、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和关键.另外,我根据学生爱玩、爱动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新知、发展思维,从而突出了怎样平移、旋转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备课花絮] 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感觉这节课上起来比较吃力,素材比较琐碎,启发学生思考的并不多,而需要讲授的却很多.尤其,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就已经通过米、分米、厘米的互化来感知了,而现在学习"小数的意义"时,教材呈现的素材与方式都是一样的,感觉就是一次重复,只不过多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但学生要真正感知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也是很困难的."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与"小数的意义"教学应该在什么地方有所区别呢?"小数的意义"能跳出米制单位的换算来进行教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9.
季亚丽 《辅导员》2011,(36):78-79
一、缘起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顾忌学生是否有真实的发现,向学生提出一些非常直接甚至是带有暗示的问题,期望学生尽快获得结论,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显然,教师过于直接而又简单的提问是不会让学生有真实发现的经历和体验的。今年我再次仔细阅读"圆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起点。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是学习此课的基础知识;会画指定大小的圆是学习此课的基  相似文献   

20.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认识了长度单位及其单位间的进率等一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从线到面,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而,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以旧引新,注重知识的深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以及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然后运用已学过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