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笔者研究两晋南朝士族婚姻问题的系列论文之二。运用数据统计与量化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士族婚姻的两个原则是,不与庶族通婚,不与低等级的士族通婚,也就是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缔结婚姻。这种门第婚姻呈现抛物线形发展态势,西晋是其形成时期,东晋是其成熟时期,南朝是其衰弱时期。本文着眼于量的方面反映门第婚姻的具体内涵,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维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3.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雏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士族盛行门第婚姻,国婚是此时门阀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婚在东晋南朝的流变则充分说明了门第等级婚姻及身份内婚制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两晋南朝门第婚姻的影响与作用有:其一,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其二,对于士族暂时起到了发展势力、垄断权益与维系门第的作用;其三,造成婚姻圈狭窄,阻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其四,客观上推动了谱碟学大繁荣;其五,对隋唐时期的婚姻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世家大族经济和政治地位的迅速膨胀,很快就转化成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与日俱增、日益强化的门第观念。门第观念的核心是建立在经济条件极为富庶和政治势力极为强悍基础上的家族优越感,它以家族的自尊和排他为基本出发点,以不同流品之间的严格界限为基本表现特征,以婚姻、名讳和家教为主要表现形式,充溢于士族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是士族阶层经济和政治上获得空前膨胀的精神化、观念化的产物。这里着重谈《世说新语》一书所表现的士族门第流品意识。 我在《世说新语与中古文化》一书中曾经说过:“门第形成前或初期,在各大…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政治特征和门第观念三个方面,论证了门阀士族形成于东汉。  相似文献   

8.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有一个萌芽、形成、充分发展(又称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把  相似文献   

9.
余乐 《文教资料》2007,(8):113-114
阳翟褚氏作为魏晋南朝时著名的高门士族,其家族在政治上的兴起与婚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门第婚姻的逐渐松动,阳翟褚氏和其他高门士族一样,难以避免由盛转衰的命运。本文就以阳翟褚氏家族的婚姻为对象来进行分析,并由此揭示其家族由兴盛到衰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名族处在君主专制社会晚期的科举制时代,中古士族则在君主专制社会中期九品中正制时代,都是世系绵延历时数百年,均致力于本身及社会文化教育事业,为自身凝聚与出仕需要进行族史的撰写,都为坚守门第婚姻而强调门当户对。在这些基本要素方面两者相同,但在出仕上,士族出任高官,长期掌握朝政,名族官宦无常,绝不能操纵政权。鉴于名族与士族表象的类似与实质的相近,可以说名族是士族的遗绪,具有传承士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薛瑞泽先生在《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商兑》一文中已对三国婚姻重视门第说提出质疑,他认为"三国时期的婚姻并非极重视门第,门阀等级内婚仅仅处于萌芽阶段"。实际上,汉末三国时期的婚姻不止是"并非极重视门第",而且是根本就不重门第,通过对汉末三国时期嫁娶不重门第的婚姻案例作一梳理,同时对不重门第的原因作出剖析,特殊的年代门第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才是不重门第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朝时期,皇权政治的强化、国婚士族的先孝后忠观和皇室内争决定了国婚士族政治作用的转型;国婚对姻亲士族门第存在双重作用;南朝外戚政治虚弱,不具典型。南朝国婚士族种种表现反映了门阀士族的相对衰落。  相似文献   

13.
庐江何氏本为魏晋之际兴起的"小族",及至东晋南朝,其家族门第不断上升,成为门阀社会"高胄"、"荫华"的显赫门第,维系了二百多年的兴盛局面。究其原因,固然非止一端,但关键在于其家族之婚姻与仕宦。就其婚姻而言,自东晋至宋、齐,何氏家族相继与诸皇族联姻,成为士族社会中的外戚世家。这使得何氏家族长期获得皇权的护佑。此外,作为高门士族代表,何氏家族虽不乏风雅名士,但各时期其家族都有致力事功的政治人物,如东晋之何充、刘宋之何尚之、萧梁之何敬容等,从而确立起其家族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15.
唐代婚姻重门第尚阀阅,所以士族女子不愁出嫁问题,但是她们仍然没有自主权,只是在离婚扣再嫁方面相对自由。又因为其早年在本家大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清流家风的化育,所以在为人媳时能帮助舅姑管理家政,能得到舅姑的宽容;在为人妻时能更好地劝勉丈夫建功立业;在为人母时能更好地教育子女,垂范后代。  相似文献   

16.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士族以家族为单位加入,长期操纵政权,并享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和优势。由于婚姻能保证血缘的更替,它成为士族维护自身地位的主要手段。士族的婚姻等级森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封闭的身份内婚,主要有与皇族的国婚和与士族的门第婚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17.
唐末以降,中古士族大姓持续衰落,丧失了其原有的优越地位。士族大姓的没落,表现为政治与社会影响力的下降,五代时期的士族大姓在仕宦与婚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士族大姓的入仕途径、为官品秩大多已与庶族无异,中古以来维系士族圈子的门第婚姻也不再流行,五代士族大姓的婚姻风尚重官品而不重阀阅,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唐代婚姻重门第尚阀闲,所以士族女子不愁出嫁问题,但是她们仍然没有自主权,只是在离婚和再嫁方面相对自由.又因为其早年在本家大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清流家风的化育,所以在为人媳时能帮助舅姑管理家政,能得到舅姑的宽客;在为人妻时能更好地劝勉丈夫建功立业;在为人母时能更好地教育子女,垂范后代.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陈郡高门袁氏由低级士族跻身一流甲族的本质原因是:善于乱世立身;维护皇权;揉合儒玄;在婚姻上攀附皇室和一流高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中的婚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结亲方式看,有近(表)亲婚、门第婚和自主婚三种;从成婚习俗看,要经历指婚下聘和婚礼两个环节。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促进男女关系的接近平等;消极方面是强化婚姻中的功利性和减弱感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