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3年5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指导实验区进行的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验工作。伴随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扩展,中考思想品德的命题也必然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旨在探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对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影响,思考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中考思想品德的复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提高中考思想品德的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特点分析,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对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新…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机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是建立思想品德教育机制的前提,必须认识并把握思想品德教育规律,据此进一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相关实践活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明晰思想品德教育机制和思想品德教育规律的含义,阐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中考思想品德开卷考试的实施,对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诸多条件欠缺的农村学生要求更高。因此,不能单单满足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科能力的增强。本文从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现状、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习惯、能力的培养三方面开展论述,得出了农村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习惯和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直观性和生动性、震撼性和启迪性"的故事教学法,是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起到激励和引领作用的有效方法。它是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原则的真切体现,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趣味性的有效方式,是思想品德教育凝神聚气的震撼力量。思想品德教育要能引用故事教学法,需采取"抽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典型思想品德教育故事的有机结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设置思想品德教育的故事情景,巧妙挖掘故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等多维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源 《天津教育》2004,(2):39-40
洗脑子。就是优化思想品德。班主任首先要通过“典型分析”让班干部看清思想品德与管理结果的必然联系,感悟思想品德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冉通过“榜样示范”计班干部发现自己思想品德的差距和欠缺,产生优化和完善思想品德的需要。有了这种动机。班干部就会自觉地摒弃落后的思想品德,强化优秀的思想品德,还会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土动地学习和吸收别人的先进的思想品德,实现思想品德的自我更新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分析了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帮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思想品德教育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硕万 《中国教师》2013,(10):64-66
<正>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已成为当今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的教学大纲,有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旨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崭新措施。一、思想品德教育曾流于空洞说教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片面理解曾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流于空洞说教。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人生态度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思想品德教育彰显人的向善之心,展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人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教育关系着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文中简单论述了我国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策略方面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单纯是书本知识教学,而且还是生命教学。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严以立德是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以德治学是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对教育有一颗赤诚之心和一份淡泊宁静之情,拥有良好的学养和敬业精神,拥有爱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构建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中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的体验与感悟,促使学生能够早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思想品德教与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其实施的环境、实施的主体以及课程系统本身有关。应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给予正确价值导向,改善思想品德课程系统,充分发挥课程作用,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核心。如何使用好教材,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始终是思想品德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课题。这里我针对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侧重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特点提出几点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静态的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思想认识、思想倾向和行为表现。思想认识体现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思想倾向体现思想品德的个体特征,行为习惯体现思想品德的客观结果。思想认识是基础,思想倾向是核心,行为表现是标志,三者有机融合,构成人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4.
王建忠 《考试周刊》2014,(86):124-124
<正>教育具有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二重性,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它必然包含有机的二重部分,即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展思想品德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思想品德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关于思想品德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培养概念所谓思想品德教学的共性培养,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活  相似文献   

15.
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前 17年 ,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强调通过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机构实施的同时 ,明确提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并在思想品德专门课程的设置、各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选定、思想品德教育原则和方法以及与其它途径的关系等进行了探索 ,既积累了经验 ,同时又因为对思想品德教学规律认识的不足和整个教育界出现的泛政治化现象 ,致使当时的思想品德教学也出现了失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16.
杨彦俊 《考试周刊》2009,(19):196-197
通过对思想品德教育目的的层次划分,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更趋于实际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有了具体化实现的可能。但是,要真正使思想品德教育目的更具操作性,还需要对思想品德教育目的进行目标细化。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思想品德文本三者之间的交互性关系。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采取交互理解、激活体验、真诚对话等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达成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翟丽群 《文教资料》2014,(14):174-174
面对“90后”层出不穷的新闻,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当前校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已有大量研究,但并没有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作者认为,主要问题还在于思想品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本文以思想品德中考题为例,讨论目前思想品德教育的难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注意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结构包含知、情、行等。但知、情、行心理结构形式下,还有微观的成分需要细化。作为思想品德一级心理结构形式的知、情、行可以分别细化为各自所属的思想品德认识观念和思想品德认识能力等二级结构形式以及思想品德知识观念和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三级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