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内外研究表明性别比与择偶心理有密切关系,性别比失衡会影响个体的攻击性.本研究以性别比偏高和性别比偏低的新闻报道为启动材料,对男性大学生的择偶心理进行内隐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内隐联想测验和词组偏好测验中,性别比例对男性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表明单身男性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不受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即男性大学生择偶心理在不同男女性别比例条件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专家认为,我国人口结构目前面临最大问题是,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国家人口计生委称,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直逼120(即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婴),而正常值是103~107.  相似文献   

3.
“性别比”大体上应保持平衡,即男性与女性比为100:100(人口统计中通常以女性100为基数),在此水平上小范围内上下浮动也属正常之列,国际上允许值是103,而警戒值为107。笔者时不时看到一些报刊杂志上惊呼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多少个多少个酷男将找不到靓女,社会上将出现若干支光棍大军,以至影响经济建设秩序和社会安定局面……。又适逢组织安排笔者乘暑假期间去家访了四位学生,结果是:A位学生下有二个妹妹,B位学生下有一妹一弟,C位学生上有一姐下有一妹,D位学生上有二个姐姐,除开本人,计有一男七女,性别比为14.29。于是笔者突发奇想以“小”见“大”,见大不可能,就以小见“中”吧。在友人相助下,就有了以“性别比”为主题的问卷抽样调查,虽然其结果与太高的概率可能无缘,然而顺应自然规律这条思路去探讨“性别比”失调的成因,还是应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与国外相比,我国学校性别比失衡并不是在学生之中,而是在教师身上。最近,市八中学举办男子实验班的计划已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而类似改变原来男女同校、回归男女分校模式的案例也并不鲜见。既有大学兴办淑女课程,建立女子学院,又有广东珠海女子中学在去年开始报名。这所以"因性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性别比协调平衡是人口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本文围绕这一基点,揭示了性别比的失衡状况和严重危害;从观念、经济、文化、政策、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性别比失衡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6.
男性婚姻挤压对社会稳定将产生不良影响:加速社会分化、增加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不利于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婚姻挤压的出现一般是由出生性别比失衡、经济问题、人口迁移、婚姻迁移等因素引起,其中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我国婚姻挤压现象产生的根源。缓解男性婚姻挤压现象,I必须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为此要深入分析造成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多方面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我国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人口问题之一.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研究了该问题在城市尺度上的表现.时间层次上,表现为历年来安阳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上升、第二胎出生人口性别比远高于第一胎;空间层次上,表现为安阳市城乡及所辖各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失衡.  相似文献   

8.
生男生女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9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严重失衡。找准出生人口失衡原因,认识其带来的危害,实施综合治理,对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数据和福建省公开发布的有关资料数据,分析福建省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得出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根源为性别不平等。应从转变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社会化主体的作用以及借鉴韩国有效的经验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出生性别比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长期偏高的且持续上升的趋势.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大范围的异常已经并将继续给人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失衡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对性别比偏高后果的分析多为描述性,尽管国外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否适合我国人口基数大、性别比失衡严重的国情尚不明确。试从进化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国外已有研究成果,来分析性别比失衡对个体择偶心理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可能引发的婚姻家庭、违法犯罪、经济行为后果,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口性别比协调平衡是人口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重要条件。解决性别比失衡,要从转变生育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强化生育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早期教育》2010,(7):25-25
幼儿同教师属适合女性的职业是社会的普遍意识。长期以来,男性青年基本不报考幼儿师范.地方招聘幼儿园教师更是鲜有男性应聘。从而导致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目前,幼儿同男女教师性别比达1:99,许多幼儿园长期无男教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有识之士愈来愈认识到,幼儿教育生态平衡关系民族素质、国家未来,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培养选聘一批男教师到幼儿园任教。  相似文献   

14.
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越来越严重的事实,文章试图将社会性别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全面引入对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危害与治理的分析中,以期更科学全面地理解、把握乃至寻求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构建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制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西部地区农村B超仪器的普及与管理不善,出现了人工选择胎儿性另q的现象。加上重男轻女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农业生产方式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对养老的需求形成了男孩偏好,形成了性别歧视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问题。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需要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多部门统筹协调并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政策来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6.
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有关男女在校生比例失衡问题引起各方的注意,女孩高考上线比各地均多于男孩,特别安徽的高考上线率为男女15:85。男孩几乎在各个年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20042013年美国AP考试男女性别比均小于1,即男生人数一直低于女生人数,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均大于1,而另外两类课程均小于1。三类AP课程男女考生性别比在十年间均呈接近于1的变化趋势,即男女考生人数差异均在缩小。11门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中有5门"男生课程",15门艺术与世界语言类课程中有4门"女生课程",其余均为"男女差异不明显课程"。37门AP课程中仅有13门课程的男女考生人数差异呈增大趋势,其中,艺术与世界语言类课程比例更高,有性别倾向的"男生课程"与"女生课程"的比例也更高。  相似文献   

18.
杨志红  彭远明 《时代教育》2012,(23):162-163
自2007年秋季以来,江西省各地师范院校开始定向培养小学教师.通过对各地师范院校男女定向生的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定向生中男女性别结构失衡问题非常严重.本文分析了造成此问题的原因、男女定向生性别结构失衡所产生的后果,并就解决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出生性别比失调形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目前男女性别比过高的现状进行了的阐述和分析,分析其形势严重的原因,其中包括传统的性别偏好文化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使用外,也涉及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的一些影响后果。文中还讨论了降低出生性别比一些可行的政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性别公平是教育平等的最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乡村6岁及以上人口的男女两性的文盲率、小学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高中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程度的性别比。结果表明,男女两性的文盲率均有所下降,女性小学教育程度的比例高于男性,接受初中、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程度的男女两性的人数均有所增加,其中初高中教育程度、高等教育程度的女性的增长幅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