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摇篮》2006,(1):62-62
只要掌握特点、火候,加好调料,剩饭也同样能变成“扬州蛋炒饭”,吃在嘴里喷喷香。  相似文献   

2.
老姜 《上海档案》2007,(7):27-28
无意中从网上看到一则博客,是评论《档案春秋》的,那位取名"斐子的陈芝麻、烂谷子"的海外博士生美眉这样写道:"虽然此刊被评价为,上了年纪的人挺爱看的,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并不认  相似文献   

3.
三毛导语:"都新世纪了,三大爷您还不下岗?就您这陈芝麻烂谷子,谁看得上眼?"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新闻报道.只有写出新鲜事,才能引人关注.有谁愿意去看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东西呢?所以说,新闻的生命力在于新.其道理就在于此。但一切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有时候.重新解读一些既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旧事.将会收到“老树新芽更靓丽”的效果.如文汇报2005年1月7日头版刊发的通汛——《程十发3张借据见证时代变迁》,就是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例子,本文的特色至少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江卫平 《声屏世界》2014,(10):56-56
<正>"上稿难,难上稿"是众多地方台记者的共同心声。地方台记者身边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而一旦发生大新闻,就有大台的记者来将新闻"抢走"了。如何在平常的小事中发掘出"大新闻",成了地方台记者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题。某日,我偶然翻阅到上饶电视台2013年2月《时政要闻》用稿小结,突然对地方台记者的"生存之道"产生了一丝明悟。上饶电视台的用稿小结中写道:"婺源台的《婺源:正月十三  相似文献   

6.
我见过这样的现象;把过去贮存的稿件或素材,从案头或抽屉里找出来,重新“加工”“打扮”一番后,抛出去派上用场;于是,报纸、电台和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不久前”、“最近”等等字眼.这种现象,有人讽喻为“冷藏新闻”。“冷藏新闻”,是有悖于新闻规律的。“新闻”之所以成其为新闻,首要的就是因为它“新”。如果是“陈芝麻烂谷子”,那还叫什么“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呢?“冷藏”毕竟不是“鲜货”,“冻  相似文献   

7.
我见过这样的现象:把过去贮存的稿件或素材,从案头或抽屉里找出来,重新“加工”“打扮”一番后,抛出去派上用场;于是,报纸、电台和电视屏幕上,就出现了“不久前”、“最近”等等字眼.这种现象,有人讽喻为“冷藏新闻”。“冷藏新闻”,是有悖于新闻规律的。“新闻”之所以成其为新闻,首要的就是因为它“新”。如果是“陈芝麻烂谷子”,那还叫什么“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呢?“冷藏”毕竟不是“鲜货”,“冻肉”哪有“鲜肉”可口?这道理,其实我们的编辑记者也懂得,只不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具  相似文献   

8.
仕而优则学     
前不久,龚志聪同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学而优则仕》的文章(见人民前线报9月14日第四版),以鄙人几十年笔耕不辍为事例,阐发了学习与做事、学习与为官的关系。笔者感谢作者的教励,虽然内心觉得自己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足为道。但对于作者阐述的“仕而学,学而仕,进在其中,成在其中,益在其中,乐在其中”的道理,倒是深为赞同和推崇的。这里接着龚文的话题续上几句,凑个趣吧!  相似文献   

9.
新闻贵在求新,吃别人的“剩饭”,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但是,一个记者在长期的新闻报道中,不可能次次处于领先地位,总会有些时候“迟到一步”,每逢这种情况,就需要记者在“做活”、“做深”、“做细”上下功夫,把“剩饭”做好、做香。前些日子,笔者偶然获悉一位名叫臧淑芝的退体工人靠小小的水饺白手起家的事迹,但同时也得知另  相似文献   

10.
干我们新闻报道工作这行的最忌讳吃别人的剩饭,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其实,要真正吃上一个又香又甜的“鲜桃”,写出一篇有影响的“独家新闻”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我从一九七四年年初开始就在基层从事专职新闻报道工作,说来也有十二三个年头了。在这十几年中,自己采写的稿件虽然有一千多篇先后被中央和市级报纸、刊物以及电台、电视台采用,但自己认为真正属于是“独家新闻”的,给自己留下最深  相似文献   

11.
对于“深”字,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吃上新闻这碗饭后,我却总是被“深”字迷住、难住、缠住。为一吐心绪,也理理“肠子”,在这里不知深浅地侃侃新闻的“深”。“深”——新闻的根本魅力翻看新闻史,我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响、让人反复品味的新闻精品,几乎都取胜于“深”。《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翻看剪贴本,我发现:在茫茫报海中被一眼看中并收藏珍惜的名篇佳作,几乎都因于“深”:《关广  相似文献   

12.
对于“深”字,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但吃上新闻这碗饭后,我却总是被“深”字迷住、难住、缠住。为一吐心绪,也理理“肠子”,在这里不知深浅地侃侃新闻的“深”。“深”——新闻的根本魅力翻看新闻史,我发现:能在历史上留下影响、让人反复品味的新闻精品,几乎都取胜于“深”。《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西北角》《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翻看剪贴本,我发现:在茫茫报海中被一眼看中并收藏珍惜的名篇佳作,几乎都因于“深”:《关广梅现象》《南中国海的呼唤》《西部贫困地区探源》……  相似文献   

13.
用鲜活的事例吸引读者。在通讯的写作中,对事例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开头的事例,它既是鲜活的,又是读者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同时还是准确体现当时宣传精神的。这就要求作者平时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多看多思多写,做到既有宏观上的掌握,又有微观上的把握,上请吃得透,下情摸得准。这样,在选择事例的过程中,才能从个别到一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选出的事例才是百中挑一,以一当十。这件事可以是刚发生的,亦可以是正在发生的,但一定要是这篇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让人一看就怦然心动的,否则,陈芝麻烂谷子…  相似文献   

14.
俞海 《新闻通讯》2012,(4):39-41
当下的新闻,策划一词成了媒体人特别是媒体负责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词汇,“策划”顾名思义,带有人为的痕迹,而新闻肯定不是指人为使事件发生。这里面既有用语的误区,也有合理的策划,但火候稍过,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甚至在当下常出现拷问从业者良心的所谓“新闻”。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吃粽子之后,觉得今年的粽子和去年实在也没有什么两样,于是颇感你我凡夫俗子生活平平。而从农历五月初六的一家报纸上,却看到了令我好奇的新闻:《巩俐巧吃粽子》。吃粽子谁不会吃?但做到“巧”吃就非人人可为了。原来巩俐的“巧吃”,是“谨守少量的原则,同时偏爱紫米或各色杂粮包的杂粮粽”,这样作的好处是“吃杂粮粽一来可以应景解馋,再则也不违健康原则”。感谢该文作者,如此敏锐的‘新闻嗅觉”,为我0:]?IS%tlt了这么“重要”而‘有趣”的新闻,还要感谢作者如此快捷的新闻速度,巩小姐初五刚和丈夫在新力出皮巧吃…  相似文献   

16.
魏永征 《青年记者》2009,(19):62-63
如果有人对我说,你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有知情权,那么,我宁可不要这种"知情权"。人们应该记得,两年前甘肃兰州一位迷上歌星刘德华的女孩杨丽娟由于未能达到结交刘德华的目的而导致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的悲剧,这件事被内地和香港的媒体炒得太热了。  相似文献   

17.
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代表,我们形成了传统的新闻观。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走红的深度报道,对传统的新闻观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有所深化。以往新闻界对深度报道的研究,多着重于其特点和作用等方面,本文则试图从新闻观上作简单辨析。“吃”出来的“潜新闻”不久前,人民日报刊载了一则报道:《肯德基吃什么?》。肯德基从开办之日起,就不断有记者前去采访,去报道,有鉴于此,《肯德基吃什么》劈首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肯德基都快被记者写滥了,你还能写什么东西?”对此,记者提了一个带有原始性质的问题:前门快餐厅1988年销售额居肯德基世界各分店之冠,人们“到底吃什么来了?”记者由此层层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对我说,你对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有知情权,那么,我宁可不要这种"知情权"。人们应该记得,两年前甘肃兰州一位迷上歌星刘德华的女孩杨丽娟由于未能达到结交刘德华的目的而导致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的悲剧,这件事被内地和香港的媒体炒得太热了。而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有些新闻看后常使读者倒胃,原因之一就是平铺直叙,似曾相见。话说三遍淡如水.写文章切忌平原走马,炒陈菜,热剩饭;而富于变化、波澜起伏、新颖有趣,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中国农民报》有几篇报道,事情不大,但写得峰回路转,趣味盎然。如第223期刊登的《王大娘破“案”施巧计》。它开头写道:“一个社员老太太、施的哪份‘计’,又破的什么‘案’呢?”先设一个迷,吸引读者看下去。原来王大娘去部队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