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热空气》一课前,我动员学生收集了一些塑料袋,准备上课实验用。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塑料袋。开始实验了,有的小组很快就让充满热空气的塑料袋升了起来,孩子们发出了一阵阵欢呼,而有的小组可能是不小心吧,不是把塑料袋烧破了,就是把塑料袋撕破了。他们无法继续实验,只能羡慕地看着别的小组那高高飞起的塑料袋,一脸苦脑。  相似文献   

2.
宽容的力量 学期中间带一个班的课,前任老师提醒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成天低着头的男生,你不要提问他,否则自找难堪。第一次上课,我暗中观察,又找学生了解情况,该生果然是金口难开。第二次上课一开始,复习巩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我采取接力赛的形式,第一小组的学生此起彼伏,最后轮到该生,该生毫无反应。全班一片  相似文献   

3.
在每堂需要学生带学具来上课的数学课上,我往往遇到烦心事——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忘记带学具。这天教认识厘米一课,直尺是必不可少的,在前一天的临下课时,我再三提醒学生们一定要带直尺。要上课了,我又提前两分钟赶到教室,  相似文献   

4.
课前,我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了“电流实验盒”。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带着新电池,高兴地走进了实验室。因为今天他们要亲自动手连接电路。我没有讲任何要求,只是告诉大家利用实验盒里的器材随意连接。于是,同学们开始对这些新鲜而又不陌生的器材进行连接。不到5分钟,有的小组小灯泡  相似文献   

5.
赵建萍 《山东教育》2003,(10):16-16
近两周来又是办手抄报,又是搞少先队会活动,又是处理学生骑车问题,又是布置教室一角、宣传栏,忙得我神经紧张、心烦意乱,总有一种放下这个赶紧抓那个的忙乱感觉,备课及语文作业只好暂且放置一边,但课还是要按时上的。上课铃响了,我抓起课本走进课堂,不由心头火起:有的学生在写数学课堂作业,有的学生在看课外书,有的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在窗前空地上踢毽子,直到我在门前站立足有一分钟,他们才手忙脚乱地各就各位,做语文课的上课准备。我压了压心头的怒火,但声音确实已变了调儿:“没听到上课铃响吗?为什么不做好课前准备?都上五年级了,竟然…  相似文献   

6.
这是学校开发的一门必修课,上课的教室里堆满了各种所谓艺术品,有的在墙角,有的在靠墙的玻璃柜里。我一眼看见一个大头娃娃,那是我们中国在欢庆的日子里扭秧歌、跳舞的面具,而后又看见舞龙的道具,那些都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上这门课的学生大多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学生都是三五成群地分成小组,老师非常不在意学生坐的姿势。有的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吃喝,老师从来不管;有的女生脱了鞋,把两只脚插在书包里,侧身听课,老师也不在意。这节课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她连说也不说,只给同学发下一厚叠打印提纲。学生分成好几伙,各自围在一起,带着剪刀、…  相似文献   

7.
昨天下午班队课,我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果拼盘比赛。同学们自由组合,三四人一组合伙制作。还没上课,同学们已经开始张罗着,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给水果洗澡剥皮;有的同学胸有成竹地在纸上涂画设计着,而宣传小组的同学为布置教室,正忙得不可开  相似文献   

8.
言行不一的困扰 黄迹五,男,19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主诉: 在高中我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多亏学校老师要求严,家里父母看得紧,才勉强考上大学。 上大学后,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父母管不着了,老师又管得很松,我便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心想高中拼搏了三年,现在也该歇一歇了。看到有的同学不去上课没人管,我也学着那样做,三天两头就缺次课,后来有时竟连续两天不去上课,结果第一学年结束时竟有三科考试不及格。 升入大二了,心想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混光景了。我多次下决心坚持上课,可到时候又管不住自己,不知不觉又开始缺…  相似文献   

9.
学习完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我觉得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完全以学生为主,是一节非常有趣而且高效的语文课。下课铃响了,我和学生们还沉浸其中,感受着这节课带来的快乐与收获。在备课时我发现《清平乐·村居》这一首词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我在上课开始就提出了本词的学习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其中。3学习汇报的形式和方法不限。4  相似文献   

10.
“上课。”“老师,你没带书。”随着几个同学的话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没带书”上。“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没带书上课的效果,与带书上课的效果会一样吗?”我趁机把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抛出来。正如我所想,讨论非常热烈。有的同学说,老师没带书照样能上好课,因为老师可能早把课备好了;有的同学说,老师没有精力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都背下来装在脑子里,上课应该带着书,效果会更好些。我趁热打铁,抛出真正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带不带书上课效果不一样,那么同学们上课不带书会影响学习效果吗?”同学们七嘴…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听了许多公开课、研究课。这些课有的注重知识的广度,有的注重知识的深度;有的注重课件的漂亮,有的注重上课形式;有的课展示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有的课事先演练了多次,作秀多了些,观赏性太强,却少了一份真实……这些课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们的教学。结果是,一方面做课的觉得太累,另一方面,看课的觉得太远。信息技术课每学期36学时,假如我们每节课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毛老师     
三年级的时候,每个星期都有一节硬笔书法课。那时,大家老是忘了带字帖、钢笔,那样写字课就没法上了。有一次,毛老师火了,宣布以后谁没带字帖、钢笔就站到墙角去。偏偏刚宣布完,我就犯了规。眼见写字课就要开始了,我一样东西也没带,这下完了,我要当“站角客人”了。上课了,毛老师一进来,果然第一件事就问谁没有带字帖、钢笔。话音刚落,十几个同学一下子站了起来,我也是其中之一。顿时,老师甜蜜的笑容消失了,她走下讲台,一个一个查问原因,有的说:“我没有回家吃午餐。”有的说:“我的字帖丢了。”有的说不出来。轮到我了,我刚想撒谎,可还没开…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一些优秀教师的作文指导课,我们发现: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特乐意写作文,常见的"怕作文"现象荡然无存。秘诀在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一些成功的课例中得到启发。课例一上课了,薛法根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其实,我不想_______"问学生现在不想做什么事?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打开了心中的话匣子。有的说,其实我不想剪头发;有的说,其实我不想上补习课;有的说,其实我不想做作业……这个特别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显然触动了他们的真实情感。这样的开端很自然地就在老师和学生间达成了  相似文献   

14.
梅波 《湖南教育》2003,(16):30-31
取得了刘老师的同意后,我观摩了五年级“弹性”的教学。结合这两节课和后来收集的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后,我感受很多,也产生了不少想法,现对其作一个回顾和反思。上课前,我与刘老师进行了交流,以下是他预先设计的教学步骤。首先,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和感受谈谈对弹性的认识,引入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上课前,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摆有几种常见的弹性材料,如压簧、拉簧、橡皮筋和白纸(四人一组,这是早已形成的稳定的合作小组)。要求通过摆弄这几种材料,再在纸上写下活动报告。这一部分预先设计的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某市自然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我听了某位教师讲《空气占据空间》这课的教学后,有所感想:凭我的观点看,课前引导、分析研究都比较得法,却在指导学生分组验证空气是不是能占据空间时,却出现了毛病,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失败了。各组实验装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候课     
<正>候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提前一分钟做好一切授课准备。然而,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尤其是个别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上课铃响后才从办公室走出来;有的到教室后才想起忘了带粉笔;也有的忘记发作业或作业没改出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下一次再改吧!"……这都是没有候课的表现。候课应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作为教师,必须对学生有高度的负责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候课就  相似文献   

17.
湘版二年级教材《花儿遍地开》一课,有这样一首儿歌:“学校是个大花园,我们都是小花瓣;小花瓣,拼拼看,花儿遍地真灿烂”。这让我产生了灵感,美术课同样可以运用学校里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为此我来到了音乐教室、舞蹈房、体育器材室,多样的材料,让我萌发了到舞蹈房上课的想法。于是,我带学生来到了舞蹈房,没想到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由于学校师资有限,我又担任了一个年级的音乐教师。刚开始,我捧着音乐课本教音乐知识,学生根本不喜欢,有的要求教唱电视剧中的流行歌,有的要求只教唱歌词不学歌谱,有的要求做游戏……怎么办呢?我做了以下尝试。那天音乐课,我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伊始,  相似文献   

19.
<正>我扎根农村教书教了42年,算一算,也有半辈子了。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感到教书是快乐的。我和学生在一起唱啊,跳啊,玩得特别开心,学生们也非常喜欢我上的课,他们觉得我的课学起来轻松,听起来愉快。时隔几十年,有的学生遇到我,还谈论起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我在司寨中学教书时,教初三化学课,有一次,初二物理老师请假了,我去代课。上课铃刚结束,我装作不小心绊到门槛摔倒在教室里,然后我  相似文献   

20.
李震 《山东教育》2005,(13):51-52
上思品课难.上好毕业班的思品课更难,毕业班的学生有个性,加之面临升学。情绪波动大。不少老师怕走进六年级思品课堂,因为课上有的看课外书,有的说话,有的做小动作.有的……纪律一团糟,为此.有些班级索性把它改为别的课。我却不然.我的第一堂六年级思品课别出心裁。上课铃一响,我就夹着一叠纸走进教室,互相致礼后.我就宣布:“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