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依法治校精神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体现。理工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家未来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只有通过法治化管理,理工科大学生才能实现平等全面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者应从全局的角度来处理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完善法治化途径,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法律素质,有效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初论中国法治化之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法治化作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在我国法治化的具体实践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论证其发展态势,对于把握中国法治化发展之规律,落实和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之后,应从法律运作机制、党的执政方式、公众法治观念等几个环节加快法治化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化社会是当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它参考消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人治思想、立法滞后、执法不严、司法不监督不力等现象已成为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严重障碍,本文客观地分析了以上障碍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了障碍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教育法治化的内涵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实际是一部教育立法史。世界各国通过教育立法,既有效地保障了教育机构的合法权利,又为教育发展确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基础。教育在法律规范的作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法律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育法治化内涵要素的分析,以期促进各方面对教育法治的合理认识,科学地看待法律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教育法治化即是通过对教育关系、教育行为和教育发展的协调、规范和引导,以保障教育秩序、达成教育目的的一个实践过程。因此,教育法治化的内涵要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  相似文献   

6.
浅议如何加强高校对学生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影响高校办学质量、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高校对学生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它是高校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高教事业发展对高校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认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把握行政管理法治化的举措,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我国的教育现状表明,高校在此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高校应以法治化建设为契机,从学生管理法治化入手,重点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形成法治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基本方式,规范或者控制国家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宏观调控法.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以救市.伴随此过程,一个强烈的共识逐渐清晰: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当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大学制度改革的法治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前我国逐步走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大学制度改革的法治化,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制度改革法治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改革重大决策的法律化和大学与政府关系的法律化。前者指以法律形式来表现政府的重大决策,通过法律程序制定政策,实现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民主、公开;后者指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规定大学与政府的有关权限职责,使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构筑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法治化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是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难题。纵观世界各国民主政治法治化进程,无论是英、美、德、法等欧美发达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还是二战以后印度、以色列等新兴的民主国家,以及20世纪末开始转型的俄罗斯、智利等苏东国家及拉丁美洲的部分转型民主国家,都相继走向了民主政治法治化之路。民主政治如何法治化?在各国民主政治实践中,既表现出了共同的特征,也显现了各不相同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神学对西方法治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的神学大一统压制了所有学科的发展,法学也不例外.但在这个黑暗的年代结束之后,法治的时代随之而来.法治不可能是凭空诞生的,事实上,它正是在中世纪神学的基础上自我异化而产生的.中世纪神学在间接和直接的两个层面上,对于西方法治传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刑事赔偿程序的法治化是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反映一国法治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状况。从我国现行的刑事赔偿程序的考察来看,其法制化程度还存在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该程序法理价值的茫然性与法治定位的欠缺性两方面,结合我国现行刑事赔偿程序的实际运作,在今后刑事赔偿程序的法治化必须以其法律属性的确定为基点,具体设计刑事赔偿程序的法治化内容:即刑事赔偿程序的法律形式法典化,刑事赔偿程序的实施监督完善化,刑事赔偿程序的私权救济充分化,刑事赔偿程序的责任追偿具体化,以及刑事赔偿程序与其他程序协调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学界对违宪审查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存在着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适用、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宪法监督以及将违宪审查等同于司法审查的认识误区。违宪审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在整个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和权威,其主体必须是具有极大权威的特定国家机关,对象是某些宪法主体的重大行为,依据具有特定性,结论具有法律效力,是一种最有权威的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程序法治意识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序法治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由一系列各具内在价值性规定的理念、理性原则构筑起来的思想体系。培养和塑造程序法治意识是一个不断积累而渐进的过程,应把握以下环节: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开展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把程序法治意识作为领导干部的必备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试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条件下,阐述法与道德的相互渗透作用,从而说明在法治条件下,不应只注意法制的作用而忽视道德的力量。法律与道德应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惯到法的演进是法律来源的一个途径,但习惯上升为法只是法治化的一个方面,要达成法治化的完满,必须让法从神圣的殿堂走向民间成为人们的习惯,即法之普度,只有习惯了的法才能为人们所习惯。  相似文献   

18.
卢峰 《培训与研究》2006,23(9):66-69
《自由大宪章》是英国13世纪的重要宪政里程碑,也是近现代宪政的历史基石。从现代法治观点看,它仍有许多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诸如其政治契约观念,对人权的确认保障,君权有限的观念,对正当程序的规定和对议会制度的作用等。对大宪章在英国宪政起源上的各种作用、影响作点思考,会给我们的宪政建设带来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9.
立法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立法的合法性是指立法所具有的正当性、道德性和合宪合法律性的品质特性。把立法的合法性简单理解为合宪性或合法律性是不恰当的。立法的合法性应涵盖立法的正当性、道德性、合宪合法律性、实际效用性等多个特性;立法的合法性应包括立法机关的合法性,立法程序的合法性,立法内容、立法结果的合法性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违宪审查主体的界定是构建违宪审查制度的核心。违宪审查主体、违宪主体、违宪审查程序启动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但侧重点各不相同。虽然学界对我国究竟该建立什么样的违宪审查制度争论不休,但违宪审查主体的确立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宪政体制。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具有相对独立地位、较高权威的违宪审查主体制度,是完善我国宪法监督机制,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