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州方言的语法特点:有丰富的词尾.大量使用量词“个”和部分特殊量词及特殊重叠形式.语类活用较为丰富.使用特殊的程度表示法:用“BABA”式表示程度极高;以“大AA”和“精AA”式加深反义形容词的程度;用“着”表示高级的程度.“着”作结果补语.“了”连接处所补语.“动+补+了”和“动+补+了啊吧”表可能补语.使用多种形式的比较句.以“A啊吧”表示反复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语料《新辑搜神记》全部语言事实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专书语法研究的方法穷尽性地统计、描写、分析了《新辑搜神记》中的动相补语。依据学术界广为认可的观点,确定《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划分标准,并具体详细地统计、描写、分析这些动补结构的形式内容、语法功能及语义指向;同时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与其他历史文献中的动相补语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新辑搜神记》中动相补语的语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补语中常出现的“得”被看作是补语的特殊标记。关于结果补语是否有“得”作为标记的问题,有三种不同答案。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划分容易混淆,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能把它们分清楚。通过观察结果补语的历时发展情况,得出肯定句中“能 VC”式和“可以 VC”式的使用频率多于“V+得+ C”式。结果补语中也有补语标记“得”的出现,标记论和语用原则能解释这一原因。  相似文献   

4.
常宁方言中的形容词生动形式有XA、AA、XXA、XXAA、XAXA、X里巴A、x甲子A、AABB等,X为构词词缀,A为性质形容词,XA及其衍生结构成词后表达六个不同程度等级,加上变调可以表达更多的等级,不同的构式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主要句法功能是作谓语、补语,作定语和状语时要带标记。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补语即省略式补语,以“得”作为其形式标志.省略式补语和带“得”补语有着内在联系.省略式补语形式上省略,语义上因其含糊性、含蓄性而使“把”字句内涵丰富,主语上带省略式补语的“把”字句因其形式简约、表意丰满、符合中国人言谈习惯而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成AABB式,以形式上看,动词AABB重叠式有“AB”扩展式和“AA+BB”式两种。重叠式的语义也有了某些变化。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壮语,也可以充当定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很少充当补语。  相似文献   

7.
柳州话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其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均可按 AA式重叠。表具体动作的动词AA重叠式用于“AA看”、“AA点”、“AA下子”和“AA 两 /几 量词”以及“AA没 B”等 4种情况 ;而表某种动作状态的动词 AA重叠式用于“AA的”和“AA点的”。形容词的 AA重叠式包括“AA的”、“AA点的”、“AA点”3种格式。柳州话中 ,ABB式重叠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词干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而 AAB式重叠是由双音形容词、心理活动词、方位词、时间词或某些短语重叠前一音节 A而构成的 ,此外还有“AABB”式、“ABAB”式、“A里 AB”式和“A倒 A倒”式等形式的重叠。所有这些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和入句功能都不相同 ,反映了柳州话重叠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上说,“感到”侧重于表达“心情、体验”,“觉得”侧重表达经过思维分析的“道义评价、事态判断”,“感觉”则侧重表达“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从功能上说,“感到”后可以直接加“了”、“过”等助词,“觉得”、“感觉”后不可以直接加“了”、“过”。“感到”可作定语,可加名词性宾语。“感觉”可加补语、宾语成分,可作名词。  相似文献   

9.
杭州方言中存在“AA类”和“四字格类”两大类动词重叠式,包括“AA、AABB、ABAB、AA看、AA在先行分句、XAA、AA儿、A记A记、A法A法、AA+补语”共10种常见的次类.其中前四种也见于普通话,“AA儿”则是杭州方言中特有的.这些重叠式大多是吴语中常见的,反映出杭州方言具有鲜明的吴语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主谓结构作补语的“得”字句,(以下称主谓补语“得”字句)是唐代新产生的一种程度补语式。这种补语句式发展很快,是汉语补语式发展的一大特点。《西游记》(以下称《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出现得比较多,运用范围也比较广,形式多样,语义复杂。本文主要探讨《西》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结构形式和语义关系。然后与《关汉卿戏曲》和《红楼梦》中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出现情况作一简单比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西》中这类句子的特点;最后再与现代汉语中这类旬式作对照,可以看出一些主谓补语“得”字句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与普通话相比呈现出的不对称现象,从历时演变角度,即构成可能补语的标志“得”和“了”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解释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得”、“了”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致使在绝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为│VC了│,而不是普通话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V得C]。  相似文献   

12.
“AA”式是指形容词重叠的一种形式。广告中的“AA”式不同于一般用语中的“AA”式 ,主要表现为 :第一 ,意义类型不同。第二 ,语法功能不同。第三 ,语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V成”述补结构可以分为表示事物完成的“V成1”式、表示事件完成的“V成2”式和表示“成为”的“V成3”式。“V成1”式是典型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V成3”式是含有致使者的结果补语小句结构,这两类也就是以往研究中所区分的“成功”类和“成为”类“V成”述补结构。这两种结构在补语小句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4.
李康澄 《河池学院学报》2010,30(3):59-61,91
描写绥宁方言中两种量词重叠式:一种是“AA”及其加缀式“AA唧”,另一种是“A—A”及其加缀式“A—A唧”。“AA”表达“周遍”意义,至迟在唐五代已经产生;“A—A”既表“周遍”意义,又表“逐一”意义,其产生的上限在唐代中后期,下限在宋代;变式“AA唧”和“A—A唧”可能在元代以后产生。  相似文献   

15.
考察进入被动表述式的补语小类,论述结果性补语与有标记被动表述式的语义特征表达具有相宜性。分析有标记被动表述式的补语句法结构和语义、语用特点.探讨有标记被动表述式补语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6.
§0、“去”与“来”是两个方向对立的趋向动词,它们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都常作补语或独立作谓语。因此,当它们用在其他动词性词语后究竟是补语还是连动式中的谓语动词之一往往不好分辨,例如:  相似文献   

17.
从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角度,对情态补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以此作为后面修辞功能研究的基础,着重分析情态补语的三个修辞功能。情态补语的陈述功能:情态补语是句子的重心,信息含量大,有一定的歧义性;情态补语的描绘功能:情态补语具有生动、形象、夸张的特点,且有强调作用;情态补语的评价功能:从述语、主语、宾语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阳曲方言有丰富的重叠式副词,其构成形式主要为"AA(地)式、ABB(地)式、AABB(地)式";句法功能方面,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位置灵活;语用方面,口语色彩明显,多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文章通过大量的言语实例进行论述,力求更加全面地分析阳曲方言重叠式副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补语否定可能式的语义分析沈清淮现代汉语里经常出现“走不动、打不垮、跑不快、说不清、离不开、拿不出来”这一类语法结构,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表示不可能性的述补结构,有的叫它们“补语的否定可能式”,[1]有的称之为“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以语义指向为标准,通过大量的例子对及物动词受事宾语与粘合结果补语同现的两种形式:“V+O+V+C+了”式和“V+C+了+O”式作了分析。具体分析了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主语(C→S)时,补语的语义指向谓语动词(C→V)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宾语(C→O)时和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句中其他成分时,“V+O+V+C+了”式和“V+C+了+O”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