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对斯塔尔夫人女性浪漫主义的赞赏,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流亡文学》中,用了近半篇幅评论推介这位“卢梭女弟子”的爱情经历、文艺探索和生存反抗.倾力将其塑造为反抗一切权威、追求诗意栖居的女性主义先锋和浪漫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2.
《性政治》是第一本批判西方社会父权制的著作,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刻揭露了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政治和哲学如何精心谋划了性别的不平等。本文用米利特在《性政治》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  相似文献   

3.
勃兰兑斯对于斯塔尔夫人十分赞赏,不惜在《流亡文学》中用一半篇幅评述这位“卢梭女弟子”.借助勃兰兑斯关于流亡文学的定义,可将斯塔尔夫人称作“流亡者”,她在被迫漂泊的过程中忍耐着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孤独,但是整个流亡的人生经历让她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斯塔尔夫人将孤独流亡的经历和生命的真理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其更顽强的生命力达到...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中西文坛颇有争议的两本书,而书中的女主人公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也一直是评论家笔下的焦点人物。如果用女权主义批评的观点分析,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这两个人物无疑是男性作家笔下的“妖妇”,但她们的命运却使人悲哀,她们的不幸也体现了在特定历史阶段女性这一性别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6.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充斥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包法利夫人在与其情人罗多夫和莱昂形成的场域中,爱情和文艺只是他们在闲暇时消遣的对象,但当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经济利益和伟大前程发生冲突时,闪闪发光的爱情和文艺只能让位于后者。包法利夫人之死,既是作为个体的浪漫之殇,也是"永远生活在别处"的具有庸俗浪漫主义倾向的包法利主义之殇。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也是西方公认的现代主义先驱。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积极倡导失落的女性传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批判父权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主张以女性视角重构女性文学,呼吁新时代女性努力挣脱男女二元对立的束缚,走向两性融合的完整生存状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出发,把握伍尔夫在促进女性解放的文学创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揭示其作品中的女性解放心路历程,旨在更深入地理解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沃克在《紫颜色》中,通过描写西丽的成长、发展过程,揭露和批判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压迫,讴歌了女性意识和姐妹情谊,阐释了女性和自然的密切联系。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探讨《紫颜色》,旨在阐明艾丽丝·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议论文是中专学生要重点掌握的文体。但是中专生囿于校园生活,写起作文来,就象在“圆桌上溜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然而,我们只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涵,诱导学生思考,就能提炼出一些新的观点.《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许多读者对小说的女主人公历来都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她,说她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浮华。由此而写出的议论文有《假如项链没有丢失》、《路瓦栽夫人的悲剧》、《人生的一面镜子》等。立论虽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作家,她本人即为女性,笔下的女性形象比比皆是,她作品中传达的女权主义观念和女性解放意识都十分强烈。尤其是在其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女性意识对角色建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女性翻译为背景提出了女性身份认同的社会问题。女性一直生活在父权社会的梏桎中,长期受到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歧视。女性以翻译为途径,宣告她们自身的社会价值,体现她们的思想理念,在译作中阐明她们的独立主观意识、独立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把女权主义的思想理论融入译作中,通过语言表述提升她们的社会地位,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实现女性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和身份认同。该论文最后指出,女性翻译中的身份认同是妇女争取解放,追求女性的自我疆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欢乐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丽莉·巴物信奉把女性当作装饰品的主流文化观,仅仅把自己看作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外表惊人美丽,缺乏内在思想。这个形象体现了华顿对社会的谴责和揭露。  相似文献   

13.
作家林小琴是美国第二代华裔移民,她在《苦甘蔗》这部作品中对华裔女性的遭遇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华裔女性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的双重压迫,展现了华裔女性为争取独立、改变自身社会地位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阿宁在《灾星》中对当下国人精神弱点的解剖与批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于弱势群体的深沉关注又显示出了阿宁对于物质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所暴露的暗疾和危机的深刻思考。这种现实观照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也体现出了阿宁《灾星》中的批判精神具有鲁迅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孙薇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99-101
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的解读,分析了威廉·福克纳的女性情结,认为福克纳不仅不是一名“厌女者主义者”,还是一名同情女性、尊重女性,深刻揭露与无情批判对女性进行摧残与迫害的传统力量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阿宁在《灾星》中对当下国人精神弱点的解剖与批判,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于弱势群体的深沉关注又显示出了阿宁对于物质社会中人们精神世界所暴露的暗疾和危机的深刻思考。这种现实观照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也体现出了阿宁《灾星》中的批判精神具有鲁迅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贯穿了20世纪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女性的一日故事.小说中三位女性分别身处二十世纪初、二战后、以及世纪末的不同年代和美美不同的社会文化,他们独立而敏感,试图寻求自我以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三位女性的追求总是事与愿违,他们一直活在死...  相似文献   

19.
陈洁 《职大学报》2016,(4):28-32
施玮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作家,她的小说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书写女性时,施玮把故事中的女性与《圣经》中的女性相对照,在小说中或明或暗地穿插《圣经》女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并以她们的宗教境遇来构建女性角色的命运轨迹。施玮小说中的这类书写主要表现为女性角色遭遇夏娃式的诱惑,回归利百加式的纯洁及追寻玛丽亚式的圣德。施玮力图透过《圣经》女性的神性命运来展示现实女性生命个体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手法,是一种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使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意象,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隐喻手法的应用,使得作品的主旨更加深刻。本文对《包法利夫人》中的隐喻象征意象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