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重点,常考查平衡状态、平衡力、相互作用力、摩擦力这四个方面,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认知基础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为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出物体都受哪些力,再依据已知的力及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求出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卞望来 《物理教师》2011,(10):28-30
若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状态缓慢变化,其过程可近似认为是平衡过程,其中每一个状态均为平衡状态,这时可用平衡条件来处理,这就是动态平衡问题.力学动态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它涉及到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力处理、解题方法选择等多方面的过程,其中物体受力处理主要是采用力的合成与力的  相似文献   

3.
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思路是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再列平衡方程求解.由于研究对象和已知条件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有的同一题有多种解法,但其繁简程度不同.1 整体法与隔离法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对于2个或2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一般用整体法求系统的外力,用隔离法求内力.  相似文献   

4.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学特征就是合力为零.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动力学的基础,解决平衡问题需要从分析物体受力着手,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轻质物体是高中物理理想化模型之一.由于不考虑轻质物体的质量,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有关轻质物体的问题时不知如何入手.其实,轻质物体由于不考虑其质量,有很多特点.在解题时根据轻质物体的这些特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进行求解.一、轻质物体的受力特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轻质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解题时,如果遇到轻绳、轻杆、轻弹簧等轻质物体,可以认为其两端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1 如图1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  相似文献   

6.
<正>物体的平衡是高中物理力学的基础和核心知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常考的题型,一般都在选择题和计算题里考查.物体受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常用的方法有解析法、图解法(矢量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法、辅助圆法、正弦定理、拉密定理等.本文对物体受四个力处于平衡状态时的解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进而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能力.一、解析法解析法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受力分析是求解一切物理问题的基础。只有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才能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遵循的物理规律。下面以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为例,归纳总结高中物理问题的求解策略。一、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隔离物体分析: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只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  相似文献   

8.
<正>整体法是将多个物体或多段运动过程视为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在遇到涉及多个物体或复杂运动情况的力学问题时,合理使用整体法,可以有效简化对物体内力的分析,减少研究对象或研究过程的选取,提高解题效率。下面以运用整体法对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  相似文献   

9.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为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学特征就是合力为零.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是动力学的基础,解决平衡问题需要从分析物体受力着手,作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浮力等),受力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力.初中物理要求研究的力学问题基本上是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应用二力平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排除不易分辨的伪力.只有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才能准确合理地结合物理规律和公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会判断受力分  相似文献   

11.
物体平衡是力学的基础,它往往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多方面的物理知识和方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类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临界问题、极值问题.本文以实例对这三类平衡问题进行讨论.1.动态平衡在有关物体平衡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平衡问题,所谓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基本方法有: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解析法。下面谈谈如何利用这几种方法解题以及解题过程中使用的技巧。一、图解法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形中做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即力的平行四边形或矢量三角形,利用图解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由动态的四边形或三角形长度变化及角度变  相似文献   

13.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较难的一个知识点,问题的类型也比较多,教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出攻破此知识点较简捷、易记、适用面广的解题方法——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力分析入手,用画图分析解浮力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物体的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实例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物体的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的平衡.它是通过控制某一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此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求解的灵活性,可以充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实例对这类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板块.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受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此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正交分解法将复杂的力逐步分解.所谓正交分解法就是指将力分解成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分力,结合受力物体的状态研究分力,解决问题.掌握正交分解法可以极大化地简化力学问题,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当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的合力一定为零.而若将此平衡状态缓慢改变时,虽然物体有了变化,但由于改变的缓慢,则认为物体在改变的每个瞬间也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每时每刻都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也称之为动态平衡.因此,习题中出现"缓慢"移动的情景可以作为动态平衡处理.由于要达到新的平衡,原有  相似文献   

18.
正一、传统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写成表达式为F=ma.通常情况下只针对一个物体或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而在解决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受力问题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常采用隔离法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显得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二、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拓展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分析,总结.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9.
在受力分析时同学们会经常遇到弹簧这个物理模型,并且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常做常错,不能找到一种正确的解题方法.下面就对这类问题进行探析归类整理,并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解题规律与方法.一、弹簧弹力的特征产生弹力的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的形变极不明显,其形变和弹力均在极短的时间内可发生突变,可瞬间产生、瞬间消失,如钢丝、细绳和轻杆等这样的物体称为刚性体.另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对于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常常满腹疑惑,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将问题分解为三步:判断有无、辨别方向、平衡大小,就能迅速判断摩擦力的大小.若物体处于非平衡态,则仍需将问题等效到平衡状态来解.解题步骤细分如下.一、被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第一步:判断摩擦力的有无.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