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少华 《收藏》2007,(1):25-27
2005年秋季以来,艺术品市场面临因书画市场调整而导致的整个拍卖市场的调整,有人说我国的拍卖市场会由此走向衰落,甚至崩盘。那么,中国艺术品投资的前景将如何?不断积累的大量民间资金是否不再青睐这块投资领域?这是当下收藏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薛宣林  朱同 《收藏》2007,(1):32-33
中国画最佳投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中国画投资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世界接轨的问题。有数据表明,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5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自然启动。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自1992年以来,一直在为数不多的人参与下,不愠不火地进行,可到200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画市场突发火爆行情,很多人将上涨的原因归于股市低迷、房地产热退潮,其实,根本在于中国国民收入提高后的必然趋势。如2005年,上海、北京的入均国民收入已超过5000美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渐入佳境,参与艺术特别是中国画艺术品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很多人因缺乏投资知识而欲投无门,当前困扰中国画投资的根本问题,除了赝品之外就是投资方向迷茫。对资本而言,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资方向,就可确保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中国画最佳投资方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收藏》2006,(6):132-132
2006年2月21日,文化部召开的中国国际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首次新闻发布会宣告了即将于9月25~29日在北京展览馆主办此次博览会及第六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的消息,引起艺术品创作与收藏、投资领域广泛关注。为了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本届展会的详细信息,4月26日,艺博会组委会在京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就3个多月来的筹备情况向新闻界做了通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文化部文化市场中心主任梁钢、博览会执行主任胡月明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出席发布会,文化部市场司综合处处长孙秋霞主持会议,包括本刊在内的50多家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的记者应邀赴会。  相似文献   

4.
赵榆  关宏 《收藏》2008,(2):20-28
在近十余年来的中国,没有比教室投资更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财富投资领域,没有哪一个板块像文物艺术品拍卖这样日益深受舆论的关注.文物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已走过了15年历程.随着经济大势的起伏和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而跌宕、  相似文献   

5.
宝笈 《收藏》2008,(7):178-179
全球关注的四川汶川地震中世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三希堂国拍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关注着灾区,同时也尽力为灾区重建家园多做一些事情,公司全体员工自愿捐款,并对四川灾区送拍的委托人免去一切费用;同时决定在2008金秋三希堂国拍三周年庆典华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将拍卖成交所得佣金全部捐献给灾区兴建希望小学,这一举措经全体股东全票通过,并决定此场拍卖不赚分文。同时,香港世界华商艺术品投资集团公司表示将组织一批华商代表亲临现场,参与竞价购买,并对三希堂国拍即将举行的义举所表现出的爱心和诚意给予高度评价与支持。 面对市场交易不是很乐观的拍卖界,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三年就在业界传为佳话的三希堂国拍来说,每一个活动每一场拍卖都是成绩可喜,举措不俗,确确实实与众不同。经过近三年的跟访三希堂国拍让我刮目相看,义与利、名与诚公司都做到了,全公司齐心协力不同凡响,我相信不远的明天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会不断地深入藏界藏家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6.
张涛 《收藏》2009,(1):172-173
众所周知,一家以文物艺术品投资经营为目的的古玩艺术品投资集团,其目的是选择精美上乘之藏品。以较低的价格吃进,再以最大化的价格卖出,这就是投资获利的全部过程。而艺术品的经营与投资方向,是投资公司的关键所在,其内幕更加鲜为人知,更是藏界及广大收藏人群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高学训 《收藏》2007,(2):168-171
在沉寂多年的股市平突然全线飘红的2006年之末,面对众多藏家、投资者充满忐忑的期待关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卖公司精心推出的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盛宴”,终于不愠不火地徐徐落下帷幕。从公布的数据看,既没有像有些专家预测的艺术品市场“寒流将至”,也没有出现“艺术品市场与股票牛市并架齐驱”的盛况。2006年秋拍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 谁是最后的“傻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凡 《收藏界》2011,(5):36-42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奇: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但同时也引发了无尽的遗憾:"亿元时代"背景下,艺术品投资的门槛越来越高,于是有相当一部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只有"眼馋"的份儿。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面世了: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投资艺术品的机会。然而,当艺术遭遇金融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在中国,最会讲故事、又最难说得清楚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证券,一个是古玩。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高学训 《收藏》2006,(5):142-145
新世纪头五年回望:古瓷市场冷乎热平? 回顾新世纪头五年,有人提出:国内艺术品市场份额出现了国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即书画投资高“热”,风起云涌,大有让人“看不懂”的势头。而相对于书画的火爆场面,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7,(6):180-181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沿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艺术品流通的新型规则正在逐渐形成,同时市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日渐显现:一方面艺术品价格混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艺术家为应酬所累而又难以确认作品价值,无法确保收益。故改变中国艺术品价格混乱的局面,增强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冯飞龙 《收藏》2007,(3):25-25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走过了的十多个年头,我们看到了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蒸蒸日上,看到了艺术品古玩商人的发达。然而,在大好形势下,我们也看到,高雅的艺术品有时只不过是一个被炒作的筹码,而有些价值低下的,只要能靠上艺术品之名,买进卖出只要能盈利,就被认为是最好的艺术品。由于评定艺术品的价值标准错误,而导致艺术品收藏的现状更为复杂,这正是艺术品市场初级阶段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2.
吕春 《收藏》2010,(4):123-125
近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家具,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瓷器一起,被并称为“能真正立足国际艺术品投资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柯羽阳 《收藏》2009,(4):146-147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之后,2008年丌始降温,一个显著特点是当代艺术板块表现平平,新锐势力得到追捧,市场整体呈现“高成交额、低成交率”的状态。在经济态势不明朗的情形下,2009年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出现大的调整甚至步入低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艺术品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包括画廊业只有具备前瞻的投资理念,选准投资方向,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14.
刘晓丹 《收藏》2014,(4):114-116
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Theory)是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过度自信的,经常会系统性地低估某类信息、并高估其他信息。许多领域的职业者存在过度自信,投资者便位列其中。艺术品是风险最大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5.
陈鹏举 《收藏》2001,(5):19-20
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打假”无疑是当前最令人关注的问题。然而,如何“打假”,如何正确.客观、深入、理性地看待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关于此,由孙轶青先生首发于我刊的《艺术品市场散论》一文所引发的全国性大讨论,已将其引向深入。《解放日报》发表的陈鹏举先生《不是打假的问题》一文,便堪称其中的佳作。今将陈鹏举先生的文章转录于此,相信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艺术品市场的打假问题会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亚民 《收藏》2006,(2):46-47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而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场面,新一轮的艺术品投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介入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和收藏者越来越多,而徘徊在艺术品市场外的人则更多。  相似文献   

17.
赵榆 《收藏》2013,(1):132-139
中国大陆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是在文博组织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大陆首开先河的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是’92北京国际拍卖会,它是在重重困难中开始的,而组织领导这次拍卖会的恰恰就是文博系统。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6,(2):163-165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市场正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快速发展,艺术品流通的新型规则正在逐步形成,但同时市场中也日渐显现出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艺术品价格混乱,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艺术家为应酬所累而难以确认作品价值,无法确保收益。因此,改变中国艺术品价格混乱的局面,增强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张林  贺白丹 《收藏》2006,(6):123-123
1991年,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第一槌在深圳敲响。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繁荣,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不过与北京、上海等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相比,深圳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却未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更上一个台阶,反而有些停滞不前。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专家汇集深圳,在景田国际酒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圳2006繁荣艺术品拍卖市场研讨会”,为当今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北热南冷”的不平衡现象“会诊”。到会的许多专家白发苍苍,其中有78岁高龄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先生,有年近古稀的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叶佩兰女士,有81岁高龄的原浙江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朱伯谦先生和广东省博物馆顾问宋良壁老先生等,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大家各抒己见,畅谈“病因”和“治病良方”。  相似文献   

20.
刘书源 《收藏》2014,(3):168-169
北京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12月1日正式开拍,此次拍卖会汇集了众多名家名作,其中任建业先生的代表作《崇山烟云图》首次参拍,即以109.25万元高价成交,引起了书画收藏行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