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罗     
莫罗说:“我只相信我看不到和摸不到的东西。”美国女诗人狄金森也说过:“我见不到的,看得更真切。”他们相信自己内心的幻想。19世纪末在欧洲开始盛行的象征主义与同时并存的印象主义写实风格的原则大相径庭。象征主义画派更强调感觉,反对理性,注重主观,忽视客观;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以表现梦境、黑夜和病态,甚至歌颂死亡,在艺术上追求风格的荒诞境界。巴黎象征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居斯塔夫·莫洛、皮维斯·德·夏凡纳和奥迪隆·雷东,此外有挪威的蒙克等。可以说,从象征主义画派开始,世界现代艺术便真正地开始了。——编者  相似文献   

2.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批评由法国而英国,这是其主流.而俄国的"纯艺术派"、意大利桑克蒂斯的形式主义批评以及以邓南遮为代表的颓废派则是唯美主义批评的支脉.叔本华和尼采的诗学实践,虽然与唯美主义批评多有相近,但并不属于唯美主义之列,而仅能归为唯美主义批评的同路.  相似文献   

4.
如果要列出现代最有影响的戏剧,恐怕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现代西方许多评论家认为,它是法国近百年来的第一剧作。这个剧本写于1952年,是由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爱尔兰裔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5.
艺术和道德的关系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倘若据此以为他的作品完全与道德无涉,未免太过武断。《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中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且一度被认为是腐朽堕落的作品。实际上小说始终保持着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和激烈批判,具有鲜明的道德观和是非感。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当代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主人公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的刻画得到美国当代青少年的共鸣,也引起世人争议。霍尔顿是冷战病态热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垮掉分子”,但他又具有明显的积极人性追求。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对人物心理的深度剖析上。许多评论家以为它是一部悲剧,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该小说充满幽默、诙谐、机智。评论家常将霍尔顿与马克·吐温的小说人物哈克相提并论。对作品的语言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它“猥亵”、“渎神”;另外一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具有高度鲜明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研究》2010,(14):F0004-F0004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年),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早年在莫斯科学习法律和政治经济学,1896年移居慕尼黑开始拜师学习绘画,1933年定居法国讷伊。作品参加过1906~1907年的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作品多采用印象主义技法,又受野兽主义影响,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鼻祖。  相似文献   

8.
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崇拜永恒的美和不朽的真理,其作品中有着一定的唯美倾向.长期以来,西方评论家把济慈看作唯美主义的先驱.本文结合济慈的诗歌作品,分析其内容和审美思想,最终得出济慈不同于唯美主义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格奥尔格是德国象征主义流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他把法国前期和后期象征主义文学思想引入德国,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德国特色的象征主义诗论观点。他的象征主义诗论主要观点在于:尼采"超人"思想的诗化表现;"为艺术而艺术"的诗的形式;反自然主义,反商品化的"纯艺术"。  相似文献   

10.
法国象征主义对华莱士·斯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有:柏格森的直觉意识、绵延思想;马拉美音乐至上的艺术主张;瓦雷里的纯诗思想。斯蒂文斯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对他们美学思想的发展,从而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勾画出斯蒂文斯诗歌创作中的象征主义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法兰西评论》,一九○九年由作家纪德等创作,宗旨在于使法国文学摆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另辟新的道路,并扶植新的作家。一九四四年停刊。一九五三年复刊,为当代法国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文学期刊之一,但是已经不代表最新的文学趋向。《现代》,一九四六年由作家和哲学家萨特创刊,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刊物。其内容不全是文学,也发表哲学与政治论文,表现了存在主义文学干预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新文学》,一九五三年由《超现实主义文学史》的作者莫里斯·纳多创办,是不受任何政治倾向和文学流派控制的独立性的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13.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文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文学中得到发展.三者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4.
新小说派     
流派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法国文学界出现的一支新的小说创作流派。以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玛格丽特·杜拉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  相似文献   

15.
保罗·高更是 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 ,他用感性的方法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观。高更认为 :自然是和谐、统一和有序的 ;艺术能够促使人的感情升华 ,在艺术中是“激情第一 ,理智第二”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由感性通向理性、超越感性本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夜莺与玫瑰>揭示了王尔德对美的不懈追求和不畏批评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17.
西蒙·武埃 ( 1 590- 1 6 49)是法国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平衡 ,倾向于豪华与浮夸 ,追求动势与起伏 ,力图表现幻象般的图景。西蒙·武埃曾经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六年之久 ,因此深受影响 ,最后终于成为法国巴洛克艺术的最突出的代表。武埃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画家之家 ,童年时代就受父亲的艺术熏陶 ,十四岁就被邀请去为一位法国贵夫人画肖像 ,显示了他早熟的天才 ,被誉为“神童”。 1 6 1 1年 ,他已经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师 ,这时 ,他随从法国大使去…  相似文献   

18.
"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自古有之,但唯美主义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的兴盛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社会渊源和作品渊源.19世纪后期的英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非常繁荣,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富,已经进入半福利社会,社会矛盾相对减弱,呈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王尔德成长于爱尔兰中产阶级家庭,母亲是有名的爱尔兰女诗人,在牛津大学接受了8年具有唯美主义思想倾向的导师的熏陶,受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作品的滋养,成就了不朽的作品,开启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唯美主义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被中外学者广泛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都集中在他的戏剧作品和长篇小说上,对于他的一个超短篇小说<笔杆子,画笔和毒药>却鲜有提及.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集中反映了王尔德独特的艺术主张.本文将尝试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分析来理解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成名作有《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他一生画过很多自画像,从这些画法和色调迥异的自画像中,可以窥见毕加索画作在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毕加索的画作可被分为几个时期: 一、蓝色时期(1901-1904) 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这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一种说法认为毕加索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