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笑梅  黄焱 《阅读》2015,(8):2-5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请齐读课题。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林冲与洪教头为什么要打呢?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见解。生:林冲很谦虚,洪教头有点骄傲自大。生:林冲很有礼貌。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生: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师:对了,这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林冲的性格。(板书:动作)师:洪教头的自负高傲你们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  相似文献   

2.
岭水 《阅读》2007,(12)
小书虫:西西,我来考考你!我们刚刚学的《学与问》是怎样的一篇文章?西西:说明事理的文章。这还要问,上课的时候,老师介绍过了!小书虫: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吗?西西:哎呀,这个我没有注意。你说呢?小书虫: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整个文章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黄焱:大家好!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是"课内外对比导读"。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由我校朱春兰老师和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王笑梅校长为大家呈现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接下来我们围绕这一主题举办一个沙龙。我们期待各位的真知灼见。朱春兰:我们学校早已开展过课内外对比导读的研究活动。上学期,我校黄志娟老师用对比导读的方法执教了《三打白骨精》一课。我想,《林冲棒打洪教头》也是一篇名著类课文,我可以借鉴她的方法,把教材与原著的语言进行比较。我发现,原著《西游记》的文字与课文《三打白骨精》有很大的差异,而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与原著《水浒传》的文字差不多。我感到非常困惑,该怎么进行对比导读呢?我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喜欢?(生谈自己的体会)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完后,你们要说说自己的感受。(CAI 播放《月光曲》片断;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感受。)师:是呀,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到了心情的宁静,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仿佛看到了风暴、大瀑布、黄河一泻千里……。你们说得很好,难怪有一位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说:“音乐使人类精神进发出火花。”这位音乐家是谁呢?师: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月光曲》中的音乐家贝多芬。你们了解贝多芬什么呢?(生发言)师:你们说得很好。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从小就有  相似文献   

5.
蒋茂萍 《阅读》2011,(3):17
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同学们围绕下面一个问题展开了激烈地讨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这句话里的"挤压"能否改成"挤"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及其意义整体感知顾名思义就是: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在解读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特点。这可以说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读任何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没有把这篇文章读懂。所以说,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能力,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存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目标”的具体条款中,虽然不像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7.
金立义 《阅读》2012,(3):16-17
烟台的海,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冬日凝重,春日轻盈,夏日浪漫,秋日高远。烟台的海,在冰心奶奶的心中,还有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回忆。让我们一道来读读她写的《烟台,是我们的》这篇文章吧。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山下海边散步。我们最后就  相似文献   

8.
在市科学公开教学《地球的内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针对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听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教学片段】师: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非常兴奋)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三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们准备怎样做?生1:可以用手掂盒子的重量,然后根据重量再猜盒子里可能装了什么。生2:我们可以在盒子上钻一个小孔,看看盒子里有什么。生3:可以摇一摇,听盒子里发出的声音,从声音上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郭学萍 《阅读》2008,(5):18-19
《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主旨。可是文章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和课文的主旨有着重要的联系。作者正是通过对雪松如何抗争积雪的描写揭示出一个道理——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提醒人们该如何抗争并战胜外界的压力。这种借事物来表达某种哲理的方法就是“借物喻理”。这样的文章会使读者在阅读之后陷入深深的思索,细细体悟表达的主旨,产生顿悟的灵感。  相似文献   

10.
感悟创新     
张俊勇 《阅读》2010,(3):16-17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结尾寓意深刻,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1.
师 :(投影出示 )同学们 ,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块 ,仔细观察以下这些石块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鸟卵。生 :这些石块的形状有的像核桃。生 :这些石块的表面很光滑。师 :大家观察的很仔细 ,这种表面光滑圆溜的岩石叫卵石。 (板书 :卵石 )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卵石呢 ?生 :在海滩上可以找到卵石。师 :对 ,那么这些卵石是不是本来就在河滩上或海滩上呢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卵石的形成》。 (板书 :卵石的形成 )刚才同学们说可以在河滩上和海滩上找到卵石 ,那就让我…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由徐中玉、钱谷融主编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大学语文》过程中,对有的课文的提示分析,笔者认为并非那么恰如其份,而且似乎分析的着眼点也值得考虑,兹提出两篇课文分析的不足,正教于大方。 对《郑伯克段于鄢》提示的质疑 《大学语文》教本记叙文单元首篇选了这篇出自《左传》描述战争的散文,这绝非巧合,《古文观止》的开头也是这篇文章,足见该文的典范性。教本对该文中心思想的提示是:  相似文献   

13.
《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关于物质定义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对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的几处物质定义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我见》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见》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点:其一,列宁在第一处物质定义中,既说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又说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这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其二,列宁在第二处物质定义中说“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物质是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这不仅没有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线,而且也为唯心主义大开了方便之门。其三,在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时,不能把认识论问题扯进去,否则怎么也不能成为科学的概念。下面我们就上述观点逐一试加分析。一我们认为,《我见》之所以会得出第一个观点,是由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造成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  相似文献   

14.
姚晨子 《阅读》2011,(12):27-29
《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母亲形象,又一次向我们诠释了母爱的真谛。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和姐姐做完了作业,觉得没事做,我就顺手拿起姐姐的一本课外阅读书看起来,其中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文章叫《秋天的怀念》,作者是著名作家史铁生。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是《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中的第2课。教学中,教者以学生熟悉的材料为探究对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发现物体具有弹性,知道什么叫弹性,什么叫弹力。1实验导入师:这是什么呀?生:是海绵。生:是跳跳球。……师:这些材料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就会有新的发现。评:(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呵护与开发的结果,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教师在教学开始首先注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师:(出示一把钢尺,用手掰弯)钢尺的外形怎么了?生:变弯了。师:怎么会变弯的?生…  相似文献   

16.
朱志军 《阅读》2014,(47):17-17
<正>同学们,读了课文《学与问》,"叙述"和"议论"这两兄弟可得意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叙述:议论老弟,《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求学问要靠"勤学好问"的道理。议论:可不是嘛,课文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叙述:是啊,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我俩的出色合作——夹叙夹议。议论:叙述大哥,说到这儿,我还得感谢你呢。你看,课  相似文献   

17.
残雪的小说常以吃语般的陈述给人以森然的梦魔般的感觉,意识沉入黑暗的无意识中,诸种恐怖的经验使人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作家以此来表达对人的存在处境的深度关注和质疑。1985年,残雪在《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据说残雪的第一部小说是她的中篇小说《黄泥街》,但我们迟至1986年年终才在《中国》上读到这篇小说。)1986年是残雪创作的丰收年,她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近十个中短篇小说,象《雾》、《旷野里》、《苍老的浮云人《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天窗》、《阿梅在一个太阳…  相似文献   

18.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是中学语文传统课文 .《史记》文字虽不像先秦散文一样繁难 ,但部分词句 ,今人阅读理解或翻译 ,仍会有一些偏失 .如果认真细致地去研究推敲 ,有些难以理解的词句语意便会清晰开来 .这里仅举几例 ,以为抛砖引玉和切磋 .( 1)“鲰生说我曰 :”中学教材注为“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 ,短小浅陋” .有人认为此为姓氏 ,即“一个姓鲰的小人……” ,理解似不妥 .《说文》 :“鲰 ,白鱼也 .”《说文·段注》 :“鲰 ,白而小之鱼也 .”《中华大字典》 :“张守节曰 :‘杂小鱼也’ .”即今天骂人“小杂种”的意思( 2 …  相似文献   

20.
拜人民为师     
学习课文《陶校长的演讲》,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关心我们少年成长的陶行知。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早在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他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倡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拜人民为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