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婚姻保卫战》中,许小宁对陈梦、老常的“老夫少妻”型婚姻有着一个直击死穴的评价——高矮悬殊,年龄悬殊、胖瘦悬殊,整个一“三叔”。  相似文献   

2.
赵宝刚的都市情感剧《婚姻保卫战》,立足于都市生活,演绎了"80后"的婚姻生活,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婚姻家庭元素。该剧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展现了婚姻的各种状况,以及两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博弈,反映了女性从觉醒到斗争再到两性走向和谐的过程。该剧对两性性别身份与文化处境的深切洞察和理性思考,超越了传统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融的一幅蓝图,而这将是当代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闫连科的中篇小说《大校》是军旅文学创作上的又一次突破。小说从文化视点上审视了当代军人从军的生活原因 ,透视了当代军人在婚姻问题上所面临的困惑和苦恼。传统的滞后的婚姻文化观念是造成主人公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 ,社会和家庭在婚姻观念上的变革仍是现代社会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4.
《牵手》和《中国式离婚》是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当代女作家王海鸰的两部重要作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将婚姻以日常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并以理性的女性主义视角揭示出处于婚姻麦城的当代女性的自身弱点;同时,作家也试图探索当代女性的婚恋出路。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违法婚姻经常发生,形式多种多样,《婚姻法》对此无专门的规定,使婚姻管理机关和司法机关对违法婚姻无法可依。因此,《婚姻法》应不断完善,设立对违法婚姻的确认和宣告无效制度,对于减少、消灭违法婚姻,维护《婚姻法》的严肃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玫瑰园中的影子》是戴.赫.劳伦斯的一部有名的短篇小说,其主题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危机。主要运用了会话隐义中的对话合作原则来分析夫妻间的对话,探讨其婚姻冲突。婚姻危机随着夫妻间对话的进行逐步爆发。  相似文献   

8.
已经成立的婚姻不一定有效,有效的婚姻则一定成立。当成立的婚姻不具备法定的有效要件时,法律就会认定其为无效婚姻或可撤销婚姻。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有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认定也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现行《婚姻法》有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有突破性进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9.
无效婚姻是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新增加的内容。本从分析无效婚姻的概念、事由入手,阐述了确认婚姻无效的有关问题,论述了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及增没无效婚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海鸽被称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她的小说反映了现代婚姻中的种种问题。研究者们大都从女性的角度来分析其小说,对其中的男性却很少涉及,文章将以《新结婚时代》、《中国式离婚》和《大校的女儿》三部小说为例,对婚姻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书的保卫战     
在《婚姻保卫战》热播之际,我家也正处于硝烟弥漫之时,老妈只准我看四大名著,可我却对小四等人的作品情有独钟。由此我便开始了漫长的地下生活,保卫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12.
《婚姻键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间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情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畅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无效婚姻仍然存在,对当事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以往婚姻法律制度中无效婚姻制度的空白。与无效婚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是保证结婚的各种条件和程序付诸实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婚姻保卫战》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婚姻关系和家庭文化模式,即男子退回家中承担以往传统赋予女性的家庭职责,而女子则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样的模式结构,更多意义上似乎只是赵宝刚建立的一个理想图景。而要真正实现它,外部需要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内部则必须破除千年流传下来的对两性关系的偏颇认识。  相似文献   

15.
书的保卫战     
在《婚姻保卫战》热播之际,我家也正处于硝烟弥漫之时,老妈只恩准我看四大名著,而我却对小四、落落等人的作品情有独钟,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地下党”生活,书的保卫战打响了。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是一部反映非传统类型情感问题的现实题材情感戏。文章聚焦该剧中当代女性非传统类型的情感问题,揭示了白领女性这样一个现代主流人群的情感状态、情感归宿和婚姻困惑。  相似文献   

17.
《婚姻法解释(三)》意图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婚姻是神圣的,它是人类借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革命对物质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婚姻的神圣性不断被物质所侵蚀。为了修复婚姻的庄严性,《婚姻法解释(三)》为倡导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而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本文特从《婚姻法解释(三)》的新规定出发,详细论述了《婚姻法解释(三)》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规定,进而分析了《婚姻法解释(三)》对我国现有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从《傲慢与偏见》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说《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了四起截然不同的婚姻,体现了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念,并由此反映出作家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及婚姻理想。  相似文献   

19.
《婚姻健合理论》也可说是一种"婚姻动力学"理论。它站在"两性相吸"基础上,探讨婚姻制度的社会关系构成及契约的基本条款内容,从而说明了婚姻的本质;它把婚姻的选择视为按照"某种原则和程序"操作的结果,而这种"原则和程序"的内容是由人类社会进步水平决定的;它把婚姻的存在视为"连续不断选择"与"连续选择同一"的结果;它把爱情与婚姻选择条件相区别,从人们对异性的需要强度所达的层次不同,来探讨两性问的"关系距离(即关切程度)",从而说明了婚姻中的爱情机制。在婚姻的本质构成、选择机制、爱惜机制、稳定机制的基础上,《婚姻键合理论》杨顺地说明了诸如婚姻排他性和可变性问题、婚外恋问题、年龄问题、离婚率问题、未来联偶婚制问题等。在《蒲峪学刊》1999年第1期已刊出了本理论对婚姻"本质构成"和"选择机制"的阐释,此文继续对婚姻的"爱情机制"和"稳定机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男女婚姻是古代文学中一个古老而不朽的话题。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中,魏、蜀、吴统治集团在挑起一场场军事冲突的同时,又不择手段地进行着一场场婚姻交易,由此造成了众多三国女子的婚姻悲剧。具有近代现实主义色彩的《金瓶梅》,其内容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主人公西门庆一再地谋财娶妇而展开的。《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婚姻问题,以彻底的悲剧来完成每场政治婚姻的结局,是古代妇女对其悲惨的婚姻命运极为沉痛的一次呼喊。西门庆谋财娶妇的事实表明,商人用金钱关系击败了封建主义的伦理等级关系,加速了封建没落贵族家庭的分裂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