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搓饵基本功     
《钓鱼》2007,(11)
拉饵的出现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1989年开始的两岸钓鱼交流以鲫鱼为对象鱼,定位池钓并影响钓鱼比赛,按尾数计成绩。一尾鱼计1分(按名次分评定成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钓鱼》2005,(12):24-24
记者概括的“钓一标深”,是指利用诱鱼技术,将鲫鱼从水底和较深下层源源不断地引到离水面30厘米的浅层,然后用拉饵将鱼迅速钓起。它出现于1998年,背景是竞技钓鱼以对象鱼尾数计成绩,而能够降低比赛成本,又为大众所熟悉的鱼种是尾重50克左右的幼鲫。  相似文献   

3.
一、比赛时间: 2005年10月22~23日 二、比赛目的: 促进中国钓鱼运动与国际钓鱼 运动接轨,提供中国钓鱼爱好者与 世界各国钓鱼人交流的平台,学习 先进钓鱼技术。 三、比赛项目: 自然水域钓综合鱼,以总重量 计成绩。 四、比赛规则:(节选) 1.比赛将在广阔的自然水域中 进行; 2比赛以总重量计成绩,鲍、 缩鱼,歹匕鱼除外、其他鱼种均计成 绩; 3手竿、抛竿均采用悬坠钓 法,并_目_使用单钩挂饵; 4‘手竿\抛竿均可使用,竿长 不超过13米即可。比赛中途可任 意变换,但同时只准一支钓竿人 水; 5.底窝饵必须统一使用钓鱼王 公司提供的寨香底窝饵(此饵经 …  相似文献   

4.
拉饵之累     
管察 《钓鱼》2013,(19):8-10
拉饵是竞技钓鱼的产物,也可以说是钓快鱼促成的。1995年举行的首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开启了钓快鱼之门,从此以鲫鱼为对象鱼的“钓快鱼”成了竞技钓鱼的主要内容。然而前4届“钓王杯”比赛,时速都没有超过140尾。1999年5月1日,首届‘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在武汉举行,时任老鬼钓鱼学校教练的翟少明以拉饵钓离底创造了1小时钓鲫鱼265尾的中国吉尼斯纪录。20天之后第5届“钓王杯”在西安举行,尽管最高时速仍在140尾以下,但136名参赛选手中约有10人在鱼离底时弃搓改拉了。  相似文献   

5.
管察 《钓鱼》2005,(6):26-26
拉饵术引起轰动是1999年。是年5月,翟少明在武汉举行的首届“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中,以时速265尾被确认为上海吉尼斯纪录。自此拉饵速钓迅速走红并成为池钓绝活。之后,开封李冬又把这个纪录提高到:339尾。拉饵是中国原创性钓鱼技术的奇葩,其影响之深是不管什么钓赛都不能不重视拉饵,不懂拉饵就称不上技术全面。  相似文献   

6.
郅辽 《钓鱼》2012,(21):16-17
十几年前,搓饵钓快鱼时速100多尾,拉饵出现后不钓底了,利用雾化饵把鱼引上来钓,时速200尾、300尾不稀奇,现在400尾也很平常。鱼种则由小鲫鱼扩大到小罗非、小鳊鱼。钓快鱼两个前提:鱼小、密度高。如果增加鱼的尾重,由20~50克/尾的稚鲫改为100~150克/尾的成品鲫,时速至少降低一半;密度由每亩10000尾降至2000尾,就是1分钟抛钩提竿10次也只能20分钟钓快鱼,其他时间都是等和守。然而受竞技影响,不仅攻混养用上了钓快鱼技术,就是休闲钓鱼也以快为特色了。  相似文献   

7.
所谓“双积分”:是指在一场比赛中统计钓手钓获有效鱼的总尾数和总重量的多少,以两项积分之和来计算钓手的综合成绩。比如:在一场有若干人同边竞技的钓鱼比赛中,你的尾数成绩30尾、积5分;重量成绩8千克、积2分;则你的本场综合成绩为7分。参加“双积分”钓鱼比赛的选手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善于速钓小鱼抢尾数分,而且还要能够擒获大鱼不丢重量分。这种比赛可以真实地反映出钓手的实际垂钓水平,若不是“两手都硬”的钓手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早就在《钓鱼周刊》上看到关于钓鱼比赛中有“双积分”的竞技方式,感到非常新鲜,虽说自己也曾参…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4,(13):17-17
公饵是指在钓鱼比赛中使用统一的钓饵,由主办方或赞助单位提供,经比赛组委会同意并列入比赛章程,多出现于商业性钓赛。使用公饵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赛前、赛中都要检查钓手是否使用指定的鱼饵,对操作中违反规定的钓手给予处罚,轻则扣分,没收违规鱼饵,重则取消比赛资格。  相似文献   

9.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10.
吴芜 《钓鱼》2010,(16):8-10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拉饵之后,以鲫鱼为对象鱼的比赛风靡全国,涌现了一大批"快枪手"。然而什么鱼情用拉,什么鱼情用搓却有不同见解,职业、专业和业余钓手各有高招。如河南钓手擅使"小药",药用对了,不管鱼多鱼少、水浅水深,一拉到底总能后发先至;江苏钓手搓拉结合,鱼多用拉,鱼少用搓,诱钓结合,注重均衡上鱼……不过,强龙难斗地头蛇,南方钓手到北方钓鱼,北方钓手去南方比赛,同样拉饵谋攻,业余钓手往往是事后诸葛,就是偶然胜了一场也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1.
郭红明 《钓鱼》2008,(20):24-25
近年来,随着竞技钓鱼的普及,拉饵不再神秘。拉饵最大的特点是饵团松软,适口性、雾化性好、附钩性强.入水状态对鱼有快速的诱惑,快速地集鱼、快速地上鱼的三快特点。同时也给钓手增加了更多的乐趣。运用得好,不仅是竞技比赛场上克鱼制胜的一种妙招.也是休闲水库野钓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05,(17):34-34
1999年5月,翟少明在一次比赛中创造了时速265尾的钓快鱼纪录,钓法是拉饵打浮,吉彦军也参加了这场比赛。赛后,在许多人对怎样开饵和如何制作、使用拉饵盘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吉彦军发现,抛钩后是让风线绷直,牵制浮标下沉,还是将其松垂在水中,这对钓饵的摆动和提高中鱼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刘兴南 《中国钓鱼》2004,(11):23-23
时下兴起的拉饵钓鲫法很受我们这群钓鱼迷的欢迎与喜爱,闲暇时到池塘边去拉饵速钓鲫鱼,品味其中乐趣。然而池塘里的鱼大小不均,对垂钓可有影响。有时正钓得得心应手起劲儿的时候,浮漂忽然不动了,少顷,有力地下挫。是大鱼信号!一提竿,水下的鱼很重,动作扭扭捏捏的,那么一定是钓中大家伙了。如果是平时搓饵钓,1~2千克重的鱼并不费多大劲儿,2~3分钟基本“拿下”。可拉饵钓鲫的脑线  相似文献   

14.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21):28-29
悬、浮钓鲫鱼:是悬坠钓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项技术的产生源于人们长期垂钓实践对鱼情的认识。近年来各类大型钓鱼比赛都把钓鲫鱼列入单项比赛成绩,这就更促进了钓鲫鱼技术的提高。随着一大批年青人纷纷加入竞技钓鱼的行列,以尾数论胜负的单项比赛“速钓鲫鱼”技术自然成了人们钻研的课题。而在这项技术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催生了拉饵技巧的诞生到成熟,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及磁性拉饵盘的相助,无疑把悬坠钓法的速度提高到了极致。“悬坠浮钓”技术在调标上也突破了“调4钓2”约束,可以说是“悬坠底钓”的“升级版”。作为初学悬坠钓者,当你掌握了”悬坠浮钓”技术的同时,也等于踏上垂钓其它几种中上层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鱼)技术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24):30-30
以尾数计成绩的比赛主要针对两种鱼,鲫鱼和罗非鱼。然而,2轮或3轮之后钓一标深就有了变化,例如:水线延长,抛钩距离缩短了:调整摆幅,长子线换成短子线;控制雾化,拉饵改搓饵:改善钓饵,增强鱼饵的适口性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怎样钓好乱层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钓鱼》2000,(6):37-37
不久前,台湾举办了一次“观光杯”浮游矶钓赛,比赛除设一般矶钓外还特别设置了藻饵矶钓。 藻饵矶钓比赛规定钓手使用的饵料必须以藻类为主。但由于比赛赛场马岗的藻饵长得并不多,无法完全满足参赛选手取用,大部选手只好从其他地方拔取钓饵。尤其是对诱饵的采集更为钓手们所重视。因为大家知道,藻饵矶钓必须要重诱才有效果,诱饵不够成绩必然不会理想。 藻饵区比赛开始后,不到半个多小时已经有钓友中鱼,裁判将鱼获登记,二尾都是白毛,一尾重2100克,由钓友刘柴润钓获,另一见由王清玉选手钓获,重1250克。比赛结束,刘柴润名…  相似文献   

17.
台钓变脸     
从钓组看,"台钓"是向上求解:调标二力平衡,加钓饵打破平衡,失去饵重钓组复归平衡."传统钓"二力失衡——为了克服走水,沉必须大于浮,饵重的大小轻重与钓组平衡无关.可是鱼有大有小,又有咬钩方式的不同,为了钓小鱼、钓轻口鱼就只能向下求解,用轻坠细线小钩. 中国钓鱼协会成立后,每年一届,共举行了18届全国钓鱼比赛.前6届的手竿项目都是传统钓,两个子项,总重量和单尾大.自1991年的第七届开始,因台湾钓手参赛,手竿钓鱼变了,改为按尾数计成绩的积分制,之后又分为按项目记分的钓混合鱼和钓对象鱼.简述这段历史是为了说明"传统钓"适合钓混养鱼,钓对象鱼则是"台钓"之后才出现的新兴项目.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钓鱼》2009,(18):12-13
张晶,北京市人,1963耳出生,供职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从十几岁玩钓鱼到1990年代中期接触“台钓”,主要以钓混合鱼为主,属保守型钓手,就是世纪之初拉饵成风的时候也是槎饵为主,拉饵为辅。主要成绩:2002年“喜玛诺·津田杯”钓鱼高手邀请赛第9名;  相似文献   

19.
苏栩 《钓鱼》2006,(19):1-1
市场的鱼价不高,尾重250克左右的鲫鱼每千克8元,所以在日收费50元的钓场钓5~6千克鱼是两不吃亏。如果鱼次一点,比如鲢鱼、鲤鱼和不大的鲫鱼,钓10千克也扯平了。不过有人不这么算,钓鱼要车,汽油、路桥费、饵线钩要花钱,都是钓鱼成本,钓不满10千克鱼就赔了。还有人这么算,钓3次鱼我亏了2次,这一次一定要捞回来,钓它个30千克。  相似文献   

20.
拉小米     
张炎冰 《钓鱼》2013,(10):23-23
拉饵的出现是因为钓快鱼,减少手上饵时间,可是它有个缺点——鲫鱼往上跑。本来不管大鲫、小鲫都是沉底咬钩,但钓着钓着小鲫离底了,之后离底越来越高成了钓一标深。拉小米是由拉饵得到启示,由河南钓手在实践中创造,专用于底钓鲫鱼的一项技术。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钓王杯”共进行了七届,至1999年的前五届比赛都是搓饵钓底,最高时速137尾。20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