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论现代德育观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确定现代德育观的原因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是教育不言而喻的神圣职责。但是,以往的德育尤其是“文革”以前的德育,并不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或一个课程群来开设的,而是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之中和学校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特级教师“从政”比例过高目前特级教师评出来后,转向学校管理或抽调到区县有关机构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比例过高,从而使教育第一线的特级教师比例下降,并且抽调特级教师从政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现象有蔓延的趋势。据一次调查统计,特级教师中,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和从事教育心理、德育和科研工作的占54.5%,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占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以及品德能力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一、坚持“德育为首”、“全员参与”,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众所周知的“德育为首”的提法,准确地描述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更是一个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验研究。 选择我省“六、三”学制、“五、四”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三年制全日制高级中学部分学校参加实验研究。 活动性德育课程(相对知识性或理论性德育课程),包括展会(夕会)、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等。 活动性德育课程一般指的是: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德育活动。活动性德育课程具有活动性、系统性、适应性和联系性的特点。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德育主导课程,理论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基础课程。 一、课题由来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或是由于教育者对德育活动目的认识的模糊、偏差,或是由于种种眼前利益的驱使,或是德育手段的缺失,经常使德育活动变味,让好端端的德育活动失去教育意义,甚至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警惕伪德育现象,深入挖掘每个德育活动所蕴含的意义,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6.
学校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来体现的,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受教育思想影响支配的在教育活动中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思想先进,教育行为具有教育性,才能有效地培养好学生。学校教育出现症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效性不强,这与“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现象依然存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四纲”),坚持以德育为首,强化管理,改进方法,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努力构建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四三二一德育管理”新模式,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明确一个思路,为德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校根据“四纲”精神,具体制定了德育…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四有”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德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工程,使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而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本文所指的“德育主体”是学生,“德育客体”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探讨如何发挥客体的作用和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德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部分。近几年来。我校德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四纲”),坚持以德育为首,强化管理,改进方法,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努力构建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五四三二一德育管理”新模式,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杜婷 《陕西教育》2008,(10):79-79
一、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竞争、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学校中人们听到或者看到最多的是.“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的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那么道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呢?实际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住校生,他们除了正常的学习和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因此,在学生宿舍管理中有意识地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强化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德育效能对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接班人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所蕴含的德育效能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大德育”?笔者认为:一是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盲目的、随机的德育难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只有有了完整的内容,才能通过多种的形式进行教育。二是德育方法的全面性。德育诉诸于人们的“良心”和“道德信念”而“内得于己”、“外施于人”是德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德育的方法决不能仅有教育,它还有赖于熏陶、体验、实践等方法,德育的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三是德育空间的全面覆盖性。德育应覆盖所有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要求学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所谓“活动课”,是指学校教学任务之外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适合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知道,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要素组合的复杂的运动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无论是道德规范的传递,还是人格感化的影响,都要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影响,作为外部因素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参与活动和交往,  相似文献   

14.
实施成效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展了“4610”系列活动,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融合,“生活体验式德育”理念根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目前,全市评选出86项“4610”德育典型案例,集中编辑成《4610读本》加以推广。3所学校的德育案例被评为省德育精品案例,10余所学校在黄冈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结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做好中职生的管理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如确立教育新观念;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大德育体系;开展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寓德育教育于各种活动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做好中职生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张丽丽 《教师》2012,(35):7-7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德育”是特教工作者按照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聋生心灵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有两个层次上的考虑:一是德育目标的明晰性与准确性,二是德育工作的特殊效果,即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以取得最佳德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初探□陈美琴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普通学校一样,德育在弱智教育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管理办法与普通学校有共同的地方,但因其教育对象的不同,又有自己的特点。●教育纵横谈树立正确的德育管理观念。在德育管理中,有...  相似文献   

18.
高德胜先生在《生活德育论》中指出:“生活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他认为“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我们成就的是整体人格,其中有德性,也有思想意识、政治态度、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等”。作者从生活德育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当下的学校生活,“发现有许多教育现象和行为存在道德上的问题,甚至一些道德教育现象和行为本身也不一定道德”。在一系列的学校生活现象的背后,都透出违背道德伦理的隐忧。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为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教育者在构建学校德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德育不仅是社会主义学校性质所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戈柔 《中学教育》2003,(1):15-16,18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 ,是学校文化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学校社会互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德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德育目的与计划的实现 ,不是一种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实现的当然的结果 ,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互动中相互协商的结果。由此可见 ,德育中的师生互动是德育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 ,分析德育中师生互动这一问题 ,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运行 ,尤其对改变目前学校德育“滑坡”、“低效”等现象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质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