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1月30日,微软向全球企业级用户同步发布了Windows Vista、Office system2007和Exchange Server 2007的企业版。在此之前的11月2日,微软与著名的Linux公司Novell宣布结盟,签订了一项“交易”:Novell每年支付4000万美元给微软,微软每年向Novell买7万个“Linux客户券”。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而知识管理首先适用于新兴的“知识型”企业。以微软、Intel等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知识型”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知识管理方案,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微软管理模式”得到众多企业的效仿。  相似文献   

3.
记者:200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教育部高教司共同发起了“教育部一微软精品课程”计划,成为教育部和企业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请您谈谈微软和教育部合作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1月30日,微软Vista正式发布以来,市场一直争议不断。不管对于Windows Vista的评论如何,微软这款全新的操作系统已经到来了。而企业也早已经开始制定升级计划,尤其是那些喜欢冲在最前线的企业。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IT管理者,在采用Windows Vista前,你需要认真考虑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12月1日,企业版Windows Vista正式发布了,毫无疑问,这是很值得纪念的日子。五年前,微软提出了下一代操作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多媒体信息,为此,微软件制定了著名的“Longhorn”(长角)计划,据说,“Vista”一词意味着“Pleasing View”(赏心悦目的景色)。  相似文献   

6.
5月22日,微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2003简体中文版在中国正式发布,并且最新版Visual Studio.NET 2003和SQL Server 2000企业版(64-位)也同时上市。这个一再推迟发布的操作系统的面市,标忐着微软的.net战略成熟,标志着微软向高端企业计算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也预示着IA架构计算真正进入了64位时代。不管它今后的市场表现如何,Windows Server2003都将成为本年度最重要的IT产品之。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IT时代的“软件王国”缔造者比尔盖茨专程到拉斯维加斯一间只有11名员工的小公司访问,为什么?只因这家公司已研制成功一种含“蓝牙”技术的胸卡。1999年12月,微软宣布全部支持“蓝牙”技术。到2000年底,“蓝牙”SIG(Special Interset Group/特殊利益集团)已有3COM、爱立信、IBM、英特尔、郎讯科技、微软、摩托罗拉、诺基亚、东芝等9大集团公司和2000多家成员企业加盟。  相似文献   

8.
微软以其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美国,在全球掀起了无数的风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微软研究院在中国的成立,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众多好奇而警惕的目光;引来了以方兴东等人大张旗鼓地高举 “挑战微软霸权”的旗帜。《逆风飞扬》一书,再一次使中国的舆论沸沸扬扬,众说纷纭。 身为人民日报的记者,凌志军带着许多的疑问和强烈的民族使命感,走访了微软,走访了微软中国研究院。通过1年6个月的实地考察,耳闻目睹,写下了《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一书。 作者带着忠于事实的初衷,与50位微软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从微软公司的董…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2月27日、28日,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比尔盖茨亲临微软2003“亚太区大学生.net 开发大赛”总决赛颁奖,并与中国政府签署“政府源代码备案计划”协议,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和许继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微软将大力支持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于6月28日推翻了地区法院法官杰克逊于去年做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盖茨特别开心地笑了。去年4月3日,美国地区法院法官托马斯·彭菲尔德·杰克逊的裁决认定微软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他在43页的裁决书中写道:微软利用违反竞争原则的手段,保持在个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垄断;微软意图垄断互联网浏览器软件市场,作出阻挠其他公司加入竞争的选择;微软把其互联网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并售,是压抑创意计划的一部分。“法庭认为微软通过采取反竞争手段而巩固了其垄断势力”,微软于是有了通过反竞争…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陈琼 《网络传播》2005,(7):60-61
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等待,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猜疑、迷惑和不安中,国际巨鳄微软还是带着MSN中文门户来了。5月26日,微软正式宣布在中国推出全新的MSN门户网站(www.man.corn.cn)和MSN Messenger。即时通讯标签服务。此举标志着微软MSN今后将正式开始向中国互联网、门户、传媒等核心领域进行扩张。  相似文献   

12.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108-109
英特尔举行博士后工作站授牌仪式,微软助中国制造企业“全员就绪”,甲骨文加大对重点城市关注度,SGI冲出破产保护,思科一季度销售额达82亿美元,SAP SMB城市论坛召开,Red Hat与Nokia合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微软在北京设立了微软研究院,掀起了外企、国企,甚至民营企业创建企业研究院的热潮。未曾几年,企业研究院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发源地和人才的聚集地。企业研究院的兴起,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为保持企业研究院旺盛的生命力,研讨未来发展,今年1月,由联想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主办了"首届企业研究院高峰论坛"。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玉海,以及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钦华、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陈晓鸥、春兰集团研究院院长沈健出席了论坛,并作了发言。本刊从中撷取其中精彩片段,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4.
微软被黑的警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微软继被判垄断案后,再次为业内人士所关注。 10月 28日,一条非常轰动的消息刊发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世界电脑软件业龙头老大美国微软公司的电脑系统几天前被“黑”,生产软件的源代码可能被窃,新开发的 Windows和 Office产品的具体计划可能被盗! 源代码是计算机程序的基本结构单元。微软的源代码包含了视窗操作系统等产品的设计蓝图。如果能获取微软源代码,竞争者就可以编写出挑战微软在个人应用软件领域统治地位的程序,黑客则可以根据源代码发现软件里的薄弱之处,加以攻击。长期以来微软的源代码一直受到软件业界人士的…  相似文献   

15.
4月.微软与联想、方正、TCL、同方签订了总价值高达17亿美元的软件销售协议,将中国4家最大的PC企业的软件捆绑销售合同全部纳入囊中。对于这个微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取得的最大一笔“团体”销售大单.媒体纷纷给予多方面的报道。其中一个声音就是:品牌“裸机”将成为历史,微软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取得战略性的突破。但预装正版操作系统的PC计算机,虽说已经不是裸机.要把它用好.那还得继续“下功夫”,必须为它购置其他的有关应用(正版)软件.比如Office软件包等。除了操作系统.如果购置其他的相关应用软件.需要花费两倍于低端计算机的价格。今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大部分计算机都是预装了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来出售的.而其他应用软件需要重新购置.或者为预装的正版应用软件再另外付费。这就在定程度上形成了“软件锁定”。  相似文献   

16.
吵嚷了几个月的微软、Google、雅虎以及AOL的合作之争于2005年12月20日终于有了结果,google以10以美元收购了AOL5%的股份,因此而情感受挫的微软则于近期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11,(5):11-11
2011年5月24日下午,微软CEO鲍尔默出席了微软大中华区BizSpark创新企业大赛并宣布将在未来5年投入14亿元人民币的软件及开发工具,支持3000多家中国企业创业,同时在演讲中提及了微软的各个产品线的创新技术研发,包括Kinect、skype、Windows7office办公软件、云计算以及WindowsPhone。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6年11月微软与Novel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开源界与微软的关系又发生了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微软对Linux的忽视,到之后的SCO诉讼事件对Linux强烈打击,到现在的“合作”。正如圣雄甘地说的”最初他们忽视你.然后嘲笑你,最后打击你.那么你就成功了”。从微软对Linux的”打击”,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8,(3):42-43
为了实现“资金集中支付系统”这一关键业务系统快速实施,快速见效的业务要求,华能国际聘请微软顾问咨询部作为项目的实施方。以微软顾问为核心的服务团队充分利用微软,Net企业服务技术平台,并使用MSF软件开发与实施的方法论,理清复杂的业务需求,规划出完整的开发与技术实施路线,保证了项目自2005年6月起,在3个月内开始上线试运行,半年后投入全面运行。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与IT消费者权益相关的话题,起因于前段时间全球范围内黑客攻击微软Windows系统中的“漏洞”事件。与先前类似事件不同,用户不仅仅把愤怒指向了这一事件的罪魁祸首——发起恶性攻击的黑客,而且开始追究把产品卖给他们的微软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