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杨荫浏先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韩文版权成功地输出,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万象》杂志第六卷第一期(2004年1月)上有两篇怀念周劭的文章,即鲲西先生的《怀周劭》和金性尧先生的《悼黎庵》(2003年8月81日周劭逝世,时年87岁)。两篇悼文短小精悍,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了周劭先生简单而曲折的人生经历,读后让人感想颇多。但我之所以写作本文,却更多地与金性尧先生文章中选登的两张照片有关。  相似文献   

3.
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与京剧之间,有过一段曲折的渊源。他对京剧经历了从不喜欢到逐渐热爱的转变过程。这在他所写的《谈梅兰芳》、《访梅兰芳》、《再访梅兰芳》、《梅兰芳不朽》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而在认同的背后,则是京剧的魅力、艺术的融通、艺术观念的契合,以及梅兰芳先生人格的感动。这一过程典型地凸现出中国现代文人对京剧艺术观念的转变,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曾于2014年第2期刊登了宫洁菁撰写的《〈孟姜女〉缘何失去宋庆龄垂青》一文,之后我们有幸收到了翻译家姚以恩先生对此文的反馈。由于此文中提到的在上海排演《孟姜女》的促成者之一——姜椿芳先生正是他的恩师,因此他也从姜先生处得知了当时的详细经过。姚以恩先生热情地为我们讲述了音乐剧《孟姜女》诞生的前后以及姜椿芳与阿甫夏洛穆夫之间的往来,从亲历者的角度,为那一段尘封多年的历史补充了新的资料。——编者  相似文献   

5.
保管单位     
由姜飞龙先生的《盘点档案话语》想到了《科技档案管理学》中的“保管单位”这一概念,也觉得非常地怪异,  相似文献   

6.
承润抱冲斋     
十月金秋,为《范曾散文三十三篇》修订事,拜访抱冲斋。 范先生依然一袭中国装,满脸祥和,热情地招呼我坐下。问候之后,猛抬头,见壁上几幅大作仿佛墨迹未干。题材是先生最钟情的《钟馗神威》、《老子出关》、《桑麻絮语》和《相鼠有皮》。我窃喜三生有幸,能在这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饱眼福。  相似文献   

7.
张修智 《青年记者》2012,(10):32-33
我刚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会上吴敬琏先生提到国内某知名报纸的一个标题:《老板们笑到了最后》.他对这个标题颇不以为然. 这是一篇报道《劳动法》修改的稿子的标题.吴敬琏先生认为,该标题所表达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它没能准确、客观地把握修改后的《劳动法》的意义.他认为,修改后的《劳动法》,是资方与劳动者的双赢.而该标题表达的意思显然偏颇.  相似文献   

8.
“笑嬉嬉”,是说态度好,这是鲁迅先生用来形容孙伏园的。当时,孙是《晨报》副刊的编辑,常约鲁迅写稿子。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中说:“伏园虽然还没有现在这样胖,但已经笑嬉嬉,善于催稿了。每星期来一回,一有机会,就是:‘先生,《阿Q正传》,……明天要付排了。’”《阿Q正传》这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便在孙伏园的“笑嬉嬉”地催促下面,一章又一章地发展着。  相似文献   

9.
前辈的苦涩     
陈四益先生是著名的杂文家,这本《臆说前辈》是他近些年对老师的回忆文字的结集。与一般的回忆文章不同,他更多地加入了对“过去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的环境”的思索。四益先生当过《瞭望》杂志的副总编,知道尺度在哪里,所以他的文字虽然犀利,却“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0.
在读朱健国先生在《出版广角》1998年第5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随想》之前,笔者还读过了朱健国针对姚春树教授和袁勇麟博士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而发的四篇文章:《治死历史》、《两点意见》、《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何在?》、《本世纪中国杂文之我见》。朱健国在上述的五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杂文观,激烈地否定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第一堂专业课就是童庆炳先生的文论课,讲的是《文心雕龙》。当时童先生已过古稀之龄,带着20多名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们,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文艺学专业,开一门古代文论课本无可厚非,但当第一堂课结束时,童先生跟大家说《文心雕龙》这本书他已讲了十五年之后,  相似文献   

12.
作家苏北是"汪迷"。迷恋到什么程度呢?从读汪曾祺的《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反反复复地读不过瘾,他还抄汪曾祺先生的书,一本接着一  相似文献   

13.
贾甲 《今传媒》2005,(10):61
国庆长假,我认真拜读了蔡维藩先生的新作《鸡蛋里面挑骨头——给三大报寻个错》,发现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给“三大报”,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的编校质量寻点差错,而是苦口婆心地提出善意质询。通读全书,你看不到作者的冷嘲热讽,看不到拖泥带水的叙述,看不到  相似文献   

14.
刘斧,北宋时期重要文言小说家,编著有《青琐高议》、《青琐摭遗》、《翰府名谈》等文言小说集,都程度不同地在流传过程中散佚,学人对其佚文已有所收辑。其中程毅中先生辑有36则,载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青琐高议》之后;李剑国先生《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辑126则;赵维国先生《〈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载《文献》2001年第2期)辑有7则。此检索诸书,复寻得佚文二十馀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宏钧先生主编的《中国博博馆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面世了。比起1983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它是大大地前进一步了,例子可以举出很多来。比如“藏品”、“陈列”、“观众”这样的篇章题目,就明显地比“保管工作”、  相似文献   

16.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在200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十周年研讨会上,作为栏目的创办者夏骏先生受邀即席发言时感慨地说,“人生经不起浓缩”。拍摄《河殇》、创办《新闻调查》以及运营银汉传播,使夏骏备受中国电视界关注。《新闻调查》奠定的电视深度报道的标杆地位以及入主银  相似文献   

17.
静安先生诞生已经一百二十多年,而逝世也早已超过半个世纪。今天,如此之多的优秀学者聚首畅谈先生的学术,又汇辑这样一本文集,也许这本身就表明,真正的学人,谁也无法无视这一份历史遗产。 关于静安先生的价值,他在清华大学时的挚友陈寅恪先生在近七十年前为《王静安先生遗书》作序时就作出了极精辟的概括,即先生本人在《古史新证》中归纳的“二重证据法”。时至今日,无论科学研究的材料还是科学研究的手段都极大地丰富和进步了,陈先生的总结还有没有意义?李学勤先生的《读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一文从古史研究角度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8.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孟晋斋抄录的《埤苍》、《广仓》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蔡元培先生《日记》与高平叔先生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皆无提及。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2,(7):68
新春伊始,秦皇岛市档案馆迎来了新春后的第一批捐赠者——全国《高氏总谱》执谱人高有德先生和秦皇岛《高氏系谱》执谱人高山先生。高有德先生将《高氏总谱(上、下册)》捐赠给档案馆。经高山先生同意,市档案馆将秦皇岛《高氏系谱》复件征集进馆。《高氏总谱》系统地记录了国内、外高姓氏历史变迁和人物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读书》前总编沈昌文先生应华东师大陈子善先生之邀,与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座谈80年代的《读书》和文化思潮。事后他感慨地说,人们对往事的忘却真是太快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听到沈公的话,作家毛尖叹道,是啊.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就像古典文学一样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