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学生同辈群体与班级组织小学生同辈群体是指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促使小学生同辈群体形成的原因有许多,最基本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成员彼此之间在地位上的平等,二是成员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趣、爱好。尽管可能有很多外在因素有助于形成小学生同辈群体,但是这些外在因  相似文献   

2.
吴捷 《成才之路》2014,(5):67-67
正班级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小团体,他们的活动无时不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班级的道德面貌、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班级小团体一般由3~6人构成,它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空间因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级中心人物的吸引力等。此外,班级小团体的存在还接受参照团体,学生同辈的次级文化以及团体成员社会化的背景等的影响,也正是这三个方面才使学生的团体被社会所接纳。次级文化就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活动。即处于相同年龄阶  相似文献   

3.
目前,群体交往视角下的班级管理存在以下困境:班级发展中学生主体性功能与班级管理公共性功能失衡,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惰性状态影响班级同一性,小群体学生文化影响班级建设.以群体交往理论为视角的班级管理是为了确立班级成员相互作用的教育和管理共同体,推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从主体性管理走向公共性管理的共生共育,发挥班级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双重价值,完成班级成员群体归属的统整,通过对小群体学生文化性质的判断、协商和改变来保障班级精神文化氛围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4.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交往和活动的场所,是体现其文化的舞台。在一所学校里,除学校整体地开展着教育活动外,班级也开展着各种活动,班级成员也在创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老师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具有社会化和选择功能的机构,班级内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每一个新组建的班级中,看似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学生,经过班级社会的运作会形成不同的交往群体,既有班级权力结构下的正式群体,也有在同伴交往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总体来说,班级内学生地位分化主要有两个纬度的差异:第一,权力地位存在垂直分层。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社会地位差异的最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6.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小学生同辈群体是指小学生在日常交往和互动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友伴群体,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学校是学生同辈群体交往的最重要的场所,可以说这是孩子真正相对独立的社会化交往的开始。群体的成员年龄大致相仿,群体是自发形成的,对好友相似的品质期待是构成同辈群体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初中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也是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其中,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班主任与初中生的交往态度与方式,影响着初中学校班级管理的生本管理改革。新课改重新定义了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与关系,指出了构建平等、友好、和谐、民主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建议。由此,初中班主任便要以新型师生关系确定具体的班级管理对策。本文将从以民主管理赢得"民心",让学生拥护班级管理制度;以平等管理感化"民心",让学生信任班主任;以心换心拉近"民心",优化班级管理质量三个角度分析基于新型师生关系下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班级仍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则是师生开展的主导性社会活动方式。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要求每一个教师思考课堂的社会情景问题,诸如“学生社会背景及同辈群体与教学”、“班级社会气势与教学形态”、“学校的社区环境与教学”等问题。我觉得我们面对的新课程实现了三个“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洪伟 《班主任》2004,(8):24-27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学习,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学习(包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等的学习)必须借助于群体生活环境来完成,班级正是为学生提供的一种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而要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对班级教育活动的表现形式-互动,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并根据班级学生交往与互动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班级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织设置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追踪数据,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从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风气方面探讨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班级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初中学校,班主任学历和职称越高,所在班级学生的越轨行为越少;教师监管严格并以积极的方式管教会显著抑制初中生越轨行为发生,消极管教反而会加重其越轨行为;教师互动教学有助于减少初中生越轨行为,而单向教授对初中生越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班级风气越差,初中生越轨行为越多。在以往研究个体、家庭、同辈群体影响因素基础上,班级效应的发现是助力学校教育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班级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织设置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并不明确。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年追踪数据,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从班级组织结构和班级风气方面探讨初中生越轨行为的班级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初中学校,班主任学历和职称越高,所在班级学生的越轨行为越少;教师监管严格并以积极的方式管教会显著抑制初中生越轨行为发生,消极管教反而会加重其越轨行为;教师互动教学有助于减少初中生越轨行为,而单向教授对初中生越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班级风气越差,初中生越轨行为越多。在以往研究个体、家庭、同辈群体影响因素基础上,班级效应的发现是助力学校教育有所作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认为,班级心理气氛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学生小群体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较稳固的人际关系及与之相应的心理环境。班级心理气氛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班级心理气氛的和谐或紧张,良好或恶劣,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班级生活是学生的群体生活,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学习、交往,承担责任、实现价值。显然,班级是育人的重要时空。岗位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承担相关责任、为群体服务的相关工作的概括。在众多班级中,岗位建设存在共性问题:班主任经常聚焦班级常规问题而设置岗位,很少关注岗位的动态调整与创生、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群体广泛存在于初中班级,其影响具有二重性:首先它对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其次在班级建设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查,初中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掌握基本管理策略,但对初中班级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不够客观和充分;教师以开展学习活动为主,班级活动形式单一、频率低;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沟通障碍,阻碍有效管理;家校已有沟通连结,但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基于此,文章提出有效改善现状的对策:非正式群体重视自我建设,积极投身班级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师生共同努力,打破沟通障碍;因材施教,发挥核心人员作用;家校合作育人,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就高中的班级管理工作而言,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管理任务,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促进班级管理后续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基于班级管理的视角,对"班级管理沟通中,做一个与学生同辈的高中班主任"的重要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做一个与学生同辈的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角度来分析了班级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班级人际关系是宏观社会关系的一个截面,学生在班级共同学习生活中通过交往和各种活动最终会形成广泛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包括:水平关系(学生个体之间)、垂直关系(师生之间)、点面关系(学生个体和班级、小组之间)和块面关系(非正式群体和班级之间)等。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人际关系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 系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简析 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 的那样单纯,而是极为微妙和复杂的。学生之间除正 式交往外,多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交往关系。学生之 间非正式交往不是等距离进行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 选择的,这种相互选择的结果,便使班级形成了各种 不同性质的非正式小群体。因此,谈班级人际关系不 可忽视非正式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班…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一个学校里最小的细胞,班主任是对班级事务全面负责的人。本文从"紧抓传统理念,做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做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要求,做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这三个方面论述做好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班级管理是促进班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极大阻碍了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与进步。文章立足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旨在通过研究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