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现实中存在着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否定现实,企图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鼓吹“西化”,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漠视社会主义本质,走两极分化的歪路。这些现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危害甚大。因此,应该坚持相关理念和原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其在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要课题的引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完善,并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反对“老路”又要反对“邪路”的干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正确理解并运用灌输理论,提高灌输主体的专业性,增强与灌输客体的互动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灌输理论在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路决定命运,历史和现实已经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坚持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即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经过党和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中增强青年的国家认同。中国的社会性质要求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发展程度决定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的自身特殊性决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道路又造就了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建基于对苏联模式问题的准确把握.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和对待苏联模式,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苏联模式的困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苏联模式虽然不复存在,但仍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但既有研究成果广泛存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混用误用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相通性,在历史起点、领导力量、根本性质及叙事逻辑上的差异性;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领导力量和方法论上的相通性,在出场语境、本质内涵及现实目标上的差异性。唯有澄清概念前提、划定概念界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世界重新打量中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提出了一条以公有制为起点,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提出了一条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斯大林提出了一条完全公有制和去市场化的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东欧国家放弃封闭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后却走向了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胡锦涛关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的论断,是对1917年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是“中国特色”最深刻的内在规定性,它生成并限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发于“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中华文明特性之自然展开,是以中华文明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而不照搬、综合创新而成的中华新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百余年中国道路的探索,本质地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地聚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始就与近代以来的中国道路选择、社会发展方向问题密切相联,对其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语境。“中国特色”表达正向、积极的内容,其使用范畴必须严肃、审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来自于对苏联模式的突破,表现在发展道路、具体内容和民族形式三个方面,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主要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价值等基本原则的坚持上。中国特色与普遍原理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中国特色对普遍原理的某些内容有所突破,但仍然坚持了普遍原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都是不可取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历史成果是一脉相承的,其根本点都是紧密结合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道路。中国特色道路始终贯穿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独特思维,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建设时期。中国特色道路的成功就在于反对“唯上”、“唯书”的机械主义,反对盲目照搬别国模式,而坚定地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摸着石头过河”思想蕴涵着中共推进走中国特色道路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性、创新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瞩目。“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不胫而走。这些都不过是西方的用词。作者宁愿以“中国道路”来标示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使中国融入世界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道路,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并且以渐进、增量、积累的方式使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实现软着陆的道路。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史无前例。“中国道路”需要继续开拓,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铲除腐败;推动和强化国家的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企图建立发达社会主义,结果是欲速而不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两种社会主义,必定要走两条不同的道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导致贫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改革与发展,使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中 ,要解除邓小平理论是不是系统的科学的理论的思想困惑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 ,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解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困惑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 ,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是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始终的思想方法。“以苏为鉴”关键在于摒弃苏联模式的弊端,重点在于有选择地学习苏联等国的先进经验,主线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更加深刻,也消除一些疑惑。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提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拥有了更扎实的群众基础;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整体推进的高度来认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道德三个层面的架构,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理论成果之间清晰的逻辑关系,突显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知“普世民主”必须区分清楚普世的民主理念和普世的民主道路两个核心概念。存在普世的民主理念是需要借鉴西方民主的原因所在;没有普世的民主道路是决不能搞西方民主的道理所在;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总体来说,中国道路是党中央和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和发展模式。二者是密切相联和精神一致的不同用语,其现实内涵和话语的可用性,都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前,需要在落实"四个全面"中不断完善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认同理论,首先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大学生呈现出三种认同状态,一是高度认同;二是举棋不定;三是认同缺失。针对现状从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影响认同程度的原因。最后,从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四个层次提出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程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