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王泰广 《集邮博览》2011,(10):29-29
我有一枚沈曾华先生的女儿从美国寄来的“沈曾华逝世五周年纪念封”,封上贴着沈老家人在美国专为沈老制作的个性化邮票,邮票上是沈老颌首微笑的影像,使人立即回想起沈老生前的音容笑貌。沈老的个性化邮票引起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在为邮友寻找封片时, 翻出一枚特殊的实寄猴年贺年片, 介绍如下: 此片的实寄日期为2004年3月 26日,当日的邮政日戳盖在"邮 1108"标签上,再贴在片的左下角。该 戳的铭记也值得注意:"安徽无为,泥  相似文献   

3.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4.
在集邮界,收集信销票的人不少。可是一枚枚信销票的背后,有更多的揭票实寄信封被遗弃,很少有人珍视它们,收集的人也不多。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收集实寄残封,因为那都是鸡肋—掉票、破损,观之无味,弃之可惜,件件看着都让人心疼。但有一件除外。  相似文献   

5.
说实话,我对过春节既害怕又喜欢,害怕的是喝酒打牌,喜欢的是可以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贺年片、封。为过好鸡年,我早已购买上千枚明信片,贴上征订启事,约定2005年2月9日互寄鸡片封,并向全国各地同行发出幽默短信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鸡片封”。在集邮圈子里,互寄贺年片、封,是最有纪念价值的拜年祝福礼物。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底,我收到一封来自荷兰的信。由于我在postcrossing(简称pc)网站注册过,平时会向其他国家的陌生人寄明信片,同时也会收到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明信片,往来信件一直比较多,所以当时没在意这枚信封和信封上的特殊邮票,便匆匆放在一边了。直到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在整理这些pc网站交流的封片时,忽然发现这枚信封上的邮票竟然是荷兰发行的以“pc”为主题的邮票(图1)。在pc网站上交流到一枚pc邮票,足以令我惊喜。  相似文献   

7.
冯赐杭 《集邮博览》2013,(11):46-46
在浙江诸暨一一西施故里、竹子之乡,有位邮友石裕堂,是一位手绘封爱好者。多年前,我在“鼓吹”手绘封那段时间,他曾赠寄过一枚《妈祖》手绘封给我,我将其珍藏至今。  相似文献   

8.
肖迅 《集邮博览》2011,(5):47-47
我的一位同事想寄物品回家.就和我商量,快递和挂号哪个好。我说如果不急就寄挂号信,我有带邮资的信封,你到邮局柜台办理挂号就行了,他听后非常高兴。后来告诉我,信已经从邮局寄出了,并把挂号收据给我看。我一看就乐了,怎么是白纸条挂号收据呀?我今年寄出了几百封挂号信,也没见过这种挂号条呀!我说你打电话给家里,把信封给我保留好.也算是一件特殊的邮品。  相似文献   

9.
笔曾在《上海集邮》2000年第1期以《1974年的普J6之4分、20分实寄封》介绍一个盖销1974年8月15日北京邮戳的实寄封,天津的徐久宏也在《邮海拾贝》2001年第2期展示一件与此封票、戳与封都相同的实寄品,只是收件人不同。最近,笔还收集到一个实寄封,由哈尔滨寄德国,贴编82与誉16 50分票各一枚,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HARBIN1974.10.142号日戳。  相似文献   

10.
张孝堂 《上海集邮》2005,(12):17-17
邮友购得一个信封,让我帮助鉴定一下。此封贴纪3-2 300元无齿票和普3 300元票各1枚,销东北地区梳形月牙“工业街51.11.1”日戳,由“三桥铁路学校”寄“本市鸡场制管厂”,经观察,纪3-2票为再版,我断定此封为伪造封。请邮友们也来看看这个假封共有哪些破绽?  相似文献   

11.
黎泽重 《集邮博览》2008,(12):29-29
最近,我在邮市收到一枚实寄封。这枚封并不是从邮局实寄的,但是它很有收藏的价值,这是历史的见证。这个封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专人送给建设厅厅长余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2、3两期《集邮博览》连载了拙文《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的使用》。遗憾的是因版面所限将我文中介绍的18件实寄邮件之简况精简了一多半,致使读者了解片面、易生误会。有必要作些补充。首先要补充的是,除2005年2期《集邮博览》已刊登的7件实寄邮件外,原文尚有以下11件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实寄邮件:③区外信函1950年4月1日由大连寄出平信,横式信封,封背贴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35元一枚,销“大连市邮政局(5)”中俄文戳。左上角(即封背的右上角)残缺,落地戳不完整。  相似文献   

13.
次日封     
正相对于我们熟悉的首日封,次日封就是我们比较陌生的东西了。所谓次日封,就是某套邮票首发日第二天贴该票寄发的信封。它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三种。其一,新邮不能在首日到货或售出,集邮者只能在首发次日购到新邮。如西安邮友寄我的《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次日封(图1),寄封者明确在封背记录(图2),邮票在当地为次日到货出售。其二,接收邮局  相似文献   

14.
灵芝与围棋     
付俊良 《集邮博览》2013,(11):45-45
2013年7月13日,即《琴棋书画》邮票发行的当天,一位远在浙江绍兴的朋友要给我寄枚票封,问我选哪枚票。想到朋友还要冒着酷暑寄票封,自己就不要挑三拣四了,所以我让她“随意”。结果,她就给我“随意”地贴了一枚“棋”邮票。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我看到的最令人动容的实寄封和信札。夜深了,我合上眼睛却无法入睡。书桌上静静地放着一件老实寄封,它的里面有一封深情绝笔的家信,被时光默默地保存下来。实寄封不会说话,但它会讲故事,就像拥有灵魂一样。虽然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片段,但我还是想为它写一篇文章,记录它的故事,纪念故事里的主人公,追忆和主人公一样千千万万逝去的人们。"何必花时间写一篇文章?在普通人眼里它只是平凡无味的实寄封。"邮友不解地问。"因为它打动了我。"我安静地  相似文献   

16.
宁波发现早期民信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挥 《上海集邮》2003,(11):18-20
宁波曹氏从上海全泰洽信局邮递北淮安古封,前笔在年代界定上有误,近据张介人提供实物资料证明,此封应是清咸丰四年(1854)之物,是一件非常难得能够实证早期民信局历史的珍贵物。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知存世最早的民信局实寄封是姜治方捐献的清咸丰九年(1859)宜兴寄北京封,现存中国邮政傅物馆,曹氏封较其提前了五年。  相似文献   

17.
左群 《上海集邮》2007,(7):43-43
笔者收集到一个1979年匕海新华书店邮购书店寄往贵州大学历史系的邮购目录裸寄封,封正面印刷有“新华书店整付整寄国内邮资已付上海邮局(戍)”的标志(见图),应属邮局授权大宗邮件用户自印的标志(此类标志,在当时的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使用甚广——编者注)。此封无收寄日戳,封背有投递戳。  相似文献   

18.
近日偶得拍卖会目录一册,其中赫然发现一拍品(见附图),原说明如下: 1907年5月12日,安徽徽州邮政总局寄徽州府三阳邮政公事封,封面盖有“此件到局封面已破,本局另加乙套寄至尊处可也,徽州邮政(总) 局注”紫色戳,清代“收到已破,邮局代封”之实寄封,见者均以代封票粘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0月11日,在第18号台风“圆规”即将登陆海南岛之前,收发室阿姨把一封信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我接过来一看,顿时喜出望外,原来是一枚“海上丝绸之路”三沙邮驿原地实寄公函封。2021年9月,“海上丝绸之路”三沙邮驿首次制作公函封1套1枚,封上贴着个31《一帆风顺》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附票为“海上丝绸之路”三沙邮驿的logo,封的右下角印有三沙邮驿logo、地址及邮政编码,封的背面印有公函封的印制单位、印制时间和印制数量。  相似文献   

20.
旧上海的外籍邮商以出版过目录的薛多尔、司蒂芬、罗门、休门等较为知名。我收集到一个1941年5月从上海寄瑞典的印刷品封,是爱德乐邮票公司的专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