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奇门针灸时经盘及其取穴方法专利号:ZL200510046602.0传统针灸、取穴只是根据医生的知识和经验,采取传统的理论,不同年龄、同一病症都采取相同的穴位进行治疗,而未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时间,疾病会因自然环境等各种外因的变化,随着经络发生的变化等状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而市面上这方面的医疗工具相对缺乏。本发明考虑时间、年龄等多种因素,结合万年历法,时间常数,天干地支相应的人体阴阳经络,阴阳穴位简缩成布局为奇门时经盘,替代机体阴阳十四经络,阴阳361个穴位,中医时间医学生命万年历设局模式工具。以上述天文历法自然基数,天文历法医学基数,医学生理机能基数,相对应定位穴,一穴一数,一穴多症,症断一穴,知道自己年龄、月龄、日龄、时龄、就可准确诊断,取穴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2.
一、经络的客观存在与假说 经络现象是客观而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正常生命现象.人体经穴,经络的生物物理特性也已被很多科学手段所证实,如经络系统存在的低电阻、高电位、导声光等特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如何进行临床选择穴位和科学组合穴位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方法通过查找近28年以来的有关针灸治疗慢性形式的偏瘫276篇和利用针灸方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的52篇临床资料,对选择使用的腧穴类别、归经和应用数量展开研究。结果针灸治疗慢性形式的偏瘫总共应用195个穴位,应用数量是2957次,其中有关十四经穴的有174篇,一共应用数量是2849次,占96%;经外奇穴108,占总数量的4%.出现频次超过10%的经穴有29个,其中阳经穴24个,阴经穴8个。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资料总共利用了106个穴位,总频次为530次,其中十四经穴97个,一共应用次数为511次,占96%;经外奇穴19次,占4%.出现超过10%的经穴31个,阳经穴21个,阴经穴10个。结论治疗缓慢形式偏瘫和神经性偏瘫,全部将十四经穴的阳经穴位为关键穴位。  相似文献   

4.
经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也是针灸临床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经络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的方式来阐述人体的机能调节和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属于原始创新性极强的研究课题,因而多年来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切关注。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络研究取得了稳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知名学者,安徽中医学院周逸平研究员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移动内容服务即内容型MDS,归纳了常见内容型MDS系统的功能,以及用户的心理诉求,廓清TMDS系统与传统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MDS采纳研究不仅以TAM等经典模型为支撑,也吸收着多学科理论的滋养。梳理了IT采纳经典模型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在内容型MDS采纳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内容型MDS采纳研究存在的局限,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最常见的治病方式是用长短不一的银针,扎在患者身体上被称为"穴位"的地方.根据针灸理论,人体内存在经络,看不见的"气"游走于经络之中.如果人体患了疾病,就会引起"气"在经络中的运行不畅,通过扎针的方式,可以让气再度运转起来,从而让人体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对于经络系统是否实质存在的不同观点;韩国在经络系统方面的工作;我国近年来研究经络系统实质性存在的一些成果,最后对经络系统研究应进行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05,(10):F0002-F0002,F0003
2005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我国名生理学专家、经络学专家祝总骧教授率领的中国代表团一行六人出席了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经络针灸和整体医学研讨会”,在会议上做了《经络的科学证实和人类百岁健康——“312”经络锻炼法》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国际经络学界同行的瞩目和推祟。  相似文献   

9.
古代医书有耳背图,指出:“上心、下肾、中脾、内肺、外肝”在耳背分布的区域,这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列入中国针灸学会提出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但于1987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韩国汉城召开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被否定了,引起耳穴工作者的关注。根据笔者多年耳穴诊治的实践,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壮医学是我国民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壮医针灸是壮医常用的外治法,遵循巧坞经络理论,通过针刺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结,畅通气血,扶助正气,祛除病邪。在过往,缺少壮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研究,使壮医针灸在这方面的临床与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现将近年来壮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疗法尤以针灸的疗效在国内外得到一致肯定。查阅文献总结各种膝关节炎的针灸疗法,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上选穴多采用传统局部穴位和腹针特效穴,疗法上以综合疗法为主,尤以电针和温针灸法最为推崇。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弗里曼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国家创新系统以来,作为创新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创新研究的系统视角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回顾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发现:创新系统方法更加多元化,但"国家"边界依然重要;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研究区域得到拓展;国家创新系统国际化是当前重要的研究主题。研究认为:未来国家创新系统研究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加强对国际化尤其是与全球价值链的关联研究和创新系统整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及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五种自然疗法。它们都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的原理治疗疾病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十分显著。把其中2~3种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并发出强大的综合效应。对许多病症,尤其是对某些疑难病症,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相似文献   

15.
漫谈经络     
一个古老的医学理论走进针灸医疗所,人们常被几幅人体的挂图吸引住。人体上画着不少线条和星罗棋布的小点。那是人体经络和穴位图。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就是经络;小点就是穴位。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导源很古。据研究,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当人发生某些疾病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就会出现一些疼痛点或压痛点,针刺这些点,病症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相似文献   

16.
8.2"312"在国际整体医学学术会上独占鳌头2005年10月2日,由大马炎黄312经络锻炼中心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经络针灸和整体医学研讨会"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洲城市海湾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匈牙利、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香港的经络学者约300人,本着"学习、交流、发展"的宗旨,共同研讨和交流有关中华经络学及临床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航  陈劲  郑小勇 《科研管理》2014,35(11):77-83
国际化已成为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一种重要战略。然而,现有研究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与创新的关系机制缺乏关注。本文整合组织学习理论和制度理论视角,探索了国际多样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所有权结构的调节效应,并以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多样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跨国公司入股正向调节国际多样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国有控股对国际多样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具有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狭义的科学哲学的角度讲,生物学哲学在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物理学的基础上而存在着自己的特点.本文总结了生物学哲学在达尔文主义、科学定律、说明、概念及系统科学在生物学哲学中的元理论作用等方面的特异性,认为生物学哲学在传统的科学哲学的框架下的特异性是对传统的科学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常小荣,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教研室主任,湖南省教学名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湖南省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湖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主任,针灸学国家局级及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湖南省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养生协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学科与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委员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函审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虚拟现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医学领域更是用之甚广,以针灸虚拟仿真为例,本教学实践辅助系统利用HTC VIVE头盔,通过Unity3D完成交互系统的设计制作,实现虚拟针灸识穴,辨穴等功能,使其更好的面向针灸推拿爱好者及在校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