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创空间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创新创业者的聚集地,而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众创空间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通过从众创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角度出发,根据全国各地众创空间的具体认定标准以及福建省众创空间建设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相应的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达到对众创空间精准评价的目的,并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法以福建A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为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新型服务平台,对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转化、带动青年就业都有积极的意义。柳州市作为广西最早兴起创客运动的城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目前在运营模式、管理、投融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者及项目自身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推动柳州市众创空间良性发展,需要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一批优秀的众创空间,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新工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为创客空间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及物质条件,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平台,创客空间顺应了创新2.0范式,具有DIY导向、工具可及、开放共享、属性多样的特点,为创客提供创新创意分享与生产的空间,支持创客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物。创客空间经历了"车库空间"到"众创空间"的发展,通过环境、精神和功能层面的支撑,充分发挥其选择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以及创新性等创新2.0特质。众创空间是一种面向创新创业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不同创建主体及发展定位决定了众创空间在创新创意转化、创业创造孵化、创新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多样化类型。通过开放创新创业空间、开展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活动,众创空间可以开始跨界式、分享式的创客教育,提供低成本、一站式的众创服务,搭建连接式、互动式的创新平台,为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众创空间是发展创新创业的核心驱动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存在"众创空间数量较少""众创精神信念不足""空间资源要素不全""空间产业联动不强"等问题。通过理论剖释,发现GIS与高校众创空间在空间属性、价值取向、涉及对象及工作空间等方面有很高的契合性。为此,可以基于GIS理论,从目标引导、资源代谢、三方支撑和核心空间四个层面构建高校众创空间理论模型,更好地促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众创空间是我国创新创业活动的产物。伴随我国创新创业活动的不断推进,众创空间也需要加强建设。通过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基础资料,运用扎根理论,逐步进行编码,生成了包括创业主体、管理服务、政府政策、外部环境和多元协同在内的五维度三层次众创空间创新发展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提升众创空间入驻率、提高众创空间管理服务、完善政府公共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对于实现我国众创空间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以来,全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浪潮.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的新型服务平台,对促进创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课题组在对温州地区众创空间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温州市众创空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体系构建、发展方式、完善生态系统及开放引进等四个方面对温州众创空间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务院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浪潮的主要载体,"众创空间"俨然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热词,通过借鉴国内众创空间的发展运行模式,结合温州众创空间建设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温州建设众创空间、发展创客经济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结合优势专业领域,与社会资源协同创新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客和创新创业者提供新型集约化配套平台支持。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工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从商业模式、服务平台、孵化机制等方面对南京工业大学众创空间——南工劝业公社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实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众创空间的发展顺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开展众创空间的建设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需要。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生态体,需要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协同共生,只有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高校众创空间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以河北地质大学创业生态公园为例,详细介绍了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的生态体。  相似文献   

10.
地方     
<正>山西省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9月1日,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落实省委"六大发展"的战略部署,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由山西省科技厅负责牵头起草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将对山西省加快发展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激发社会大众的创造活力,助推科技  相似文献   

11.
以众创空间来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已经成为众多高校的选择。不同于市场化运营的众创空间对利润的追求,高校众创空间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使其在创业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占有独特的“生态位”,同时也需要高校众创空间建立一套逻辑自洽的微观运行机制来确保其持续高效运营。生态系统观下众创空间的研究,尚未形成有效分析众创空间微观运行逻辑的工具。借鉴商业模式理论,利用主流商业模式设计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微观运行逻辑进行模块化分析,以期为高校众创空间的商业模式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搭建新平台,努力在全国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开放的教育资源、完善的资源平台等建设众创空间的优势。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国家推行"大众创业、万家创新"的政策倾斜,营造"众创文化"、打造众创平台、完善众创空间运行机制、实践众创活动等举措开展众创空间建设,将其打造为技术积累示范区、创新人才培养区、创新项目试验区、创新资源集聚区,进而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的重要时代主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众创"时代背景下,切实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在"众创"时代的引领作用,强化协同和集群效应,建设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为引领的"众创"空间,对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水平,推动"众创"时代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众创空间已成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重要推手和前沿阵地,催生出大批优秀成果,为发展新动能、促进社会就业、提高发展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的发展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分析高校众创空间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制度构建、协同育人、资源整合、扩大空间等措施构建特色化地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发展路径,形成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众创空间具有突出的平台赋能与体系支撑能力,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助力来源。文章从课程体系、师资、社会资源、创新持续性方面分析了众创空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赋能途径,基于博弈分析指出高等院校与众创空间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结果,最终在分析了双方合作走向和利益分成比例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众创空间解决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难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众创空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金融支持是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必备力量。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对30个省市众创空间的金融支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我国众创空间的金融支持效率具有较大影响,金融支持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之后基本呈现效率递增趋势,但金融支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且具有较显著的地区不平衡性;金融支持的纯技术效率在调整之后有所提升,但其综合技术效率因规模效率的大幅减小而迅速减弱。在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的同时,应该注重金融支持政策与地区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金融资本的利用率,促进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继今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后,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平台,将我国众创发展的工作部署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众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帮助创业者快捷链接各类资源的创新交流平台,有利于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激发大众智慧,促使创意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当前,我国已形成大  相似文献   

19.
高校众创空间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而应运而生,并呈蓬勃发展的态势。高校众创空间有公益性、全程化、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也存在共治合力尚未形成、师资队伍有待加强、优势特色有待提升、评价体系有待建立等问题。根据高校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从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创客文化等方面总结建设实践,提出未来高校要从科教融合、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教融合等路径,全面提升众创空间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推进高校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可为粤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家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众创空间数量不断增长,合作内容与形式不断深化。根据合作现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推动众创空间合作发展,应树立共同体意识,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合作;凸显发展特色,求同存异,实现互补合作;拓宽发展范围,开放创新,力争全面合作;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融合,推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