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丽杰 《成才之路》2010,(19):94-94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现浅谈以下几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惯在人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为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家庭、幼儿园两方面入手,家长和教师以身作则,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应善于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各个层面入手,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培养策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拥有一个好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中非常关键的教育类型,幼儿的教育核心是性格培养、习惯培养与生活认知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后勤保教人员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照顾幼儿的学习生活,逐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生活中健康成长,以良好的个体状态迎接日常的学习。笔者紧扣幼儿后勤保教人员的特点,以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为目标,利用爱心渗透与移情能力来引导幼儿,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的教育有助于一个人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都有良好的裨益,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必须按照幼儿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有目的地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将德育融入幼儿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从以上的目的出发,讨论将德育融入幼儿生活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莉 《今日教育》2007,(8):10-11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来说品德教育更多的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绝非一暴十寒所能奏效的,我们要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引导幼儿知晓道理,指导他们付诸行动,反复练习,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相似文献   

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体现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即可分为在园和在家两个时间段。所以,教师与家长都自然成为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如果家庭与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达成共识,家园同步,将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幼儿教师必须长期开展的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抓实、抓细,于细微处见成效。  相似文献   

11.
王宇红 《考试周刊》2014,(35):192-192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德育的介入点。幼儿来自不同家庭,从小就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家长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及家庭经济条件都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亦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针对幼儿进餐的很多不良习惯,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主要通过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进行。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营养、合理的膳食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进餐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健康成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广大幼儿教师积极地转变理念、创新方法。本篇文章主要谈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在一个规范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学前教育应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4.
运用“循环线路”教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林风鸣张红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行为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制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或...  相似文献   

15.
从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并提出在关键期进行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特点,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生活卫生习惯、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根据幼儿认知的发展,让幼儿学习良好习惯,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教师的天职,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变化,并注重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与尝试:一是用教师的爱心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二是用教师的言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三是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日常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幼儿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和环境,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进入到幼儿园之前,他们行为习惯基本上都是在家庭环境当中所进行的。因此幼儿教师要想更好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忽视家庭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同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家园协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家园协作进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在于父母是否学习并运用科学育儿的方法。事实告诉我们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抓与不抓、抓早与抓晚,效果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家长必须及早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最近,我们对泉州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幼儿习惯养成情况及原因”的调查。调查结果说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