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学科知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校本研修中培养教师的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校本研修关注的重点。因此,学校要借助语文校本研修为教师的合作与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使教师在共同的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PCK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深度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学校教学研究文化传承的有效方法,武汉市解放中学的校本研修活动以其"提升教师的教育生活质量,使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独特理念、服务为本的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维对话式"建模及保障等方面,为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成为了武汉市校本研修示范校。  相似文献   

3.
<正>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4.
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赢得尊重,成长自己,是教师内心的渴望。我们立足校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实践"四课"并行,建构校本课例研修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袁晓东 《现代教学》2012,(Z1):53-54
针对区域内学校校本研修规范性缺失的问题,我区以校本研修"使用手册"作为区域性学校校本研修的基本规范,并据此对校本研修进行适时监控与评价。我区要求各校结合校本研修的实际,认真填写我区教育局和我区教师进修学院颁发的三本校本研修手册:《管理手册》《教师手册》《评价手册》,并要求各校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校本研修的三本手册,开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校本研修工作。这三本"使用手册"规定了校本研修基本规范,用于适时监控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师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终身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何运用学校教研组活动"同僚性"的特点实现有效研修呢?我校是从"清、明、精、细"四字诀入手的。  相似文献   

7.
正校本研修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南路小学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出开展校本研修的"四四三三"工作模式。"四四三三"研修模式,即校本研修的"四项机制",聚焦课堂的"四课制度"以及课题牵动的"三级三轮教学研讨"。这种富有实效的研修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  相似文献   

8.
区域教科研部门推进落实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研修,目标是促使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按照"学习理解—认同内化—建构生成—外化实践"流程,围绕校本研修主体及工作重点,构建"区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研修工作模型"。依据"区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校本研修活动模板",校本研修团队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观察、教学反思等专业方面落地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提高"种子"教师研修质量,必须贯彻"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研修理念;必须注重研修参与教师学科业务能力、校本研修能力的提升及"种子"意识的养育;课程设置应聚焦问题,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培育他们引领学校教师从事校本研修的基本素养;研修组织形式应贴近教学实际,给予"种子"教师实习引领的机会;研修应以学科业务能力及校本研修能力为基本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0.
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拓展的需要,2004年至2008年,我校办学规模由一个校区拓展为三个校区,教师人数由88人激增到220人。大量新进教师的加入使得教师个体间在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话语系统以及实践感悟等方面的差异越发显著,也正是这种多样性的差异使得学校传统的校本研修无法顾及每一位教师的有效发展。为此,我校在传承以往优秀校本研修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变革校本研修方式。2006年,我校英语学科率先尝试以"前移后续"的研修方式开展研讨活动,取得很好反响。由此,我们不断深化、拓展和完善"前移后续"校本研修方式,由最初英语学科的点状突破拓展到多学科并进,由单校区研究拓展到三校区推进。  相似文献   

11.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和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教师教育方式.它与课程改革相伴而生,"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基于教学"、"提高教学";"基于教师"、"发展教师".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强教育教学的能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校本研修工作是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其深入、有效开展必须要做到"五手联动".  相似文献   

12.
在校本研修理论的深入探讨和研修方式的多样实践下,校本研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然静心观察众多的校本研修活动,不免发现这样的事实与无奈:为什么老师们在承认了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摧残的事实下仍愿意在如何应试上浪费生命,却不肯在如何提升自我修炼上下功夫?校本研修的成效何在?怎样的研修策划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在大量阅读和参与了相关校本研修的培训活动之后,一个起初让绝大多数教师都陌生的概念——元认知,逐渐走入视野。一场借助元认知理论,立足课堂,促使教师利用元认知教学,促使学生利用元认知学习的校本研修活动在学校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及学校校本研修专业化需求,致力于构建以教师为主体、问题为核心、"写讲演"为基本形式的"黑板"写讲演校本研修模式。通过"黑板"写讲演校本研修的实施,构建了主讲者、合作者和参与者三位一体的研修组织结构;探索了多元开放的研修载体,提炼了智慧高效的研修策略。  相似文献   

14.
“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是一种在学校研修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以情境学习为基础的参与式教师研修方式。它包括5个阶段:教师提出问题;备课组预诊问题;教研组会诊问题;备课组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教师教学实践,形成典型教学案例。学校实践表明,“问题会诊式”校本研修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例荟”校本研修平台是一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并由“选题选课—磨课互助—上课展示—互动评课—课例报告—课例演讲”六个步骤构成的闭环研修机制。该机制采用混融式研修方式展开活动,关注教师教学主张的凝练与物化,为教师高质量的专业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及作为个体的教师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活动,选准了校本教研的"支点",有效地推动了校本研修教研模式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越来越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体现了一所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我们总结探索了"问题牵动,科研引领,校本课程开发推动"的校本研修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团队.面对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何培养和提升,是我校一直以来着力研究的方向.学校成立五年来,我们坚持开展案例式校本研修,在行动学习中有力推动了教师成长,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校本研修的目的是解决学校、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问题来源于教学实际,教师的研究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心目中,教研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逐渐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校本研修存在的"萝卜炒萝卜",忽视主体、实效不高等现状,宁波市江东区教育部门立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力图通过专家蹲点引领,探索"1234"式小学语文"活力"型校本研修新范式,突破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瓶颈状态及校本研修效率不高等难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研究》2017,(5):38-44
校本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国际上看,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已从"培训问题"转变为"学习问题",这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中心从外部提供和评价专业发展项目转变为理解与支持教师真实的专业学习。与此同时,教育领导的研究焦点在历经特质—行为—情境—价值的转移后,开始聚焦领导的目标——学习,由此出现了学习领导范式。学习领导范式为如何理解与支持校本教师学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的视角,为学校校本研修建设与品质提升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