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播学的视城,透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压与渗透、"无把关人"网络舆论的冲击、大众文化对主流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等问题,改进国家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体系,塑造国家形象以提升国际影响力,推进国家意识形态融入日常生活,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是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如何保持和重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和凝聚力,是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要抓住利益这条主线,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开启了全球化并主导着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决定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占据全球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并成为维护全球治理秩序的重要工具。全球化发展初期,东方学的殖民主义话语体系是欧洲殖民者维护其全球殖民统治秩序的意识形态机制;二战结束后至冷战前后的后殖民时期,以“自由、民主、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取代东方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资本增殖、谋求世界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入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人类走向全球性共同生活阶段。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契合了全球性共同生活对意识形态的新诉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反映全人类共同利益诉求的意识形态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良好的全球治理秩序、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4.
张悦 《考试周刊》2013,(6):24-25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变迁中,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给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国家建设之中,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软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和软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国家治理方式。作为治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等同于思想控制,也不等同于思想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整合作用,加强主流文化和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夯实国家软治理体系的根基,构筑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核;另一方面,要适应多元治理、社会自治的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涵摄力,丰富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内容,拓展国家软治理体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和整个话语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方式,看似是一种文化软实力,实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内核,这种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对个体与整个社会的相处方式意义重大。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取向和准则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同时概述了其中的内在逻辑体系,进而研究了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随后,从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等方面探究了内在消化模式。最后,从人们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气神、努力提高自身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总结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浩 《华章》2011,(32)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由封闭落后向现代开放社会过渡,社会转型在带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利益的重组和阶级的分化,同时也带来了人们思想上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正处于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处在现代化转型阶段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状况异常复杂。今天的中国,在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日渐式微的同时,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却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可以说,什么样的"主义"都可以从当下社会找到,并且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有或多或少的社会影响力。作为兴国之魂的意识形态体系,也由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巨大变化必须重建其权威性和主导性。为此,执政党须秉持"政治认同"、"协调一致"和"中道理性"的理念,采用一套更为普遍化的话语体系,积极塑造一种全国人民都能认同的国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的权力核心与道义基础,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文化的发展进路。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趋势下,世界领域的意识形态博弈更加隐蔽而激烈。基于此,应从多重维度加强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把握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条件,针对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发展,健全新媒体信息安全防范及保障机制,并着力完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体系,以有效应对复杂信息洪流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危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式创新,网络空间这一社会存在已成为各类意识形态交汇与斗争的主战场,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信息源。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也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现实挑战。以理论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是必要之举。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监管,转变教育思维,提升治理效能等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安全体系,对于高校继续肩负立德树人、传播文明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传入中国并成为20世纪中国伦理文化的主潮是中国伦理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三大伦理思想成果,并成功地实现了从政治化革命性的伦理思想向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从经济型建设性的伦理思想向社会型发展性的伦理思想的两大历史性转换。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使中国人民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也使中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此。社会主义伦理体系、人民成为伦理主体和核心的观念、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开放视野、与时俱进推动新道德不断进步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大趋势,引领着中国道德观念变革的潮流,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伦理文化的支撑和道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西方的意识形态伴随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完善和调试。作为意识形态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在逻辑上是有缺陷的。西方逐渐确立民主、自由、平等作为一种理念和意识形态,但是在现实的社会中却从未真正实现过。近年来。西方把他们的意识形态作为普世价值,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把西方的制度作为完美的制度向发展中国家移植。实践证明,所谓的西方意识形态并非所谓的普世价值,西方的制度也不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繁荣和安定。  相似文献   

13.
非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的,是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意识形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非主流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正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存在以及影响,要用主流意识形态正确引导和引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马克思把“意识形态”概念第一次引入哲学领域以来,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否定性概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即由否定性概念转变为中性的概念。因此,考察意识形态的中性化意义是理解意识形态的内涵不可逾越的步骤。  相似文献   

15.
在阐发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上,普列汉诺夫制定了"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中性概念,阐明了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艺术。在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构成了由马克思通往列宁的逻辑中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于:1.关于意识形态的存在问题: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且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的上层建筑”而存在;而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尽管没有历史(指的是意识形态一般,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但却永恒存在,而且意识形态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2.关于意识形态的意义或功能问题: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扮演的是“阶级社会的维护意识”,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则承担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角色;阿尔都塞则认为,意识形态以其“物质性”特征发挥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作用,而在全部人类社会历史中,意识形态则承担着主体建构者的角色,即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将“个体召唤为主体”。  相似文献   

17.
论意识形态的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认为 ,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它既是物质关系的观念表现 ,又直接构成思想关系和精神生活本身。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种实践性特征 ,使其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作为“阶级社会维护意识”的意识形态以及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载体”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提到“意识形态”,我们往往把它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实际上,“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不断发展的概念。从肯定的、否定的、中性的三个研究视角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意识形态概念予以定位,这将有利于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多种思想和思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纷纷越过原有的领地边界,传播到异域文化体系之中,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相互冲突。这种文化图景一方面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诸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针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双重视角出发,对意识形态教育主体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意识形态教育心理过程模型,用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期帮助走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以前,意识形态是国际国内政治领域非常敏感的话题,甚至左右着普通人的生活。但冷战结束以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似乎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以前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还是现在的去意识形态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如何理解意识形态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怎样处理意识形态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是现阶段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使它成为一个社会的灵魂,没有意识形态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存在的。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来整合社会固然很重要,但让意识形态的结构与价值体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