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选取热度、绿度、干度、湿度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惠州市遥感数据、气象资料等实现评价指标的空间量化和表达,以ENVI-IDL和GIS为技术支撑,对惠州市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惠州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9年,惠州市的MRSEI值(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值)由0.365上升到0.375,说明期间惠州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惠州市的生态环境总体较为稳定且趋于向好;惠州市的MRSEI值与人口密度的变化较为同步,而与人均GDP和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不同步。  相似文献   

2.
采用卫星遥感(RS)和地面监测、统计相结合的各项数据,选取湿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体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及灾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河北省及各市2001-2007年进行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7年间河北省整体气象生态质量一般,但时空差异较大,各指标地区表现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评价是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以实现循环经济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系统为评价对象,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对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监测;阐述了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功能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从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特征四大系统构成判定准则,从中选取32个要素作为量化指标,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湖北省部分为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14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水源区农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计算了水源区7县市的农用土地生态安全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00~2009年研究区域农用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逐渐好转的趋势,但是各县市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6):82-86
城市生态适宜度是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效率效益、城市社会发展四个层面建立了大连城市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混合模糊DEMATEL-ANP方法评价了大连城市生态适宜度。比较了大连市近十年来城市生态适宜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城市适宜度2005年与2014年分别为0.761一般与0.803良好,通过对结果分析提出了城市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指标经济落后山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值,熵权赋权克服了多指标评价中主观确定权重的不确定性。利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黔南州的生态安全关联度,得出黔南州在改革开放30来不同年份生态安全指数,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黔南州生态安全健康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为经济落后山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提出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方法。采用无人机遥感动态成像方法进行大规模地形变化的遥感影像采集,对采集的地形变化动态监测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滤波处理,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对动态信息融合检测,实现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大规模地形变化动态监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地形变化的动态监测准确性较好,具有很好的地形变化动态检测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三个方面26个子指标,综合利用了层次分析、构建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模型,得出经济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影响程度.获取十个省26个子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对不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定量比较十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指标值.同时预测经济指标增长率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岗位学徒,双责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式。本文利用CIPP评价模型从目的、计划、实施、影响四个层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构建智造时代下现代学徒制服装岗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指标的评价方法,以期为校企合作、育人用人提供动态监测与质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卫星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遥感技术是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卫星遥感数据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叙述了人工目视解译、波段组合法、图像分类技术和模式分类等信息识别方法在探测红树林的生态学指标包括面积、分布范围、类内区分和类外区分以及动态变化等的应用和精度对比情况。此外,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红树林生态监测中的综合应用的优势以及红树林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成因与结果表现两方面,选取8个单项指标,构建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遥感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GIS技术,研究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特征,并对其生态脆弱性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程度有小幅下降,流域生态脆弱性均值由0.4468下降至0.4181。(2)将流域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基本类型,2000~2010年间湘江流域极强脆弱、强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比重分别下降了2.04%和13.47%,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类型区栅格数量分别增加了1.13%、3.01%和4.45%。(3)湘江流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显著,具有集簇分布的特征。生态脆弱区的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空间格局伴有破碎化的发展趋势。生态脆弱性显著性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娄底、永州市辖区;低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罗霄山、南岭地区。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6,(2):19-22
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找出能够评价我国生态文明状况的代表性指标,结合所确定的指标对我国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接着找出具体的地区,判断这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最后,根据所选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选取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较为落后的安徽、辽宁和山西三个省份,使用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的方法分别对这三个省份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是一种降维的方法.从自然、社会、经济角度,选取了27个指标,构建了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2000—2010年生态环境发展变化进行定量评价.为合肥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受自然活动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总结其评价研究的进展,提出切实有效的评价模式为海岸带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参考.结合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海岸带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领域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不同评价概念框架和评价方法的差异,讨论了在评价指标选取、权重方案构建、评价方法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总体认为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评价过程中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相关指标的考量;加强评价指标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构建基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指标权重方案;重视时空动态数据和新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现有矿山复垦监测识别方法主要有遥感卫星监测、土壤环境指标判断以及无人机监测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精度较低、时效性差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矿山监控图像识别方法,通过采集高清摄像头传送的视频流数据,对关键帧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对比任意时刻图像的差异来判断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质量状况。该方法在安徽省境内露天矿山进行了实地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高稳定性的生态修复识别能力,可为露天矿山的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耕地承载力、经济人口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3个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法明确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运城市1995、2000、2005、2010、2012、2014、2016年7个时段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经历了下降、回升两个阶段;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处于Ⅳ~Ⅴ级;2005年是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分析了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支持下,以准格尔旗2000年、2010年和201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准格尔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8年,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林地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草地和耕地处于减少趋势;准格尔旗土地利用类型研究期内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林地、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等地类转换较剧烈;准格尔旗2018年较2000年的高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上升,中低生态风险指数有所下降,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局部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自然、经济、社会三个生态城市子系统作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层级的生态城市评价体系,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指标值的计算方法,并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张掖市2005-2012年生态城市建设指标原始数据,对张掖市这8年间的生态城市建设效果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监测与评价是源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文章针对生态监测与评价的研究现状,结合近几年从事生态监测与评价的教学经历,分析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生态监测与评价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学内容调整、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任晓旭  何祯 《文教资料》2021,(4):46-48,68
本文参考现有森林生态资源生态康养功能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生态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的生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将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的生态资源指标体系分为森林自然特征、森林小气候、空气中保健物质、景观美学四个类别,并提出具体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