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晚清北洋女医学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7年,北洋女医学堂开创于天津。它是在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下,由我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创办的一所官立女子医学堂。作为直隶的第一所女子西医学校,其在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学生培养等方面独具特色,通过培养产科、看护科的女医护人员,开创了直隶女子医学教育的先河,对晚清直隶乃至全国的女子教育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是提高我省教育质量和人才水平的关键,也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省的高等师范教育,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我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了解它的现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较好的发展规划。 一、河北省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 河北省是国内发展和兴办现代师范教育较早的省。一九○六年六月,我国创办的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在天津建立,一九一六年校名改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邓颖超、郭隆真同志曾在该校读书并参加“五四”运动。一九二八年学校改  相似文献   

3.
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始创于1904年,在当时为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1909年学校改名为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教育》2013,(33):16-16
严修(1860-1929),字范孙,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他早年入翰林,后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他注重借鉴日本的实业教育先进经验,两次赴日考察实业教育。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同行东渡,将重点放在实地考察,主要了解实业教育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行政管理。他参观了女子职业、高等工业、寻常师范各学校以及实践女学校等。归国后,他在天津、保定等地大力举办实业学堂,1904年改北洋工艺学堂为直隶工艺学堂;1905年又建立初级工艺学堂;还于家中设保姆讲习所,培养幼儿教育师资;并筹办北洋法政、师范等学堂。他在保定创设保定师范学校等。  相似文献   

6.
清末直隶的农业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其中,遵化"农算学堂"是全国诞生最早的农学堂;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各类农业教育机构的兴办,不仅为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直隶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7,(28):104-106
陈宝泉,字筱庄,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1874年生于直隶天津.1896年,他参加康有为创办的强学会,1897年,考取京师同文馆算学预备生,1901年,在天津开文书局从事编校工作.1902年,陈宝泉任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教员,同年,又协助严修创办天津师范讲习所,1903年由严修保送到日本留学,专攻速成师范科,1904年回国后,历任天津地区各小学教务长,并创设单级小学堂,筹备天津教育博物馆,后不久即入直隶学校司.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近代中日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和中心,在女子教育方面也得风气之先,在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先后由国人创办了各种类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1898年创立的中国女学堂,是国人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普通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在向清政府申请刻制学堂公章时正式定名“中国女学堂”。  相似文献   

9.
<正>邢台学院是一所经历百余年风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立于1910年的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历经中等师范学校(直隶第四师范学校、河北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邢台师范专科学校、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个师范教育办学层次的发展,2002年升格为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这里是邢台现代教育的根,也是中国师  相似文献   

10.
清末,朝廷颁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直隶北洋女师学堂开风气之先,以"近代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著称,而其沿革经历了女子公学、高等女学堂、北洋女师等三个不同阶段,最后整合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民国创建及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更名、调整,今为河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底色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源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院等时期;另一源头则是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成为金陵大学,该校于1951年与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知道,海河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再过两年,就是她110周年校庆了。拥有这样悠久历史的学校,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来说也算是凤毛麟角了。您能大致向我们介绍一下海河中学的历史吗?■海河中学是一所传统名校,至今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兴学历程了。早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这里就是清朝海军教练所;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此筹建博文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创办天津北洋学堂(中西学堂)二等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清华中学堂;民国八年(1919年)更名为大营门中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1949年定名为天津…  相似文献   

13.
师范教育是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袁世凯督理直隶期间,推行新政,通过兴办初级师范学堂,关注师范生的学习及周边环境,聘请日本人教习,鼓励学生留学师范,多方募集资金等措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奠定了直隶新式学校教育的基础。但由于中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其在兴办师范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直隶农务学堂则是全国成立最早的高等农业学堂。直隶农务学堂的兴办,不仅为直隶各地培养了许多懂得农业科技知识的人才,而且推动了近代先进农业技术知识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2013,(5):I0002-I0002
河北保定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其前身为建于1906年的"直隶女学堂",清朝末科状元刘春霖为第二任堂主。学校先后更名为"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河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河北保定女子中学""要武战校""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河北省第二外国语高中"。学校现为中国特色百强学校,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特色办学窗口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融功能性、人文性、艺术性为一体,育人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16.
<正>1896年,在直隶保定这片热土上,一批仁人志士怀着教育救国、造福桑梓的赤诚,创办了蒙养学堂(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前身),成为保定新教育的肇端。一个多世纪以来,她培养出著名词作家阎肃、作家苏叔阳、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等。历经两个甲子的风雨沧桑,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以下简称"保师附校")伴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砥砺前行。走进校门,"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的校训赫然入目,这是1907年由堂  相似文献   

17.
<正>邢台学院是一所经历百余年风雨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立于1910年的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历经中等师范学校(直隶第四师范学校、河北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邢台师范专科学校、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个师范教育办学层次的发展,2002年升格为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这里是邢台现代教育的根,也是中国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百年的源流从未中断,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一脉单传、在原校址  相似文献   

18.
福建师范大学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清朝帝师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是福建省建校最早的大学,也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今年,学校将迎来105周年校庆。  相似文献   

19.
师范传习所是清末正规师范学堂创办完善之前的师范人才培育机构.通过对《岭东日报》的报道等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出清末粤东地区先后创办了23所师范传习所.师范传习所与地方新式教育得到较好的融合,不少学堂创设了附设师范传习所.师范传习所在清末地方师资培养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正规的师范学堂,不能单纯将师范传习所视为师范学堂的过渡性机...  相似文献   

20.
天津美术学院位于美丽的海河之滨,金刚桥畔,其最早的名称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于1906年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傅增湘创办。学院几易其名,于1980年2月命名为天津美术学院,成为一所独立的市属高等美术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