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备课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要调整好课堂的教师定位;要确定学生学习目标;要改变课堂结构,凸显师生互动;要做好组织引导,落实合作学习;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优化.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备课四要省建二中沈喜华平时备课平时备课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积累历史知识、历史资料和历史教学语言,为教学做准备的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历史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具有广博的知识面;第三,具有准确、丰富、...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好地去设计教学,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通过情境创设,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多样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墨子说:“备者,国之重也。”上课前的“备”就是备课,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历史教师备课是教师根据自己所要教授的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评一体的课堂表达和讲授方法的系统过程。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教师课前的一切思维与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教材、研究课程标准、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选择教法、设计习题等。备课改革也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历史教师备课现状、备课与教学效益最大化关系等问题有待广大教师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针对当前由于备课存在的问题而使课堂教学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提问频繁但效度不高、学生参与程度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随意处理教材等现象.笔者认为提高备课效率的途径应是: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基于课程知识备课,确保备课的有效性;研制开发有效的备课大纲,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依据备课大纲,完成备课的各个环节,确保备课过程的完整性;改变备课形式,实行二次备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备课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备课中努力做到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设计,确保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全面提高备课效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生要把历史学好,关键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对历史学习兴趣是否浓厚。作者从教师备课、仪容形象、言语风格、多媒体教学和地方史的运用等方面结合数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可以说备课质量的高低关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所得。备课的形式多样,但形式应当为目的服务;而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活动,因此,在备课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研究、重视与学生学习的状况结合,力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理念、落实课程目标,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免走入误区。一、走出只备教材、不备课标的误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和考试的依据;而教材只是完成课程标准的一个工具,是课程实施的一种载体。国家考试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教学组织策略的实施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认真备课,由知识性备课转向策略性备课;教学过程中,实施提问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从而强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胡国卿 《课外阅读》2011,(11):142-142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进行有效备课是整个教学的起点,也是搞好有效教学的前提。而传统备课始终坚持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教师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情感等了解甚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不考虑学生实际特征和需要。所以,传统备课是一种静态的过程。如何促使一般性的传统备课向有效备课转化呢?我通过进行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初步探索,得到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外乎备课和上课。而备课又是上课的基础。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把备课当作自己教学的第一创造。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透露他备课一般对教材要读几十遍。直到寻找到自己的备课支点。著名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谆谆教导年轻教师:学习老教师第一要紧是学习他们备课。  相似文献   

13.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应抛开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去探索,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教学方式。本文结合在课程改革中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开展集体备课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备课方式强调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备好教学对象——教材,备好学习主体——学生情况;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科组、集备组的集体备课。传统备课方式也强调备学生,但是从教师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价值水平,这种备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班班通系统内有丰富的教学备课资源库,教师资源、名师资源、校本资源等优质资源为学校教师提供了鲜活丰富的教学备课素材,有效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协助学校创建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一、精心备课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备课的概念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 ,从广义上说 ,教师的阅读、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因为大多数教师情不自禁地以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来教育影响学生如何学习和思索 ,而传统上的备课则是编写教案 ,这是不科学的 ,不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因而我们的备课应该注重广义上的备课。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备知识外 ,更要备学习的“可能” ,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还应尽可能的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 ,即准备好…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课,是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普遍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区性的历史研究课27人次,参加听课的教师总数约为500人次.一般说来,组织历史研究课,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课的任务;定人与选课;主讲教师备课;试讲和正式讲;召开评议会;推广和巩固研究课的成果等等.在这些步骤中,有的和一般教学组织工作没有多大的区别,如主讲教师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等,这些只要按照本规定的教学过程去处理即可.有些则是一般课堂教学所没有的,是举行研究课独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条件下的备课,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备课的观念,教师要更新备课观念;教师要备学生;教师要备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玉茹 《考试周刊》2014,(33):140-141
<正>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历史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为什么"外,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唯物史观、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历史责任感等。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共识,我在充分备课、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一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一、智者见智,集思广益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新课程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而集体备课则是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更加重要。如何发挥教师的个性呢?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