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利 《新闻传播》2008,(1):41-42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都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相似文献   

2.
业余通讯员都有些什么任务,有的并不十分明确。业余通讯员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提供稿件,二是反映情况,三是进行评报。一、提供稿件向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这是业余通讯员的首要任务。根据各新闻单位调查,目前各报社、电台的来稿和用槁,业余新闻人员写的稿件占大头。《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9日公布~组数字,说读者来信版全年用稿454篇,业余来稿353篇,占77%。《解放军报》曾做过一次刊搞统计,记者用稿占11%,业余通讯员用稿占89%。陕西省峻山县共有业余通讯员520名,每年向新闻单位写稿1000o多篇,被采用的有7000多篇。沈阳军区某…  相似文献   

3.
编辑关     
倪玉 《军事记者》2001,(11):32-33
编辑是通讯员稿件变成铅字的第一把关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有过了编辑这一关,稿件才有可能发表,而过不了编辑这一关,稿件肯定是废纸一张。作为通讯员,我们要主动与编辑交朋友,争取得到编辑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通讯员的快速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把党的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讯员上稿难几乎成为媒体的通病。许多媒体在激烈竞争中为做大做强,过多地重视记力量,有意无意地使通讯员的地位被削弱,作用被淡化;有的媒体在加大内部改革,实施稿分考核制后,出现了重记稿件轻通讯员稿件的倾向,使通讯员来稿逐渐变得可有可无,报纸与通讯员的感情也渐渐疏远了。  相似文献   

5.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应树立稿件质量意识杨红下基层采访或参加通讯员培训会时,常听到一些通讯员说,不知为什么很长时间写不出好新闻;而回到办公室每日处理大量来稿时,又发现不少通讯员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给报社寄几篇稿件来,但刊用率极低。据我个人看,无论是写不出好新闻,或写...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公正无私的我是多年的通讯员,从1956年起就在县、地区、省级报刊上发表过文章。但是近七年来没有向报刊、电台写过稿件了。原因是总认为:现在报纸编辑用的是人情稿件、关系稿件,没人情没关系,稿件是用不出来的等等。今年4月,我们城北片区党委书记杨华林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报纸的头条成了众多通讯员追求的目标。有些通讯员一说稿子,开口闭口便是“上头条”。有些通讯员甚至到报社蹲下来等头条、争头条。头条,当然都是分量较重的稿件,但哪个稿子上头条,那要根据当前的宣传重点,看稿件本身抓的问题准不准,稿件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实、写作上有无特色,有时,还要看当天有无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活动和其他党和国家的大事,等等。一句话,具体哪篇稿件上头条,那是报社的事。而作为通讯员,为了让编辑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稿件,向报社说明稿件以外的情况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该说的都说清楚之后,还一…  相似文献   

9.
曾经是新闻媒体的主力军——通讯员,如今渐渐被媒体所淡忘。在传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曾经是各大报社、电视台的特约通讯员、骨干通讯员、专职新闻干事(通称“通讯员”)无不发出感叹:现在报社电视台记者的稿件用用不完,根本不会用通讯员的稿件,通讯员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通讯员时代真的结束了吗?面对广大通讯员的疑惑和不解,曾经干过多年企业报编辑记者、对外新闻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的我,对此问题倒有几分深刻的感受和理解。通讯员要认清媒体新时代通讯员是什么?如果你问起年轻的记者编辑,恐怕十有八九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通讯员如何培养一直是一个困扰各级党报的难题。从报社来看,培养通讯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的稿件处理草率;从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来看,有的领导忙于抓经济建设,对通讯员的管理和帮助不如过去重视,宣传部门则忙于管理专业的新闻队伍,对非专业的通讯员无暇顾及;从通讯员本身来看,一是由于未受过专门训练,写出的稿件命中率低,二是写稿报酬低,这“两低”降低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党报通讯员队伍素质的提高。虽然以上因素都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党报通讯员,但是笔者认…  相似文献   

11.
办好地方党报,必须依靠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新闻队伍,另一支是通讯员队伍,二者缺一不可。作为通讯员,分布于社会各界、各阶层,能从多方面反馈信息,提供稿件,是报社的“千里眼”、“顺风耳”。据统计,自1988年本报创刊以来,平均每年近40%的见报稿件来自通讯员。前年,本报头版近1/3的要闻出自通讯员之手,四版1/2的综合新闻是通讯员提供的。通讯员是支撑报纸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高晓林 《新闻三昧》2005,(12):50-51
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见报率”,进而如何把一般的新闻稿写成重点稿件或登上报纸的头条呢?这是有志新闻事业的通讯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发表了工人日报社科教周刊部主任高晓林的章《“小题大做”:通讯员必备的“技巧”》,希望大家认真读一读。通讯员写出上乘的新闻稿件,需要多方面的修养,而听一听编辑一线的指挥员、掌握着稿件“生杀大权”的部主任的忠告,是会大有裨益的。[编按]  相似文献   

13.
军报扩版后,广大通讯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提高采写艺术,多写好新闻。俗话说“水涨船高”。报纸版面多了,稿件质量要求高了,通讯员只有提高采写水平才能适应,这是不言而喻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通讯员为扩版后的军报提供了许多高质量的稿件,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但也有相当多的通讯员,采写水平还不能适应军报扩版的需要,稿件质量不高,尤其是思想性和可读性俱佳的精品更是少见。不少通讯员的稿子还停留在写一般好人好事的水平上,不会选典型,不能抓问题,不善选角度,内容干巴,语言粗糙,甚至错别字、病句屡见不鲜。有…  相似文献   

14.
不妨学学农村报《新闻界》编辑部:我是一名山区的业余通讯员,已和《四川农村日报》打交道5年时间了。从学写新闻开始,该报编辑不仅为我改稿件,多次指点帮助我修改稿件,而且还每期不漏地为我们赠送《农村通讯员》,每当稿件发表,又向通讯员赠送样报,及时寄来稿酬。...  相似文献   

15.
善过编辑关     
编辑是通讯员稿件变成铅字的第一把关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有过了编辑这一关,稿件才有可能发表,而过不了编辑这一关,稿件肯定是废纸一张。作为通讯员,我们要主动与编辑交朋友,争取得到编辑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通讯员的快速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把党的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 一、顺利过关的前提──争取指导 能够得到编辑的指导,是能促进通讯员顺利过关快速成长的前提,因此每个通讯员都要格外地看重编辑指导的重要性,那么,需要得到编辑哪些方面的指导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争取业务指导。业务指导是全…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纸、电台除采用本单位记者的稿件外,大量地需要采用通讯员的稿件。现在有的地方的通讯员发往新闻单位的稿件仍然加盖公章,以证明所报道内容的“真实可信”。但是,就本台目前收到的稿件看,稿件上加盖的公章并没有起到证明新闻真实的作用。这是因为大部分通讯员写完稿件后只盖自己单位的公章,这个公章只能说明通讯员的工作单位,而不能证明稿件的真实性。现在,本台的骨干通讯员主要分布在市、县委宣传部,广播站。以县委直传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黑龙江日报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结识了一大批各地通讯员,也编发了他们很多的稿件。在编辑审稿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提高通讯员投稿中标率,除稿件内容要绝对真实可靠外,还要在快、短、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4,(11):64-64
《新闻记者》杂志近来发了好几篇关于编辑记者剽窃通讯员稿件、或在通讯员稿件上随意挂名的批评文章,作为新闻界中人,读后心里确实感到不是滋味。但我又不得不说,这些文章发得好,发得太及时了!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包括记)常把稿子投到报社后不能见报的情况称作“泥牛入海”。这需要通讯员重新审视所写稿件,认真分析不能见报的原因,对症下药,再作修改,使稿件见报,从而把“泥牛”变成“金牛”。办法有三:  相似文献   

20.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