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儿童”作为安徒生童话的中心叙事元素在《打火匣》、《伤心事》及《皇帝的新装》中得到不同层面的体现.安徒生深谙儿童心理,推崇纯真,视儿童为最宝贵的思想资源,是伟大的儿童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读写新闻     
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将为儿童文学办十件实事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2005年11月在江苏举行年会期间,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樊发稼同志说,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在2006年将为儿童文学办十件实事。1、为广大青少年编好《2006年度中国儿童文学》与《2006年度中国童话》两个选本。2、为推进儿童文学理论评论工作的发展,编好《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年鉴》。3、为加强儿童文学队伍的建设,与鲁迅文学院合作,举办儿童文学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4、继续关注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促进、提升其质量。5、继续关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推广。6、为开…  相似文献   

4.
“无意思之意思”的儿童文学价值观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者首次将衡量儿童文学价值的标尺从先前的强国智民、救国图存以及教育儿童等功利价值转向了以儿童为本位、只要儿童快乐的非功利价值。周作人认为安徒生的作品《小伊达的花》比其经典作品《丑小鸭》更好,这并不是因为《小伊达的花》“讲花的跳舞会,灌输茫神的思想,实在只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无意思”并非无意义,儿童通过阅读大人看似“无意思”的作品,能够使儿童充满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让他们“愉快的活动,这便是最大的实益”。在周作人看来,“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算是儿童文学的最上乘。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价值的准则制定一直在"儿童文学批评理论"的范畴之下。这个范畴更强调的是批评原理的形成规则与标准的制定。本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批评伴随着中国儿童文学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新世纪儿童文学新论》这套丛书由此诞生。方卫平编著的《1978-2018儿童文学发展史论》作为其中的一本,对近四十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追踪、描述、分析与思考,由此得到的理论轨迹拓展了儿童文学准则制定的外延。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中国儿童文学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创新奋进的一年.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成长小说”研究取得突破、理论批评积极介入当今创作现状、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和创见,这些重要现象共同构成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与亮点.  相似文献   

7.
<正>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1912—1923年间,这十年也正是我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倡导“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文学”的过程,这也是与我国儿童文学最初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不仅是他文化思想中最重要一翼,还是我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最初一批成果.因而,研究周作入的儿童文学思想,其史学上的意义与理论上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一、周作人与中国儿童的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2004年是中国儿童文学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创新奋进的一年。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成长小说”研究取得突破、理论批评积极介入当今创作现状、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和创见,这些重要现象共同构成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与亮点。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 ".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由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和平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安徒生童话的当代价值——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首都儿童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乐黛云、于友先、高洪波、李宁、束沛德、樊发稼、金波、张美妮、曹文轩、王泉根、宗介华、张之路、陈鹏、冉红、李红叶等,中国童话大师严文井、叶君健的家属以及首都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是中国文坛与学术界“2005安徒生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地区纪念活动圆满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近现代中国文论建设的艰辛历程,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很多,其中最根本问题是我们的理论精神力的源泉到底在哪里?我们理论的根到底应扎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问世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是对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回顾、梳理和总结,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在当下功利性阅读左右着中学生的视野、模糊不清的阅读理念成为时尚、大众媒体侵袭了中学生阅读空间的时代,该部书系使我们能用中华民族自己的儿童文学原始经典来培育广大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占领中学生阅读的主流空间。  相似文献   

13.
批评的艺术化,通常是指批评主体批评思维的艺术化和批评呈现形式(批评文本)的艺术化。《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体现了方卫平教授在儿童文学的史、论、评等研究领域所显现的艺术化的批评特质:在文学史书写部分,他以对历史的独特悟性和对历史尺度的准确把握来对史料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在理论探索部分,他对儿童文学理论进行了一次有意味的艺术化挖掘;在文本评说部分,他以自身的理论功底对文本进行了艺术化的感悟和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从寄生到弥漫--中国文论批评文体原生形态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滥觞期的中国文论没有自己的批评文体,其批评话语只能寄生于文化典籍的各种文本之中。随着批评活动的频繁和批评意识的成熟,文学批评逐渐走出寄生状态,并向外弥漫,借助已有的文体,独立、完整地言说文学理论与批评。早期中国文论批评文体由寄生而弥漫的原生形态,先天性地铸成中国文论开放、多元及其诗性言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杨柄新时期的马列论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论抱着“坚持-运用-发展”科学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经典作进行了系统的编辑、注解和诠释;对无产阶级艺和美学战略作出了初步构建。杨柄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艺学和中国当代先进化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是我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教授有关儿童文学研究的代表性论著。作者坚执"问题意识、原创品格、中国话语"的学术理念,就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的关键问题、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事实、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等重要论题,作了精深研究与探讨,有力地促使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体系与学术品质进入一个新的学术台阶。  相似文献   

17.
革中对所谓“苏修艺”的批判,是革学的一个重要构素。它既与其时对中国学的全面清算有直接联系,又有其特定内涵、标准和方式。它紧密配合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既违背学创作与学批评的规律,也违背理性的基本逻辑。正因为如此,它才理所当然成为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课一直是中文专业教学的难点。其原因与中国原发性文艺学学科尚未完全建立、文学概论的互文性、整合性与抽象性以及文学概论课的教学体系发展的相对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建构开放的课堂入手,试图为解决这一教学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承担着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和知识启蒙双重任务,其中文学启蒙当属首要。但由于现行各类教材中的幼儿文学作品偏于重认知、强教育、养习惯和显趣味等方面,对幼儿的文学启蒙作用不尽如人意,因此,幼儿园课程教材的文学选择应注重对情感、美感、趣味、快乐以及精彩等诸多要素的把握,以最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来实现对幼儿的文学启蒙,并以此带动幼儿的多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