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子论是哲学家和科学家在迫寻构成物质的终极单位时提出的一种学说,它有一个以思辨的原子论到实验的原子论的发展历程。对这一发展历程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对物质分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这一古老而又常新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原子论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思辨的创造。他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原子组合而成,而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是一切变化之中恒定不变的东西。原子在其运动中不断离合,构成事物的变化生灭交替的过程。我们对他的学说无需详述,重要的是探讨这一学说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原子里有太阳系 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按希腊语,"原子"一词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古罗马曾有一首诗描述原子:  相似文献   

3.
麦堆不论由多少麦粒组成,都是麦子;铝不论由多少铝原子组成,它都是金属铝;一种元素不论由多少原子组成,它都是那种元素,不会变成别的元素;化学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化学家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4.
你走进任何一个物理实验室,都常会听到“扑落、扑落、扑落”的声音。这是抽气机在工作。如果不能获得高真空,现代科学的进步是难以想象的。什么是真空呢?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箭多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空隙组成,他把这种空隙叫做“真空”。德莫克利特的这种想法,直到现在还是使人感到兴趣的问题。最先进行真空实验的人之一,是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1608—1674)。他把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  相似文献   

5.
打开初中的数学教科书,我们可以看到质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除了1和它自己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因子,这个整数就叫做质数。因此,质数(又叫做素数)就是2、3、5、7、11…,其中2是唯一的偶质数。高中的数学教科书,也是采用同样的定义。两者都有“排除掉1”的条款,即规定1不是质数。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要有“排1条款”?或者更基本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定义?如果将“自然数的集合”与“大自然”互相对照,那么“质数”(不可分解)就相当于“原子”(本义是不可分割)。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论认为:万物都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永恒不…  相似文献   

6.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5,(10):24-25
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在探讨物质由什么组成,有没有共同的基本单元。19世纪末,人们仍认为这种共同的单元就是原子;直到1896年放射性被发现和1897年电子被发现之后,人类对物质构成的认识才前进了一大步。1932年中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各种原子都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试图对什么是"精神"进行精确定义和解释。他在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说"基础上发展了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4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脑(黏液)、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人的体质正是由这4种液体构成。只有4种液体按照正确的比例混合,身体才会健康。如果  相似文献   

8.
[名人之言] ·伟大的人物在饮食上总是有节制的。——巴尔扎克(1779~1850,法国作家) ·我们不是为了吃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而吃。——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古希腊哲学家) ·任何一次过量摄食,就是得上一场病。——谢涅卡(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罗马哲学家、作家)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12,(8):49-50
世界上的物质纷坛繁杂,其种类多得数不胜数。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已开始探索构筑宇宙大厦的统一砖石。后来,经过漫长的探索,科学家们最后发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百十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而所有元素又都可以再剖析为许多不同的粒子。  相似文献   

10.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9-50
世界上的物质纷坛繁杂,其种类多得数不胜数。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已开始探索构筑宇宙大厦的统一砖石。后来,经过漫长的探索,科学家们最后发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百十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而所有元素又都可以再剖析为许多不同的粒子。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丝绸之路",人们都知道那是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所形成的亚欧商路。不过,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却证实,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远在俄罗斯乌拉尔南部地区的青铜器与中原殷墟青铜器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在乌兹别克斯坦以南的一些公元前1700年至1500年之间的古墓中也发现了中国丝绸的碎片;古希腊哲学家亚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正元素周期表有尽头吗?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元素按照与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的"原子序数"加以区别。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60多种元素按照质量和化学性质排出顺序,这便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他还在元素周期表上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白。随后,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4世纪初,古希腊哲学家的兴趣转向伦理和政治,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热情,也逐渐失去了自然科学的思想光辉。以人本主义和体系哲学为主要特征的雅典学派成为古希腊的主流,学术中心转向雅典。 公元前290年左右,托勒密王朝开始建立亚历山大博物馆与图书馆。 这个图书博物馆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由国家设立的研究院,它包括天文台、实验室、解剖室、植物园、动物园和一个藏书达70万册的图书馆。馆中住着哲学家、数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教鼻祖,生于约公元前571年,他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探讨。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是按照道来运行,这个道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它既生养万物却又令人不易察觉,是万事万物运行的特定方式。赫拉克利特生于约公元前540年,是与老子同时期的古希腊思想家。关于世界的始基、本原,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是按照“逻各斯”运行的。他认为万物处于流动状态之中,但是变化是根据一种不变的规律发生的,并且这种规律包含了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作为一个整体创造出了和谐。对中国古代的老子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上的横向对比,意义在于做到更加客观、历史地理解什么是“道”与“逻各斯”,继而了解两千多年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哲学家,探讨的同一个话题---宇宙的生成与运行的形而上的命题。以及这一命题对人类认识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灵感思维的研究,从灵感概念、艺术灵感思维的研究算起已有2300多年历史;从提出“灵感思维”概念、建立“灵感学”和“灵感思维学”算起只有20多年历史;从提出建立“灵感思维形式学”算起只有8年历史。下面让我们回顾中、西方灵感思维研究既漫长而又简短的历史。一、西方关于灵感的“四论”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由希腊文“神”和“气息”两个词复合而成,原意是指神的灵气。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370年)最早提出灵感概念,他曾描述灵感对诗词创作的意义,指出诗人怀着激情和神圣灵感时所写…  相似文献   

16.
肖静宁 《百科知识》2001,(12):38-39
古老疗法 现代时尚人们利用音乐解除病痛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拉哥斯堪称用音乐改变情绪达到治疗目的的一位音乐疗法大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音乐的治疗功能有深入的探讨,认为E调安定,C调温和最适合调节听者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朱棣文和他的“光学粘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它在空间的运动速度可达每秒500米。如果能将原子运动的速度放慢,直至相对静止的状态,那将给物理学家研究原子及其内部结构带来莫大的方便,如同慢镜头重放体...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直在追溯,物质的最小成分是什么?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原子。上个世纪,终于有人证明了原予的存在,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就像足球那么大。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它在遭受高能粒予的撞击下,也是可以分裂的,这种更小的微粒被称为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9.
张杰 《科协论坛》2008,(1):87-87
1 材料是"造物"的载体 材料,就象建筑物的砖瓦钢筋,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证明中国工匠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材料是构成物质的载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事物的形式发展分为四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即我们所说的材料、设计图纸、设计者以及事物的功能.在材料的重要性这一点上,中西方的观念基本上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人造元素     
关于化学元素的学说,构成了化学的基本内容,我们周围世界中所有的复杂物质就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在长时期内,人们一直认为元素是不可改变的,并且没有共同的联系。直到1869年,门捷列也夫才发现了所有化学元素的普遍规律性,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周期系。这位伟大的俄罗斯学者的科学成就,标志着化学上新纪元的开始。门捷列也夫的发现的重要意义是:他确定了所有元素的化学性质随着它们原子量的增加的有规律的周期的重覆性。门捷列也夫把性质相似的元素一个个地上下对齐,这样就组成了周期表。他证明了,每一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都有着一定的形态,这种形态的特徵不仅仅是由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