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不少人都感到现在语文越来越不好教了。学生私下说:“中国字认得,课文读得通,大概意思知道了,还学什么?”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一、利用插图,巧设问题巧妙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授陈毅的《梅岭三章》时,我们先让学生看插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一)从图中看,这三首诗写作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二)图中的人物陈毅是怎样一个人?这两个问题是理解这三首诗的前提,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课文的重点和难…  相似文献   

2.
今天吃完饭,在校园里找了个长椅打了个盹,醒来居然发现饭盆里放了几毛钱。生物考试一填图题,问一个细胞图是什么生物的,正解是“母果蝇”,我班一人答:“女果蝇”。生物组老师开会研究N久,决定给0分。对门实验室有个师兄带着我们年级三个男生去加工电路板。  相似文献   

3.
大凡做老师的人,少不得用举例的形式来说明问题。近日,听了一节初中以“细胞”为题的准备参加市级竞赛的试讲课,老师的一个举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教师举了一个例子,是说“鸡蛋是一个细胞”,说鸡蛋的外壳是细胞膜,蛋白是细胞质,蛋黄是细胞核。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不懂生物的听课人也感到非常形象生动。但是,课后经过生物老师的评课,一致认为,“鸡蛋是一个细胞”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4.
2006年《历史学习》第10期刊登了《〈导引图〉的用处何在?》一文,一些读者来信对此文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此文对《导引图》的解释不妥。由于教材中没有此图的注解,也为让老师在教学中有所参考,我们特邀了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郑署彬老师就《导引图》的内容进行了详解。以期补充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1.据说有个同学考语文时,要求写"但愿人长久"的后半句,憋了半天出来一句:"一颗永流传"。2.生物考试一道填图题,问一个细胞图是什么生物的,正解是母果蝇。我们班一大仙答"女果蝇"。生物组老师开会研究N久,决定给0分。3.有一位哲学系的老师在期中考试时只考了一题,题目是这样的:"什么是勇气?"就当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的时候,有个同学交卷了。他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一所动物园的大门口,挂着一面大镜子,镜子下面写着:“在镜子里你可以看见的是地球上最有害的生物———人,他们正在破坏那些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河流、森林、野兽、鸟类。在我们这所动物园内生活着目前还存在于地球中的动物种类,虽然许多动物已经面临绝种,想想这个吧,人!请您手下留情。”这一段《中国青年报》上短短的摘录,成了一位有经验教师在讲述生物课《自然保护》时巧妙的导言,短短一席话,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迅速进入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我们在赞叹这位老师之余,不禁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课的导言…  相似文献   

7.
时下,我们的教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微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确需要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具有感染力,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氛围。但是,在一些场合,教师的微笑却显得像戏剧里固定的脸谱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的笑容贯穿整节课,但面部肌肉僵硬、刻板且公式化。这样的微笑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还让人觉得不舒服。有的老师平时总是板着脸上课,只是在公开课上才临时装一下微笑,给人的感觉很虚伪。  相似文献   

8.
不要凭着感觉走叶道贞我最近看到这样两道测试题:试题1右下图是一个处于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请回答:(1)该细胞是①的细胞分裂,其分裂的方式是分裂,所处的时期是。(2)具有这种细胞的生物,体图1细胞分裂图细胞中具有染色体个,DNA分子个。(3)此细胞叫做②...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节涉及了一些高中生物的原理,对初一学生来说,这些原理是抽象的,难理解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才能突破这一难点,上好这节课,本文试就对这节课的处理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1生物现象与直观教具相结合直观教具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特别是能与生物现象相结合的“新颖”的直观教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设计了两套剪贴图(图附在后).在讲述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时,利用了第一套图.…  相似文献   

10.
认真的态度     
那是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习题课上,学生们正在认真地做《基础训练》中的习题,而我在等待讲解。很快,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任务,便有些按捺不住了:老师,我们已经做完了,开始讲解吧?这群毛孩子,平时做题只图快不讲求质量,老师讲解完  相似文献   

11.
读了两个课例,我组老师十分敬佩二位老师的探索精神,他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做法也能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现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就教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一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一篇课文,随它是什么样的美文,值得“对话”的主要内容就那么几点。每一节课,老师想和学生交流的内容心中应是有“数”的,答案也是明确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点”让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走进新课堂     
走进实验区,走进新课堂,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幕幕体现教学民主理念的场景令人惊喜,给人启迪,发人深省。老师,我们想和你比这是一节语文课,学生正在分组比赛朗诵课文的片断,并对各组朗诵情况进行评价,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向老师挑战:“老师,我们组想和你比”。老师带着微笑接受了学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直面缺憾     
刘志强 《师道》2003,(7):36-36
记得看过一个电影是记鲁迅先生的童年的,片名已经忘记了,但里面有个镜头却难以忘记。老先生正在河中洗菜,恰好润哥过来,先生吓得筐子都掉到河里了。看后,我们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当然,鲁迅的老师的表现是师道尊严在作怪。在那时人们的眼里,教师应是圣人,不食人间烟火,先生淘米学生看见了会笑话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不是圣人。无论我们乐意与否,来自学生的议论总是不可避免的。对学生来说,老师是既熟悉又神秘。记得上学时,小同学一块上厕所,一看老师也蹲在里面,把我们乐得不行,原来老师也干这勾当……还好,后来学…  相似文献   

14.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试分数排列名次、张榜公布,但我们这儿的有些学校却视此不顾,仍然排名次,甚至开表彰大会。“排名次”,按照我们这里的一些老师所说,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耻而后勇。但我认为,教育的手段很多,为什么不选择别的手段呢?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教育家,难道都用此招?教学效果的好与差,既有学生的因素,也有老师的因素。不同的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光指望排名次,搞评比,捧出几个尖子生,难道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吗?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们一行人去听一位老师的课,大概是想让课堂轻松一些。讲课的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有意给学生讲了两个有趣的笑话。可是第一个笑话讲完后,连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全班同学却没一个笑。学生是这位老师的“原班人马”。老师觉得不对劲,于是自我解嘲了一下.又绘声绘色地讲了第二个笑话.同样十分精彩。这次不少同学笑了.但听起来却非“原汁原味”.叫人感觉特别别扭。  相似文献   

16.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教学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生物的学习中,学生除了要借助理论知识来学习生物外,也需要借助实验来深入研究生物,同时实验教学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生物教学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养成脑与手并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为了深入研究生物,为了让学生对生物有个全面的认识,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我是一名初中生物老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深知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下便是我总结的一些"实验教学促进知识的生成"的看法,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彭傲霜 《湖南教育》2002,(12):20-20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个叫阿辽沙的学生,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他的生物老师因此常常刺激他。“你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呢?”这个学生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后来,他连最基本的知识也觉得复杂了。一天,生物老师又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种的栗树就要长幼芽了,过几天,我们全班都去观察。如果那时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就毫无希望了。几天后,生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栽着小栗树的地方,可令大家目瞪口呆的是,树上的幼芽全被剥光…  相似文献   

18.
一次听课,老师向学生推出如下一个题目:如图1,已知i的方向,电容器此时上极板带正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i正在减小B.电容器上U正在减小C.电容器上q正在减小D.电容器中电场能正在减小学生回答,说是选C,老师反问为什么?学生说:“电容器的上极...  相似文献   

19.
<正>一、遵循"两个尊重"是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学生的成长也有其自身的"秩序"和"规律",我们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生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否快乐。基于此,以尊重为前提,打造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长春市第一零三中学的热土上、在探索和实践中日臻完善,翩翩而飞。课桌摆放不再是学生面对老师,而是学生桌对桌、面对面;黑板也不再是老师的专属品,变成了学生的舞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以比我们的课堂教学快几倍的速度变化着,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不能很快地满足不断变化的需要。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教给学生——学会思考。一、从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当我们开始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对此,我们教师就要从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天起,教给他们正确的思考方法。例如: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准备课,要求学生看图并且说出图中的意思。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图中的意思,但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于此,而要带领学生按照“从左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