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读,即指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诗歌的意蕴固然要深刻领悟,但作为学习阶段的中学生,要想深入领会诗意须先进行有效的诵读。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正如古语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诗歌的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诵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诵读呢?我认为采用以下层级式的诵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音读音读是诵读诗歌的基本层次。其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诗歌中常有一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字、生词、多音多义的字词,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如选入课本的《诗经》三首和屈原的《…  相似文献   

3.
读——语文教学优美动听的旋律语文要读,尤其要诵读——充分而扎实地诵读,读出情感,读出意蕴,读出神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浸在文本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才能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撞击。我在语文教学上历来重视诵读。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和同学们打开书本,放开喉咙,大声诵读,忘乎所以。读到欢乐处眉飞色舞,读到伤心处泪眼汪汪,甚至像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塾师一样“将头拗过去,拗过去”……我给学生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用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陪衬音乐,用舒缓略带伤感的语调朗诵了全文:“这几天心里…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方法是什么呢?是诵读。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最有效的办法”。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古典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分量不小。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读以养目,鉴以养心”的目标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读”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素质训练,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感悟、内化古典诗词乃至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的方式,获取最佳的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我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文本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感受韵律美、节奏美之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合乐吟唱的。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讲究韵律,还讲究鲜明和琅琅上口的节奏等美学特质。诵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典诗词的声韵显示语言的抑扬,节奏显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意境教学,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反复诵读,在吟诵中感悟萧蕴曾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诗歌都是精美、典范的,必须让学生多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出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多读可使教师避免一些琐碎的讲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以其自成曲调、情通古人、修身养性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吟诵阅读法的特点和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要求,认为吟诵古典诗歌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进一步从诵读“诗韵”、启引“诗思”、体悟“诗心”、践履“诗行”四个方面探究吟诵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薛红 《考试周刊》2011,(61):42-43
诗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作者认为“读”是个基本的方法。如何把“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职高语文的教学实践.把“读”细化为“朗读”“默读”“诵读”三个层面,分别渗透到诗歌教学的过程中,以达到鉴赏诗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地摸索探究,为语文课题教学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但是在“新”字的导引下,有些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必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活动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真正的语文课堂上,有些老师却忽略了让学生读文本,在学生对文本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急于拓展迁移。诵读让学生可以感悟文章的真谛,领悟文章的神韵,陶冶性情。语文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诵读  相似文献   

11.
诵读在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节奏、音韵等方面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诵读的过程,就是从“最粗处”入手,通过对“稍粗处”的品味,进而把握“最精处”的过程。把握“最精处”,是诵读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切入点在“最粗处”.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诵读。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得到一把打开古典诗歌之门的钥匙,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诵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千百年来被语文老师所采纳。尤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人们更是得到空前重视。但在今天小学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对诵读缺乏应有的重视。笔者将从诵读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在小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以引起同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新的教材开篇就是一首诗歌《长江之歌》,我从诗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部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曹秀云 《学周刊C版》2024,(2):134-136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又能厚植学生语文素养,塑造其个人品格。教师应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全力提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效率,以便发挥古典诗词育人功能,助力学生综合发展。文章对此展开了一些探讨,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效率的实际意义,提出“激趣”“诵读”“推敲”“创境”“合作”“溯源”“拓展”等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足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诵读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不能很随意地读读就了事.而要用情感去读。  相似文献   

16.
刘坤 《语文天地》2011,(5):10-11
有人用“吟咏感知,怡情冶性”八个字来概括诗词对个人的影响,这是十分贴切的。诗词感性夹杂理性的行文风格,需要读者在思考中领会其神韵,因此读诗词也叫品诗歌或赏诗词。推及到具体的诗词教学中,切不可诘屈聱牙,字字追究,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反复地诵读中领会和发现,去感受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的古代诗歌,具有言约义丰,声圆调响等特点。因此,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极为重视诵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学生掌握诗歌,培养语感,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飞 《语文天地》2014,(1):33-36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学好诗歌是进入文学的重要一步。而学好诗歌的关键是诵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诵读对于品味诗歌情感的重要性。本文以赵嘏的《长安晚秋》为例,尝试探索古典诗歌的“五读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强化诵读教学鉴赏诗歌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香 《语文天地》2009,(12):33-34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必须强化诵读教学.从而有效鉴赏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0.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6):162-16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