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金湖县黎城小学自94年开始进行小学作文“四环八步式”教学程序实验。’98中央教科所专家组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给予充分肯定。现将“教学程序”介绍如下:一、“四环八步式”教学程序的设计原则1.以《大纲》要求为蓝本根据“大纲”要求,加强小学生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此,要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为习作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培养学生爱作文、想作文、作好文的心理;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审题立意能力、选择材料能力、安排习作思路的能力和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与技能。2…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按照教材编排要求,一般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习作,一学期8篇,一学年16篇。从教学实践来看,仅仅完成这一训练,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把单元的写作教学与平时的练笔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较快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认识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训练,并不是文学艺术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作家和文学创作者。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  相似文献   

4.
正一、正确认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教师评改习作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生作文是习作,是一项练笔活动,是书面表达的最基本训练,而并不是艺术,不是文学创作,只要学生能正确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行。因此,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所以,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习作是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和与别人的交流,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在作文创新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实”求“新”.而作为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整天和土地打交道,接触的是另一番广阔的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处处洋溢着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生作文的重新定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作出了新的界定——小学生作文 ,即习作。所谓“习作”,就是“练习”。也就是说 ,小学生作文不仅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心声的练习阶段。《标准》降低了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它不要求小学生习作有更深的立意、高超的技巧 ,只要求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顺序 ,通通顺顺地写出来。这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过去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太高了。不是吗 ?我们曾有意无意地拔高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 ,变相地要求他们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是能具体明确、文丛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自己想写.这要求充满了对学生心灵发展的关怀.于是,学生在习作中选材不再困难.但习作中仍然出现语言枯燥、叙事过程条理不清、组织能力不强等情况,学生作文中的语言没能将自己的心声有条不紊地表现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的要求.这恰恰给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提出了一个实际的要求.给学生一方快乐作文的天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关于学生习作方面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就为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改进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想培养这些农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难题,一些学生面对作文写作无从下手。结合教学实践,发现一些小学生语文成绩不高,主要是作文写作方面丢分太多。  相似文献   

12.
茹瑛 《考试周刊》2014,(83):63-64
<正>进入三年级,就意味着以后的语文学习要大面积接触作文了,也意味着作文教学成了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二年级的作文只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写话,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求不高,但是到了三年级,就要求学生写一篇完整的作文。2013年9月份刚开学,我布置了一篇小习作,叫《开学感言》,这篇习作比较贴近实际生活,但是从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来看,质量好坏参半。好的学生会完整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并且能用上一些好词好句,一位学生写道:"怀着兴奋的心情,我迎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使他们从小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多年来许多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焦点和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一、破解文题理思路,让学生从望题生畏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对作文初步产生兴趣教师给学生每布置一篇作文,不必让学生急于动手,盲目地去写,而应首先对本次文题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仔细耐心的指导。分析按习作要求应写成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是记叙文、游记还是说明事理的习作,按照什么秩序来写,如何组织材料等。我们知道,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些要求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2.在习作来源上,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第八册《基础训练5》要求学生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登山》和《猎人海力布》三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作文练习。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作文基础,能独立成文,但不善于取材、构思和突出主题,需要模仿、启发和指导。然而,作文又必须突破模仿,走向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经过自己观察、思考和体验的作文。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和同行切磋。一、明确这次习作要求从回顾三篇范文入手,明确习作要求。让学生充分评议:为什么这三篇文章生动感人?然后师生从不同角度归纳出文章写得好的原因。如:文章写的是…  相似文献   

16.
试用修订版《大纲》明确并强调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对指导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习作内容指导要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习作要求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习作表达形式不再过分强调文体。习作训练要放缓坡度,坚持由易到难的习作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大部分学生口头上表达尚可,只要是书面表达,就挠头发愁,不知如何下笔。无奈之下往往套用范文书上的一些套路,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情感,为了完成作文而作文,有时甚至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习作中摆脱这种困境,写出一篇篇好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标准还对不同学段的习作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必须讲究训练步骤,首先教学生写几句话,然后教学生写片断作文,最后教学生写成篇作文,同时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把握训练重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作文必须通过用词造句、具体记叙、审题立意和有条有理这“四道关”。一、引领学生通过用词造句“关”造句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作文必须从写句子开始。低年级的作文主要是看图写话,设定的内容是现成的,要求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即能将其说出。但是…  相似文献   

19.
韩富全 《教育探索》2003,(10):80-80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习作。根据新教材的变化,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增加了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感和认识。笔者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主要抓了“两勤一多”的经常性训练。一、让学生勤动脑要求学生勤动脑,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多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能写东西,首先是要积累东西。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拓宽他们习作的思路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训练的重要条件。学生大都订阅少儿书刊,如:《故事大王》、《优秀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20.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将“作文”改为“习作”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 ,既不是成人的写作 ,更不是文学创作 ,只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 ,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根据这个精神 ,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向学生贯彻“习作”的真实意义 ,教育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 ,我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 ,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我告诉学生作文就像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阅读图书一样平常 ,就是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它的材料来自实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