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百科》2011,(34):47-49
社团名片1921年10月,浙江一师(杭高前身)学生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等创办了文学团体"晨光社",并得到了当时在校任教的朱自清等教师的大力支持,由此诞生了浙江最早的新文学团体,也开创了杭州高级中学的百年文脉的新纪元,使之成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阵地。现在的"鲁迅文学社"正是秉此人文杭高、文学杭高的传统而来。文学社的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组织,形成了较完善的机构组织,编撰有《鲁迅风》(年刊)、《友声》(双周刊)两种刊物。文学社还联合学校其他社团以及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2011,(18):2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  相似文献   

3.
新潮社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学生社团,它深受《新青年》同人的影响,不仅主办了《新潮》杂志,还出版了"新潮文艺丛书"等书籍,这表明五四青年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了现代出版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作用并进行了积极尝试,这为以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李小峰等人投入新书出版业提供了实践经验。由新潮社的发展可以发现,新文化话语权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由出版与大学合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砀山县曹庄镇魏庙中学夏荷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文学社秉承大语文教学理念,主张"先做人,后作文",采取读书协会、社会实践、指导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社员修养,培养社员的读写能力。社员在《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语文世界》《现代中学生》等报刊上发表作品200余篇,85人次在各种作文大赛中获奖。文学社被全国中语会文学社研究中心授予"农村优秀文学社团"称号。社报《求索》至今已编印40期,社刊《夏荷》已编印28期。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组织文学活动,创办文学社团,这是新课标对学校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如今很多学校都有各自的文学社团,这是为那些热爱文学的学生搭建的平台,给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素养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为了宣传报道,推广介绍学核一批优秀的文学社团,以期达到加强  相似文献   

6.
《莽原》周刊是鲁迅团结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李霁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学周刊。在《莽原》周刊的创办过程中高长虹协助鲁迅,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莽原》周刊为依托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鲁迅是其领袖与灵魂。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历来重视课程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组建了一系列特色社团,编辑社参与的《建青报》创刊于1999年,迄今已发行了二十二期。它是一份在全市相关校际交流范围颇有影响、完全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校报,也是一份从三岁到十八岁年龄段的学生共同参与编辑的具有特色的校报。由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题写报头。《建青报》编辑社作为学校文学社团的一员,是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建设,并由高中部有关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定期开展活动的社团。《建青报》现按月出版一期,但社团活动每月要进行多次。在每一期报纸出版后,编辑社都要…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常山县第一中学文峰文学社于1986年诞生于文峰塔下,目前有在校社员145名,遍布全校各个班级。文学社长期坚持开展多种活动,诸如举行一年一次的年会、外出体验生活、开办文学讲座、举行作品讨论会和千字文大赛等等。社报《文峰》迄今已出版了41期。其中有300多篇作品被《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语文报》《中学语文报》《新作文》《作文周刊》《作文报》《中学生作文选刊》《青少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报》《作文通讯》等省级以上报刊采用或转载,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学生优秀作品集《巍巍文峰》。文学社1989年获全…  相似文献   

9.
<正>同龄人在杭州学军中学,有一个学生社团小有名气,它是天文社团。成立于2012年9月,曾被评为杭州市特色社团、浙江省级优秀社团。而运作这个社团的一群同龄人,就是让这个社团得以闪耀的原动力。他们是一群热爱天文的孩子,他们自己操作高大上的仪器,他们很"逗比"很欢乐;他们有着严明的纪律,但他们放任不羁,心怀梦想。天文课本剧的排演、红五月的丰富活动,以及天荒坪观测时在星空之下的"夜谈人生"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此外,他们不定期地举办社  相似文献   

10.
自本社在《语文新圃》2003年10月号、2004年1月号,相继发出在全国公开征集核心文学社团、社报、社刊活动的启事以来,不断接到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事宜。现公开答复如下: 1.凡在本刊封二公开介绍过的社团,即获得“语文新圃全国核心文学社团(报刊)”资格,可在自编的刊物上标明“语文新圃全国核心文学社团(报刊)”字样。  相似文献   

11.
乐清市虹桥镇-中龙山文学社,成立于1984年,以“发现文学人才,提高文学素养.活跃校园文化”为宗旨,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曾连续两次获得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社团称号。  相似文献   

12.
说到五四的启蒙理性,我们忘不了《新青年》,也不应忽略一个直接策划、参与“五四”行动的学生社团———新潮社。新潮社为《新青年》派的学生所创立的社团,于1918年底成立于北大,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另一重要阵地。其领袖人物为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顾颉刚、徐彦之等。他们反对科学主义的决定论,试图在形而上学中去追求和建立信仰以指导人生,恢复人的独特感性存在和自由创造能力。为建立这种信仰以达到启蒙之目的,“新潮”选择了宗教和心理学两大渠道。这是一种独特的策略。一宗教一直被启蒙界认为是反科学的,反宗教也一直是“五四”…  相似文献   

13.
<正>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系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坐落于杏花春雨江南的金鸡湖畔,与苏州工业园区相伴成长。以"领导力"为内核的学生社团文化,是这所学校走向世界的名片。苏大附中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兴趣,锻炼其组织活动能力,引导学生立志为社会服务,展现领袖风范。学校着力倡导"中学生领导力"创业社团,通过演讲、团队表现、活动设计等来考核选拔社员,并且由他们负责全校学生社团的管理。目前全校有"模联社""动漫社""机器人创新工坊""纳米研究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活动的  相似文献   

14.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学生冷落文学名著,未国民素质令人忧虑:镜头一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然“袭击”了全班学生的书包,结果不少学生的书包竟装着《酒吧春光》、《小赌神》、《荡妇》等庸俗读物;头二近年来,不少中学兴办文学社团,奇怪的是,杜成员有不少人没读过世界文学名著。文学名著在青年阅读仍是盲区;镜头三80年代的中学生喜欢赶髦,追新潮,抢热门;90年代刚开始,中学生一窝蜂  相似文献   

15.
社团名片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的树人文学社创办于2003年。它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倡导"个性作文",以"我思如风"为口号,主张"我手写我口",出版社刊《树人苑》。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篇社员作品在各大报刊公开发表。《树人苑》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社报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社报刊"等荣誉称号。树人文学社被授予"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示范单位"。主要负责老师:苏万马。  相似文献   

16.
我校“春芽”文学社,是我市中学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春芽”是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一九八四年六月破土而出的。办社宗旨是:发现文学新苗,培养学生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现在,全社共有三十多个社员,其中大部分是高中学生,他们都是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中学办文学社团,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比较课堂作文来说,学生更喜欢文学社的写作安排。因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五四时期的导师级风云人物,对当时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可称巨大。新潮社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学生社团之一,其成员是五四一代中的翘楚,其核心成员有多人与鲁迅有着直接交往或书信往来。新潮社前期,鲁迅与傅斯年和罗家伦之间的联系较多,影响主要集中于《新潮》杂志,可称"呐喊"。后《新潮》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低潮。新潮社开始分化,鲁迅也进入"彷徨"期。孙伏园和李小峰逐渐成为鲁迅此时的左膀右臂。从"呐喊"到"彷徨",既体现了鲁迅与新潮社之间的同质关系,也是时代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摇篮     
近年来,接触到一些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资料,惊奇地发现,有些现代著名作家,在他们读中学的时候,已是学校文学社团的骨干成员,创作了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少数文学社团如湖畔诗社等,在现代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由此我感悟到,不要小看中学生文学社团,它是哺育作家的摇篮。这里,择要介绍几个著名的文学社团。  相似文献   

19.
文学社是学校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学校应从出版校刊、编辑校本教材、开设阅读课、开展文学采风活动、教师深入研究等方面切实加强文学社团建设,为学生搭建展示文学才能的创作平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效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践行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0.
菡芬文学社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涵芬文学社取名于张元济先生的藏书楼——涵芬楼。1999年10月成立以来,文学社积极贯彻学校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激发全体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培养社员的文学艺术鉴赏力和文学创造力。文学社现有社员500多名,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先后举办了古诗词赏读、传统文化和新概念作文、乡土文学作品研究等文学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至今社员已有作品6 00多篇见诸报刊。社刊《涵芬》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优秀报刊”“中国中学生文学社示范社报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