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威在对传统"经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新的完善的"经验"概念:经验既是经验的事物,又是经验的过程;经验是动态发展的,也是分层次递进的.由此杜威提出了他的经验课程观: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正确地理解运用杜威的教育思想,首先要破除传统"二元论"思想的困扰,摒弃各种所谓"主义"的影响,思考教育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经验观在对原有的经验概念的改造的基础上论述了经验的新内涵。他认为教育生长的起点是经验,教育的归结点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的经验观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统一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相似文献   

3.
个体发展论思想始终贯穿在杜威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历程中.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儿童个体发展论是建立在其过程性与辩证性的“经验人”人性假设之上,与此相应,杜威认为儿童个体是作为整体而存在,且儿童个体发展是经验改造中个性之自由生长过程.这种个人发展论影响了杜威对儿童个体、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在一定社会中,通过教育通达儿童个性生长之旨趣在于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约翰.杜威所倡导并实践的"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教育思想,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的教育来说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经验观是其教育理论的最核心的一个概念,他在对原有的经验概念的改造的基础上,论述了经验的新内涵,认为教育生长的起点是经验,教育的归结点是经验的不断改造。衡量经验有教育意义的标准是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杜威的经验观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注意统一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相似文献   

6.
杜威是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倡导改革传统教育,提出并实施了学生、活动、经验三中心的进步教育理想。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以庸俗进化论为核心的社会学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他对教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个方面。可以说,“经验”在杜威教育理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经验不仅决定着教材,而且决定着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他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拓宽了经验的外延,强调了经验中的主体性。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经验分析,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杜威是教育史上的思想大家。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并以“儿童中心”这一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阐明了自己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领导、儿童心智的研究、教学活动的发起和组织、师生互动中的交往。  相似文献   

8.
于康平 《文教资料》2008,(3):122-124
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整个世界教育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是他提出的著名论断.这些论断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而且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方法观上也是不谋而合.本文试图揭示杜威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以深化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挖掘和分析其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青少年教育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赛苗 《文教资料》2009,(3):107-108
美国的杜威是世界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学家之一,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的回答:"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等学说是教育学界的一个分水岭式的崭新教育观.马卡连柯是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其无产阶级世界观建构了具有其特色的教育理论,促进了苏维埃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对世界教育作出了贡献.两位教育学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论背景,本文通过对他们形成理论的背景、教育目的论、教育实践进行比较阐述,并希望能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从理论上提出了学创作中外物的层面,并强调“感物”的学观点.这一观点在陆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自觉的实践,对后来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和刘勰的《心雕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3.
伊里奇是“非学校化社会”理论的创始人和‘‘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学校不仅不能有效地履行它的教育职能,而且妨碍真正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发生异化,应废除学校。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创者。他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强调发展学生的智育和能力,同时采用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他的人性论和个性观基础上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主张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然后达到"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目的。同时他认为改革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他把"真正共产主义者"作为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并多方面论述了其独特的时代和阶级特征。毛泽东的这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对他早年"新民"思想的扬弃,同时也对他建国后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共收仵从巨十余年在国家级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13篇论文,《论集。作者以勇敢、严谨的态度,涉足别人不敢涉足的学术领域,满怀对人间关怀的激情,用坚持真理的精神,走进萨特、昆德拉、冯尼格、海勒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们的“迷宫”式的“城堡”,对其强烈的关注“人的存在”的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创新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界显示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时下现代刻字提倡“主题创作”,希望以此走出一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并具民族特色之路。对“字”的本义与“刻”的原生态进行深解,当是“主题创作”可承使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陆机《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起原作,情感更为复杂深沉,同时一改古诗的质朴而表现出典雅华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