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是一切生物体存续的基本要求;无论人类,动物或者是植物,莫不如此。而人类有意识的信息传播,又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存续发展的工具,更是人类智慧与价值的体现,是人类尊严与幸福的依托。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最近十几年里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又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体现着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胡蓉 《大观周刊》2011,(47):88-88
人类是喜欢‘纪念碑’的动物。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巴利戈底文化晚期出现的丰富的洞穴岩画和石雕女性雕塑:35000—25000BC的奥瑞纳克文化的洞穴岩石壁画等,这些人类早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均体现了原始人类的“纪念本能”。  相似文献   

3.
现在,有5.5万枚核弹瞄准着人类自身,这些核弹头足以让人类毁灭数百次!4月24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核不扩散条约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警告说,人类核毁灭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步入世纪之交,90年代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世界格局的演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显著地位,成为这一时代的特征。处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的我国,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这历史性的关键时期,选择好长期发展道路,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今天,人类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刻,必须作出认真的抉择,或者自毁家园——人类赖以生存的已是“满目疮痍”的地球;或者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资源、环境协调起来,建立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关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人类主义”是我们唯一正义的观念,但“人类主义”演化为人类中心主义,这也造成当代的各种环境危机和伦理危机。一个时代的来临,必以前一个时代的消逝为表征。在后人类兴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远离这一“人类主义”,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对待人类自身的变化,既在观念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又平静对待技术对人类自身的改造。这一新时代已经加速来临,我们必然要面对它,借助技术,提升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1日起,卫生部将开始实施两个新的法规《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生孩子终于也需有法可依了。同时,这也显示出中国在生殖技术的管理上已面临着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囿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8.
从天然洞穴到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大型豪华住宅,人类栖息地的变化经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如今,人类正利用自己聪明才智,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善着居住环境,建设数字化家园,掀开了人类居住史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生命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却构成了人类社会这个巨大的群体。没有哪一个人可以拒绝别人的智慧和经验而能独立存在。于是,人类创造了短句子格言、警句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写作的人终生都在追求“语不惊人死不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不忍细读,人物传播亦是如此。当人类站立起来,人物传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但困圊于人类自身认知和立场的原因,人物传播一直很难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传播谁?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人类世界发展到如今,我们应该反思了。  相似文献   

11.
音乐可以调剂紧张的生活,所以,欣赏音乐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娱乐项目之一。然而,又有谁会发觉到音乐竟分“左”与“右”呢?  相似文献   

12.
"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是传播学中一块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丰富的人类传播符号系统中,以语言符号系统为分界点,有区别地研究各种人类传播现象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符号系统在人类传播中可能带来的不同效果,同时也对我们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提供具体而详细的理论支撑。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中国"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马笋 《大观周刊》2012,(14):25-25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拜金主义者认为在社会上无钱是万万不能的,这种价值观被认为起源于资本主义鼓励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思想主张。长久以来,拜金主义被人们所批判.但是也有人认为拜金是人类的一种本性而已.是一种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14.
数据力,是指人类利用数据技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既是-一种认知能力,又是一种生产力。数据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数据技术的发展水平。数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系列技术环节。数据技术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一套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播活动,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两个,其中之一便是向公众传递新近事实的信息,以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要。人类的生活、生产、生存需要各种信息。信息同材料能源一样,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人类办新闻事业,就是因为新闻能给人们带来信息,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如果不传递信息,就失去了存  相似文献   

16.
今天的很多科学家都认为,人类是宇宙中惟一的“精灵”的说法,从逻辑上和概率计算方面都说不通。但如果确有外星人,它们如何跟我们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个世纪以前高尔基就有过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他显然不会想到,如今,人类的进步已经坐上了“电梯”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或“互联网”是当代科学技术成果,一种发明,来自于想象和需要,像从前人类曾经有过的所有技术一样,人类技术发明的动机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比如人们不满意用脚走路,于是就发明了轮子。但是轮子和脚的模样一点也不相像。同样的道理,无论互联网是否曾经受到蜘蛛网的启发,互联网与蜘蛛网也不相像。  相似文献   

19.
“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是王振铎在《编辑学通论》中提出的两个范畴。从提出者对它们的解释和论述来看,前者实际上是指作者、学者、编辑者、读者及其他一些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共同具有的“编辑活动”,后者实际上是把“编辑学”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缔构的科学”。对此,王振铎近几年来的论述又有所发展。笔者不敢苟同,故作此文。 (一) 阅读王振铎关于“人类编辑活动”与“文化缔构编辑观”的论述文字,人们就常会面对逻辑上的矛盾与混乱。 例如什么是他所说的“文化”呢?在“文化的构成”这部分中,王振铎指出:“广义的文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自然的文化,……二是社会的文化,……三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类思考世界、美化世界、完善自身心智,建构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文化结构。”而其“在本书中所用的文化一词,通常是指狭义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包罗一切的‘大文化’概念”。这很明确,王振铎所说的“文化缔构编辑观”中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而且“精神”前面没有任何修饰语、限定语。他又说:“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世界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我们借用这个划分方法,而着重从其中的第三世界,即人类文化世界来考察编辑现象。”这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但新的研究手段令这个古老的课题又焕发出生命之光。它是时下最热门的科学前沿,对它的探索,已使国际科学界联合起来,着手进行"人类第二基因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